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年只做一件事,把童年記憶里的那片竹林,化為點綴生活的自然器物
來自專欄 Major大調
?
竹,是古代文人筆下的清雅孤傲,是李安鏡頭下李慕白和玉嬌龍騰空打鬥的綠海,是無數奢侈品牌的設計靈感。在自然家Nature Bamboo創始人譚雪嬌的世界裡,竹是從小陪她長大、刻寫記憶的載體。每當竹的清香灌進鼻腔,都是一整個童年的味道。
Corri譚雪嬌
原創家居品牌「自然家Nature Bamboo」創始人、設計師,對竹子情有獨鍾。
她的理想就是把竹子這種充滿東方禪意的環保材料,通過可持續化的設計,化為可以陪伴生活良久的日常器物。
2006年,譚雪嬌和愛人易春友成立了自然家工作室。
成立10多年來,自然家90%以上的產品材質都來自竹子。
譚雪嬌出生在廣州附近的一個小山村,她童年記憶里的竹,是漫山遍野如海一般的綠,配著蔚藍無雲的天空,在冬日暖陽的撫摸下鬱鬱蔥蔥,生機昂然。從記事起,奶奶就會時常給她編製竹子做的小玩具,而竹的溫潤質地,也隨著那股清爽香氣刻進了她的腦海。
在她印象中的廣東竹林,沒有原始森林般的雄偉,卻有著隨風起伏的婆娑;沒有盤根重生的古韻,卻有著沁潤心間的清新,風乍起,滿林的竹葉沙沙作響,如同一曲自然交響。
對竹的深厚情感,讓她總想在日常中使用以竹製成的生活器物。在廣州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就讀時,她也總會選擇竹子來做設計作業的材料。
大學期間,譚雪嬌喜歡上了旅行。她迷戀鄉野間的自然氣息,很多目的地都是偏遠的鄉村。在一次鄉野騎行的過程中,她認識了室內設計師易春友。
對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設計的共同興趣讓譚雪嬌和易春友一見如故,漸漸從「驢友」變成了如今的愛侶。
譚雪嬌說,她是一個腦子裡有很多想法的人,而易春友則是那個可以把想法一步步落實的人。
對竹的熱愛和對制竹技藝的探索之心,牽引著兩個人一起走過無數國內的竹海。
2006年,他們一起去了廣東清遠山區那片仰慕已久的竹海。十幾米高的成排大毛竹密密麻麻地佔據了一片山林,傲然挺立的竹干寫滿堅韌的生命力。為了尋找到最成熟的工匠、了解最高明的技藝,他們在清遠一待就是半年。
早在2000年之前,這些清遠的大毛竹更多被用來編製鳥籠。
在廣東,父輩們提著鳥籠去喝早茶,是一種再尋常不過社交方式。但在2003年那場「非典」肆虐之後,民間飼養禽鳥的習俗近乎消失殆盡,編製鳥籠的工匠們也斷了維生的活計,只能紛紛去山村外尋找打工的機會。
在了解當地情況以後,譚雪嬌和易春友想到了用製作鳥籠的工藝來做竹燈。他倆希望能在創作出有東方美感的家居產品的同時,也讓工匠們的手藝得以延續,並使他們重歸平穩有序的生活。
以竹製物,聽起來沒有那麼複雜,然而竹子沒有木頭來得堅固,因此用竹去做產品設計,無疑是一場考驗耐性和工藝的冒險。
製作竹燈所採用的竹絲工藝來源於竹製鳥籠,歷史悠久。每年的秋季,工匠們都需要儲備大量成長期5年以上的竹材,為來年的材料做準備。
經過伐竹、晾曬、刮青、開間、破蔑之後,將竹子手工抽取出竹絲。
從表面看,竹絲產品中已經看不出完整的一根竹子,甚至會懷疑它是否用竹子做成的,但只要親手觸摸了那種天然質感,就能通過指尖所感受到的韌性,體會到竹子內在的力量。
即使如今已經進入工業時代,譚雪嬌依然堅持在燈的某些關鍵位置採用手工製作。手工將竹條在加熱器具上彎曲成型的過程,一般師傅掌握這個本領需要五年以上。
手工竹絲的纖維沒有被機器破壞,強度和韌性更好,不易斷裂,制出的產品也能更長久地陪伴人們的生活。
從晾曬、打磨、鑽孔、竹雕、抽絲到編織,譚雪嬌看著匠人師傅們一步步地用雙手把一條竹子變成一盞燈的過程,內心總是充滿敬意。她覺得,以手傳遞出溫度的器物,有種值得好好珍重的美。
「
在跟不同師傅的接觸過程里,會看到不同的手工藝,對那些熟悉而古老的工藝越深入了解,就越著迷。
」
譚雪嬌迷戀每一次工藝考察之旅,既能見識到她心心念念的民間工藝,也能遠離喧囂都市,跟大自然和樸實的人們相處。
很多年前,譚雪嬌曾在廣告公司工作,相比職場上複雜的人事關係,直率的她更喜歡跟淳樸的山裡工匠打交道。
甚至就連老師傅猛力砍竹子的樣子,在她眼裡都是可愛的,「跟師傅們一起工作,只需要保持很單純的初心,一起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夠了。」
