第三章,1、日本女子偶像簡史
來自專欄 中國當代偶像論
從這篇文章開始,專欄的正文部分將離別歐亞大陸,來到東海以東的日本列島。在接下來的兩章里,筆者將比較詳細地和大家一起探尋日本女子偶像的發展歷程。
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大的篇幅去講日本女子偶像呢?在上一章裡面,我們泛泛地提到,目前中國偶像業的發展多借鑒於擁有成熟偶像產業的日本與韓國,因此十分有必要對於這兩個國家的偶像發展做細緻、深入的探究。
而日、韓兩國相比,日本偶像的歷史更加悠久(比韓國要長的多),是東亞偶像業的源頭所在。基於悠久的歷史,日本偶像發展已經走過了很多個階段,其中有的階段是與日本自身特殊的歷史時代環境相關,但有的階段可能也反映了某種偶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倘若細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相對年輕的韓國偶像業,其目前的發展狀態似乎與日本多年之前的偶像業態有相似之處;而對於依舊處於孕育期的中國偶像業來說,系統審視日本長達近乎半世紀的女子偶像發展史,我們可以從其中尋找到偶像行業發展的某些內在規律,以及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這對於後發趕上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十分有價值的信息。
這樣說來比較抽象,下面筆者還是先簡單地對日本女子偶像發展史做一個梳理,在這個梳理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陸續看到介紹日本女子偶像發展過程的意義。
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簡史:
一般來說,很多人會把1971年出道的少女偶像歌手南紗織作為日本女子偶像的鼻祖。本專欄也採用這樣的說法,那麼截止到目前的2018年,日本的女子偶像業已走過了47個年頭。筆者將這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劃分為兩大階段,其分別是:
1、1971年——1987年,昭和偶像時期:這一階段作為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的第一大階段,以1971年元祖少女偶像南紗織的出道作為伊始,以1987年日本國民級大型女子偶像團體「小貓俱樂部」的解散為結束。
2、1997年——現今,平成偶像時期:這一階段作為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的第二大階段,以1997年早安少女組出道作為開始的標誌,一直到延續到現今。按照現在日本女子偶像的發展來看,隨著AKB48不斷式微,這一階段和可能在近幾年之內迎來尾聲。
而昭和、平成這兩大階段各自又可再細分為兩個階段,因此從1971年至今,日本女子偶像的發展可以歸為以下四個階段:
1)1971年——1980年代初 (昭和偶像第一階段):傳統的歌唱偶像時代。在這一時期,日本的偶像以歌唱偶像為主,代表人物如包含前面提到的南紗織的「新三人娘」(1971),包含山口百惠在內的「花の中三トリオ」(1971、1972),女子偶像組合「キャンディーズ」(Candies), ピンク?レディー(Pink Lady)等等。絕大多數的偶像們基本上都以「偶像歌手」的形式出現,並且基本上都是「大眾偶像」,也就是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傳統的大眾歌唱偶像的形式(比如香港的劉德華、張學友等)。
2)1980年代初——1987年(昭和偶像第二階段):偶像的多樣化與個人化。這一時期的標誌有兩個,一個是偶像形式的多樣化,另一個是偶像開始從「大眾偶像」逐漸向「個人化偶像」發展
從偶像形式來說,雖然正統歌唱偶像依舊如70年代以來,沿襲這統治性地位(代表人物有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等),但是影視偶像、寫真偶像、綜藝偶像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偶像的職業範疇。
另一方面,雖然像松田聖子、中森明菜這樣的絕對的大眾偶像依舊在發光發熱,但素人出身的,個人化的偶像開始暫露頭角,其標誌就是隨著1985年4月2日開播的電視綜藝節目「黃昏喵喵」產生的素人女子偶像團體「小貓俱樂部」。雖然這一偶像團體命數不長(僅僅維持了兩年),但其對日本女子偶像業的改變是顛覆性的。其標誌著大眾偶像時代的結束,也奠定了平成偶像時代(個人化偶像時代)的發展基礎。
3)1997年——2009年左右(平成偶像第一階段):早安少女時期。在1987年小貓俱樂部宣布解散之後,日本女子偶像進入了長達十年左右的「冰河時期」,而新時期的開始是以1997年早安少女組的出道為標誌的。早安少女組誕生的時候,日本已經即將進入平成時代的第二個十年,日本整個社會的面貌相對於昭和時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時候誕生的早安少女組,其與昭和時期的偶像相比,發生了本質性的區別。
首先,早安少女組是十分成熟的個人化偶像組合,其標誌著日本女子偶像徹底告別「大眾偶像」階段;另外,不同於昭和時代的偶像,早安少女組的出現標誌著日本女子偶像已經完全從歌手的職業類別里脫離出來,成為了一個演藝圈獨立的職業分類,也就是我們在第一章里提到的「職業偶像」。早安少女組奠定了很多女子偶像(日本)的職業標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完善的人設構架:不同於昭和時期的女子偶像,早安少女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十分清晰的、制式化、體系性的人設構架,
可以說,早安少女組為整個平城時代的日本女子偶像奠定了行業標準(包括人設構架、戀愛禁止等等),雖然其在2010年代之後逐漸被新的偶像組合所「取代」(比如48系、46系),但是我們可以在這些後輩偶像的各方各面,看到早安少女組的影子。可以說,雖然風格多樣,但林林總總的平成時代的偶像基本上都承襲著早安少女組所留下的行業標準以及職業規範。
