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究竟有沒有讀錯?
昨天北大校長的發言激起了一片嘲諷聲,昨天忙到很晚沒關注。今天一早我就發朋友圈說,在沒有對照原稿的情況下,不能證實「jing jing學子」念錯了。
在學子前面可以加什麼疊字的詞呢?
最常見的就是莘莘學子,所以有些人只知道這個詞,以為用別的詞都是錯的,這隻說明他中文沒學好,太孤陋寡聞了。
依本人不完整的考證,至少還有菁菁學子、殷殷學子、佼佼學子、青青學子。
菁菁一詞出自詩經,在《小雅》里形容草木旺盛,引申義為眾多;在《尚書》里,有菁華一詞,表示優秀。因此菁菁學子有兩層含義:一同莘莘學子,表示眾多學生;二是指優秀學生。因此,在沒有看見原稿就嘲諷人家念白字的,只證明自己古文沒學好。
青青學子不是菁菁學子的通假字,青衿為周朝學子的服飾,由此演化而來。《短歌行》曹操中化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對賢才急切的渴求。
中午北大學生的公眾號把原稿全文貼出來了,原文確實是菁菁學子。所以第一詞」jing jing」學子林校長沒有念錯。
我在一個群里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非江西籍中文系或歷史系教授把瑞金念成shui jin, 你認為他是白字先生還是博學?」
為什麼要強調非江西籍的呢?因為在贛南,大家都把瑞金叫為shui jin, 而不是普通話的rui jin, 所以江西人知道瑞金念shui 是正常的。而且對於不知道瑞字可以念成shui的,江西籍人念成shui, 還可以解釋成他是地方口音重,說的是土話,不標準,還不完全算錯。
但是外省籍的把瑞金念成shui是錯的嗎?我家小時候有一本1926年的四角號碼字典,裡面的瑞字是多音字,一個念rui, 一個念shui。說明民國瑞金還是念shui jin的。《辭源》(或許是《辭海》,記不太清楚了)裡面,瑞金也明確標註的是shui jin。
所以中文系或歷史系的教授把瑞金念成shui jin,我肯定認為他是博學!
但是如果鵠字也可以念成hao?那麼林校長究竟算白字先生還是算博學呢?如果林校長不發文出來道歉,我是無法判斷的。下午林校長發文道歉了,說明他確實承認自己念錯了,那麼也就不算博學了。
其實即使林校長念錯了,大家也沒什麼好嘲笑別人的,畢竟非中文系、古漢語系、考古系等少數幾個專業的畢業生,認識的漢字超過四千字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因為多數高中畢業生認識的漢字為2900-3300字。大學畢業生一般為3100-3500字。相比較幾十萬的漢字,認識這麼一丁點,簡直太少太少。我找幾個字出來,相信要難倒一大片。
筆者也自測過,用寬泛的標準,認識的漢字大約為3300字左右,屬於中流水平。如果要是按照嚴格的標準,估計不到3000字。
寬泛的標準是什麼?一個漢字,只要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即可:(1)知道一個發音;(2)知道一個意思;(3)能夠組一個詞出來。
嚴格的標準是什麼?知道一個發音且知道一個意思。
比如傕字,對我自己而言,按照寬泛的標準就是認識,因為李傕是人名,三國裡面的人物。但是按照嚴格的標準,在今天之前我是不認識的。
那麼有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找一本新華字典,隨機找十頁,讓人把上面的漢字打亂順序抄寫下來,然後自己看認識多少個字,然後用(認識的字/十頁總字數)*9500字。為什麼是9500字不是13000字,因為要把3500個多音字去掉重複的部分。注意異體字並沒有去掉。
好了,言歸正傳,鵠字能不能念hao呢?如果可以,那麼我們就冤枉林校長了。
本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下午特意去圖書館查字典。可惜是縣級圖書館,《辭源》、《辭海》、《爾雅》、《康熙字典》什麼的通通沒有,還好,有一套《說文解字》和一本《說文解字》。先上圖。這是商務印書館的一套《說文解字》。
對比了一下內容,兩個版本的內容基本一致,現代版的《說文解字》檢索起來很方便,而且看起來更習慣些。(下面的文字,筆者加了標點及替換了繁體異體字)
來下面我們看《說文解字》里鵠字的解釋如下:
鴻鵠也,從鳥,告聲,胡沃切。
從「告聲」來看,應該是念hao, 而胡沃切,如果按照現代沃的發音,那麼應該發ho,漢語拼音裡面沒有這個發音啊,說明沃字當時的發音跟現在不一樣。
那麼沃字當時發什麼音呢?我們再查沃字的解釋:
溉灌也,從水,夭聲,烏鵠切。
從「夭聲」來看,應該念wao,而烏鵠切,如果按照現代鵠的發音,那麼應該念wu。
我暈,兩個字互相反切注音啊,而且注音後還混亂了。所以我們還是從夭聲來作為突破口吧。
江西省寧都縣黃石貫是保持古音最完整的地區之一,而進行古音韻學研究的多數會去當地採風。那麼在黃石貫,沃的發音是什麼呢?wao第四聲,而且客家話的發音也是wao第四聲,可以證明在古代——至少遲至宋代,沃字是讀wao的音。這個也符合《說文解字》里的夭聲和烏鵠切。
我們確定了沃字的古音,那麼鵠字的古音也確定了,念hao,同時滿足《說文解字》的告聲和胡沃切。
這也能夠互相印證這兩個字的古音是正確的。其實這類古音和今音不同的字挺多的,比如斜字今音念xie, 古音念xia。
再查找古文獻《呂氏春秋。下賢》:(得道之人)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鵠乎其羞用智慮也。
高誘註:鵠,讀如「浩浩昊天」之浩,大也。
高誘,東漢人,比《說文解字》晚幾十年而已,因此其校注的讀音足以證實鵠字的古音為hao。
林校長把鵠字念成hao,讀錯了嗎?按照現代漢語的標準來看,他讀錯了,按照古漢語的標準來看,他沒有讀錯。
筆者寫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為林校長辯解,而是為了咬文嚼字,考究鵠字的古音到底是什麼?看見本文的朋友,漲知識了吧,快快點個贊吧!
請關注微信號:冷眼閑語。
http://weixin.qq.com/r/sjgPF5fEM8pMrdN0922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說文解字——跟您聊聊漢字的前世今生
※漢字亂象何時休?
※漢字為什麼能夠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
※輪、困還是苯?——有機化合物命名用字音譯原則之由來
※你讀過優美的漢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