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國名將魏延是如何作死的

三國名將魏延是如何作死的

來自專欄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三國名將魏延是如何作死的

作者:卓早早(富書籤約作者)

01

從前,有一個叫做魏延的草根小夥子,野心很大,自己也很有能力,可惜跟的老闆沒什麼本事,所以他很苦惱。

老闆名字叫做劉表,雖然人長得很帥,但是做事瞻前顧後,常常寧願錯過大好時機,也不去努力尋求發達之路。

這讓魏延想要出人頭地的理想,沒有合適的用武之地。

好在,很快他就遇到了另外一個劉老闆。

正是攜百萬百姓前來荊州投奔的劉備劉玄德。

劉備

魏延看出了這位扯著「皇叔」大旗的新晉創業者,有的是要大幹一番的野心,以及收攏人才的優良引進政策,便決心跳槽。

可無奈此時的魏延身份低微,又不像關羽張飛那樣,屬於劉備老闆創業初期一起打拚的元老級員工,所以他到了新公司後,一開始的地位只是一個小小的「部曲」,即什麼職位都沒有的普通隨從軍士,也就比毛頭小兵高一點點。

於是,魏延拚命表現自己,趁著自家劉備老闆與又一個劉老闆劉璋鬧翻了,且自家這時兵不滿萬,孤軍無糧,他好好地表現了一把自己的戰鬥力,跟著黃忠一起平定了廣漢郡,「數有戰功」,很快職位就被升到了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好啊,魏延很滿意。

現在的高級幹部趙雲趙子龍當年救了劉備老闆的妻子和兒子,老闆就給他封了這個職位,現在老闆又將這職位給了自己,豈不是說明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做到像趙雲一樣的高級幹部位置?

自此,魏延就更加自信,更加有著向老闆積極展現本領的動力了。

趙雲

02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老闆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艱苦奮鬥後,終於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樹立起自家的品牌,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

既然要遷都,那麼劉老闆以及各位高級幹部們自然都要搬家去成都,漢中卻也依然是極其重要的軍事政治重地,需要一名大將留下鎮守。

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漢中太守這個職位應當給張飛,而張飛本人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

卻不料,那一日,點將台上旌旗獵獵,刀槍劍戟寒光閃閃,漢中王劉備宣布新任漢中太守人事任命,卻是被大大破格提拔的後起之秀魏延。

文臣們面面相覷,眾武將忿忿不平。

魏延這傢伙何德何能,竟在短短几年間,就以「火箭三級跳」的速度飛快升職加薪?

這讓資歷老的、名聲響的各路人馬,如何能服氣?

劉備倒是明白眾人的心思,便效仿劉邦當年登壇拜韓信為大將的故事,故意當著所有人,大聲問魏延道:

魏將軍,我已把鎮守漢中的重擔壓在了你的肩上,此時此刻,你準備如何鎮守此地?

魏延語出驚人:

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注意這兩個數量詞,「舉天下」則「拒之」,如果是「十萬之眾至」直接「吞之」,這是何等的氣魄。

氣魄大到有些鋒芒太露。

鋒芒太露,這是取禍的第一點。

聽到這樣豪氣干雲的表態,劉備肯定是滿意的,但這種張揚又誇大其詞的說辭,魏延的嘴倒是痛快了,其他人心裡估計都是不太信也不太爽的,更別說那些本來覺得自己有機會受封,卻突然被魏延「截胡」的將領們了。

《蜀書·魏延傳》中說:「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其實也就是說,劉老闆覺得魏延說得好,擺明了要給魏延撐場子,其他人也沒辦法直接硬頂自家老闆,便只好紛紛都說魏延講得好講得有氣勢。