4)2009年——現今(平成偶像第二階段):48系偶像帝國以及偶像戰國時代。這一時期是以48偶像(AKB48)的興起為代表,其在早安少女組的基礎之上,把日本女子偶像的「個人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面對面的偶像)。另外,48系偶像幾乎不同於以往所有的日本女子偶像,其把「成長」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養成系」),這一理念實際上更為貼近「偶像」的本質,所以說,48系偶像比以往所有的日本女子偶像(以及所有韓國、中國的女子偶像)更「偶像」。
日本女子偶像從1971年至今的發展大致可以概括如此。當我們梳理了這個發展過程之後,我們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這裡面具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說我們看到兩個比較明顯的大趨勢:1、偶像從大眾化轉向個人化,這一點的背後其實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整個世界20世紀發展的歷史邏輯,因而這一趨勢並非日本獨有,也可以推廣到中韓兩國(實際上我們在中、韓也看到了類似的現象);2、偶像的職業類型從單一化發展到多樣化,從而產生了職業的詳細分工,最終使得偶像從歌手這一職業分類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具有完善的職業標準的一個演藝圈行業(早安少女組)。我們知道,職業分工意味著專業化,標誌著一個行業的成熟,基本上是所有行業發展的趨勢。從上面的描述里看到,日本女子偶像行業的多樣化、專業化開始於80年代,最終以90年代末早安少女組宣告完成。
而對比於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的這個歷程,我們其實可以對韓國的偶像發展產生一些認識。首先對於韓國來說,借鑒日本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比較分析韓國目前偶像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按照筆者個人的判斷,韓國目前的業態已經基本走過了第一階段,處於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雜糅的發展時期,一方面,韓國的偶像也很早就完成了個人化(雖然沒有達到48系的程度),但另一方面,韓國偶像的多樣化似乎還沒有發展到十分成熟的階段,也似乎還沒有產生「體系性」的人設建構體系?(由於筆者目前對韓國偶像的了解有限,對此在這裡暫時存疑)。而且可以明確的是,韓國的偶像還沒有完全脫離唱跳歌手的職業限制,完全成為一個絕對區別於歌手存在的獨立職業門類(最大的標誌就是韓國偶像的出道必須首先依賴歌舞實力,必須先成為唱跳歌手,以歌手組合的形式出道之後才逐漸完成偶像人設的形成)。
當然,如果要深入細緻地了解韓國、韓系偶像,我們必須對其展開專門的討論。由於韓國與日本的社會存在差異,民族性格也十分不同,因此韓國偶像有其自己發展的規律,其並不一定會重複所有日本偶像的發展歷程,很可能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但是基於漫長的發展歷史,日本偶像業作為絕對的前輩,其產生的許多經驗還是十分值得後來者借鑒的。這一點對於韓國如此,對於尚處於孕育期的中國偶像業就更是如此。
例如,當SNH48在中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後,資本開始盲目地下場投入女子偶像。這些玩家大多以SNH48,以及其背後的AKB48係為標準,試圖模仿48系的模式;然而可惜的是,這些玩家對於48系的認識和了解十分有限,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日本48系偶像並非空中樓閣,48系的出現可以說是基於日本三十餘年的女子偶像發展歷程之上,其誕生的時候,日本已有了十分完善的女子偶像行業標準,肥沃的個人化偶像土壤,以及良好的、有利於偶像發展的成熟娛樂業生態。其本身的運營理念和手段,也是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之上的(小貓俱樂部、早安少女組)。在沒有對日本女子偶像歷史一定程度的認識之下,投資必然是盲目的,結果也必然是失敗的。對於今後的投資者,或者想要下場的玩家來說,(日本女子偶像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很多讀者會說:講了半天,為什麼你只談日本的「女子偶像」,日本的男子偶像發展歷史甚至比女子偶像還要長久,為什麼在這裡要先把其放在一邊。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們之前提到過,男子偶像與女子偶像雖然在最底次有著很大的共性,但是在表現上有著極大的不同,很多女子偶像的發展歷史在男子偶像上是不適用,或者是有偏差的,而日本的偶像業由於發展歷史漫長,男女偶像的發展軌跡其實可以說是涇渭分明,因此在本專欄里會把日本的男女偶像分開討論。
在簡單梳理了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的歷史之後,我們從下一篇文章開始會對本篇文章提到的所有內容分別進行詳細的闡述。第三章主要講述第一大階段,也就是昭和偶像時期,而第四章會主要介紹第二階段,也就是平成偶像時期。我們將系統地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新三人娘,一直講到掀起偶像戰國時代的AKB48。
而這一切,都可以從1971年出道的少女偶像元祖——南紗織說起。
註:文章配圖為日本90年代女子偶像、歌手、演員:廣末涼子。
推薦閱讀:
TAG:偶像 | AKB48 | 早安少女組。モーニン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