2011年一次在四川考察時,譚雪嬌和易春友發現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瓷胎竹編。這項工藝源起清朝,由於製作難度高, 創始之時只作為皇室貢品。
在此之前,譚雪嬌只在相關書籍上看到過這項古老的技藝,但從未親見。
瓷胎竹編器物以瓷器器皿為胎,用纖細柔軟的竹絲依胎成型,所有接頭之處都藏而不露,渾然一體。
每一件瓷胎竹編的編製,都是一次恪守靜篤的修行。
百斤原竹只抽絲八兩,細如髮絲,柔如綢緞。經過匠人們高超的技藝,一絲一絲纏繞在瓷器上,如同給瓷器穿上了一件溫暖的衣服。
在譚雪嬌、易春友和匠人的努力下,一切都有機地循環了起來。
竹節杯讓遺失在世界角落的手工藝回歸新日常,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大山的恩賜與匠人的古老技藝,是刻在竹節杯深處的靈魂。
與城市生活的過度索取和喜新厭舊相反,手工藝傳達出一種沉靜平和的人生態度,凝聚著人們日積月累形成的智慧結晶,也保存著人與鄉土、自然的情感聯繫,這大概也是為何手作器物總是永葆魅力。
今年四月初,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走訪安徽碧山的工銷社時,偶然看見了自然家在店內售賣的瓷胎竹編系列產品,他也被吸引到展台前反覆研究琢磨,還讚賞了匠人們神奇的技藝。
少女時代的譚雪嬌,是那種可以一天看N部電影、抱著卡爾維諾小說不撒手的「女文青」,現在,我們也依然可以從微信朋友圈裡窺探到她文藝的一面。
她喜歡記錄家裡貓咪安靜睡覺的樣子;感嘆貴州小販為菠蘿去刺的神奇技法;也會拍下被蟲咬後的樹葉形狀……熱愛生活的創作者,大概才是一個生活品牌的根本。
這個總容易為日常生活中微小細節所觸動的姑娘,前不久又設計了朝夕花器。
之所以取名「朝夕」,寓意於清晨朝陽初升時折枝插花,至夕陽餘暉下靜看花開花落,是一種由朝至夕、日復一日的陪伴。
譚雪嬌平時喜歡讀關於美學的書,日本花藝師上野雄次對於自然之美的理解尤為打動她。
上野雄次堅信,大自然並不追求個體的完美,而是追求全體的和諧。因此落下的花朵、枯木、落葉,都是表達自然的一種美學形式。
從野外帶回的竹子軀幹、枯木枝,或是颱風過後被吹倒的筆筒樹,都可能成為上野雄次的插花器物。譚雪嬌設計朝夕花器的初衷也有相同理念,「小花小草,插入朝夕,也能煥發出一種充滿自然及禪意的味道,再微小的生命,也存有讓人感動的美。」
朝夕花器運用了竹絲工藝,與實木(白蠟木和黑胡桃)結合,可以橫放也可以豎放,適應花草的不同高度。
作為掛牆花器,它讓牆面瞬間提升顏值,像掛上了一幅有生命力的立體畫,也可以放置在桌面上,為普通的桌面增添一抹自然情趣。
對譚雪嬌而言,經營自己的夢想同樣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她需要時刻思考在設計中不斷嘗試和改進,創造出具有經年之美的匠人手作;也要應對被大量山寨仿冒,投訴無門的苦惱。而所有的壓力,都在看到圓滿成品、「伸手摘星」的那個瞬間得到釋放。
大概是這些以竹製成的器物,早已把這份平靜中透著無窮力量的意蘊悄然留在了使用者的心間。
插播一條招聘啟事,有以下技能的小夥伴歡迎加入~
1.設計師,特別是有產品包裝設計經驗的;
2.創意人,線上傳播、線下活動,腦洞齊飛;
3.策劃師,受眾思維,邏輯清晰,文案過關,PPT亮眼;
4.新媒體內容運營,對設計或商業領域內容有積澱,文筆要求參照本號推送;
另,商務經理、市場專員、線下運營崗位招聘長期有效。
Major大調提供體面的薪水,達成創新的成就感,以及屬於你的行業影響力案例。
工作地點:宇宙藝術中心——北京798藝術區
請把簡歷、相關作品和一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你的資料發送到
? niuwenyi@majormei.com
創始人會親自看每一封郵件。
推薦閱讀:
※德國富豪們的生活美學主張
※音樂審美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金鋒:藝術的異感需要處心積慮的縱深邏輯
※我以為瓷磚都是直的,原來它這麼不老實
※行走美學 | 雄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