但每個人心裡真正怎麼想,那就不好說了。

尤其是對於「一生唯謹慎」的大軍師諸葛亮來說,這種自信過頭的論調實在是很不對他的胃口。

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一見魏延就說什麼「此人腦後有反骨」,還要立刻殺了人家。

但兩人的軍事作戰思想確實存在分歧,倒是可以從兩人的性格上就顯出端倪的。

後來諸葛亮更親近才能不如魏延的其他人,且魏延在危難時無人伸出援手,都是因為魏延行事的風格一向如此張揚,惹下了許多隱藏的禍端。

在職場上,一上來就得罪了眾多同事,並明顯表現出來跟總經理的喜好不是一路,日後即使有大老闆的支持,也免不了要多出很多磕磕絆絆。

若是有同樣草根出身的小夥伴,切記一定不要因為急於擺脫自己出身所受的限制,反而操之過急,鋒芒太露地刺傷了別人。

03

好在,諸葛總經理的胸襟還真沒到因為政見不同,就對某人產生嫌隙的程度。

諸葛與法正也是明顯的「政見不合,脾性不符」,但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懂得就事論事,《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與(法)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

但魏延看不透這回事,在鋒芒太露這一點惹得許多人對他略有微詞之後,又做出了意氣用事的行為。

魏延「性矜高」,因為別人不服他,他就偏要表現出十分自信的高姿態。而且他還藏不住話,史書中經常能夠看到魏延和人吵架,一著急就要拿著刀去砍人。

所以當諸葛亮不用他的計謀時,他就會公開發牢騷,不考慮大局。

其實諸葛多次在魏延立功後,就立刻給他繼續升職加薪,從「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到「征西大將軍,假節,封南鄭侯」。

並也曾訓斥過跟魏延產生衝突的將軍劉琰,那時候,劉琰的職位,可比魏延要高。

從而說明,諸葛亮還是很看重魏延的,如果魏延能夠不那麼意氣用事,一定要跟諸葛針鋒相對,如果他能夠冷靜地考慮下諸葛亮的思維立場,那麼在五虎上將都去世後,這兩人的文武搭配,興許能夠產生不一樣的顯著效果。

可惜,事實沒有如果。

意氣用事,這是取禍的第二點。

後來在諸葛亮和魏延死後,蜀漢就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境地,很快就走到了山窮水盡。

這樣看來,諸葛亮當初死活就是不同意魏延那個著名的「偏師出子午谷直取長安」的戰略構想,也許不僅僅是因為兩人的作戰風格不同,實際情況有多難。

也許更因為,諸葛亮不願意承擔這其中的風險。

魏延的建議是奇招,是收益高、風險也高的項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能,是有去無回。

諸葛亮之所以不願意冒這個風險,不是他承擔不起偏師萬人的損失,也許是他承擔不起損失魏延。

魏蜀吳之中,蜀漢的人力資源搞得是眾所周知的青黃不接,深感人才匱乏的諸葛亮,不願意把自己的王牌犧牲掉,難道不是看重魏延的一種表現么?

但魏延卻一腔意氣,不能領會諸葛亮的苦心,白白錯失了「將相和」的大好局面,甚至間接導致了他自己最後的蒙冤慘死。

當今社會中,有很多人就像魏延一樣,因為一點小事就怒髮衝冠,跟上司急眼、與同事衝突,白白失去了互利共贏的機會,更是自己給自己的未來挖下了坑。

04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帶兵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

打仗!還是前鋒!這讓魏延很高興,但有一點不高興的是,諸葛丞相還帶著那個讓自己極度看不慣的楊儀

楊儀是丞相府的秘書長,沒有過人的武藝,「長於規畫分部,籌度糧谷」,是管後勤的,算賬能力不錯,人品卻不怎麼樣,孫權就曾說他:「牧豎小人也。」

楊儀一直看不慣魏延恃才自傲的態度,經常跟魏延衝突。

魏延哪裡是能忍讓之人,有幾次,魏延都被他激的拔刀就砍,幾乎砍到楊儀臉上了,楊儀深恨之。

這第五次北伐期間,諸葛亮病重,自感將不久於人世,便背著魏延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安排後事,決定退兵,並「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不從命,軍便自發」。

為什麼要背著魏延呢?

因為諸葛亮知道,魏延一定不會同意退兵。

諸葛也挺不容易的,他拿倔脾氣魏延也沒什麼辦法,明白即使是叫魏延來囑咐,他也未必會聽,便直接吩咐比較聽話的其他人,如果魏延不聽命令,別管他,你們自己走就行。

言下之意,大家都走了,魏延獨木難支,不由得他不回頭。

但諸葛亮萬萬想不到,他的這一背開魏延的舉動,恰恰給了小人楊儀可乘之機,讓楊儀有機會尋釁報仇。

楊儀先讓費禕去試探魏延,不明真相的魏延一聽自己的天敵楊儀負責工作,一跳三尺高:

丞相雖然病故,但不是還有我嗎?親屬和隨從官員護送他的遺體回去安葬就行,我可以率部獨當一面,繼續完成北伐大業,不能僅僅因為丞相去世就放棄既定國策。

其實魏延當時已經做到軍級幹部的位置,北伐軍中除了諸葛丞相,也確實是他官最大了,而且,不能因為一人死而廢天下事這說法,雖然沖了點,卻也沒什麼大錯,但錯就錯在,楊儀現在把持了主動權。

楊儀直接將「違背命令」之名扣給魏延,然後便開始部署撤退,根本不給魏延任何消息了。

招惹小人,這是取禍最致命的第三點。

當魏延反應過來時,已是進退維谷,他一怒之下,率領所部先行撤退,且燒絕閣道,上表奏告楊儀謀逆。

與此同時,楊儀也上表揭發魏延造反,一天之內,兩人的表章同時送到蜀漢後主的案頭。

這樁官司突然而且離奇,後主劉禪詢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等人,是忠是奸,成了人緣好壞的比拼。

因為魏延率先做出了攻擊的舉動,且眾人主和派居多,便都懷疑魏延而相信楊儀。

事實上,魏延如果要反,應該向著敵國的方向北上才對,而他的行軍路線,卻是跟楊儀他們一樣,是南下的,魏延明顯只是被楊儀惹惱,想要收拾他而已。

但事已至此,魏延無力回天。

最終,魏延部眾被王平勸降,魏延本人無心戀戰,被馬岱追上殺死,身首分離,熱血噴濺。

楊儀奪過魏延頭顱,惡狠狠地砸在地上,竭盡全身力氣去踐踏,咬牙切齒地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

然後,楊儀又以誅殺叛賊親屬為名,下令將魏延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全數滅絕。

職場中,誰都會有犯到小人的時候,但如果跟小人長久糾纏,不僅自降了身價,而且還會被小人惦記上,動不動就竄出來噁心你,還會在背後耍陰招,讓你防不勝防。

就算能夠從小人的陰謀中脫險,卻也已經惹了一身騷,得不償失。

歸根結底,魏延因為這三點:先是鋒芒太露讓自己沒了人緣,後又意氣用事讓自己失了機會,最後因招惹小人而身死名敗,可悲可嘆。

05

成都武侯祠內,兩廊的蜀漢文臣武將眾多,而惟獨沒有魏延魏文長之像,那裡的講解員曾說是因為魏延是叛臣,故無其像。

而鄧小平同志於1963年亦曾來到武侯祠,面對文臣武將廊,他發表這樣的見解:

這些塑像,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又有了,比如魏延就該有,但沒有塑像。

一位出生入死、勇冠三軍的戰將,沒有死在鐵馬秋風的百戰險地,卻橫死於本部營壘的明槍暗箭之下,背負叛臣罪名至今,這實在是一件令人痛心之事。

現代職場中,即使再有才能,也要時刻注意,不要讓鋒芒太露、意氣用事、招惹小人這三點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否則,早晚會將自己栽了進去。

我們應當韜光養晦,在適當的時候一鳴驚人,而不是做那隻傻傻的出頭鳥,去當眾人的靶子。

我們應當理性為先,在遇到不順心的人或事之時,三思而後行,不要讓情緒主宰大腦,而要用大腦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應當進退有度,不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跟「垃圾人」計較上,而是應該寵辱不驚、處變得當,努力奮鬥到更高的地方,就會發現,拉開階層差距後,那些小人已經傷害不到你了。

作者簡介:卓早早,富書籤約作者,90後留英影視碩士,經濟學新聞學雙學士,外向孤獨患者,味覺鈍感,直覺敏銳,冷辣不忌,讀書觀影幾家話,談情論史一碗茶,詩酒趁年華。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正史三國武將排名是什麼?
《三國諜影》中講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中的有何不同?
董卓:亂世之中崛起的胖哥!
三國新志 第一章 檀曼
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TAG:三國 | 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