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小人器就丟人嗎?
來自專欄 夢回先秦
君子不器,小人器就丟人嗎?
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器,造字本義:由縱橫交錯經脈血管相連接的眾多內臟組織。引申義有:名詞器具、有用之物,動詞重用。」——《象形字典》
「君子不器」是說:「君子」不應該,也不會,沉浸於、局限於具體的器具(物事)。
那麼「君子」應該怎樣做呢?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論語.里仁》。
「君子」的心裡頭裝的是 「德」,君子應該把 「德」,抱在懷中(致力並守護)。
「德」,即是「得道」,「道」是可以走到目的的路,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引申出了存在、規律、本源等意思。
所以,「君子」的心裡頭裝的、致力並守護的東西,從根本上講,其實是「道」。
「君子」可以是大境界的人,也可以大體量的人。比如,在我國古代,「君子」常常指擁有巨大權力的人(君主、大人)。
「君子不器」中,「君子」更多地指的是,擁有權力的人,他們是社會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社會分工和社會產出」是管理,「社會責任」是維護正常秩序和公平正義,並引導、推動社會成員間的和諧共贏和社會繁榮。
所以,「君子懷德」,懷的是「不器之道,不器之德」。
「君子」把「不器之道,不器之德」裝在心裡頭,致力於並守護它們,才能維持社會正義和造福社會,這是伴隨著「君子」的社會分工而來的,也是「君子」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談了「君子」,下面再來談論「小人」。
在先秦時期,「小人」指的是小境界、小體量的人,一般為普通百姓。「小人」二字在先秦時期,並不具備後世那樣的,嚴重的「貶義」屬性。「小人」二字,隨著社會的變遷,變成了現在的道德水平低下的人。
「君子不器」中的「君子」,所對應的「小人」,更多地指的是普通百姓。
那麼普通百姓要不要「器」呢?
相對於「君子」的管理者的社會分工,普通百姓的分工是生產,產出是產品。
處在生產分工中的普通百姓,與我們相適應的是生產之道,而不是管理之道。我們需要用自己的產品,來換取自我需求的滿足。而產品往往是具體的器具(物事),所以,我們不但需要「器」,而且需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去成「大器」、成「重器」,並籍此來滿足我們更高層次的需求。
社會生產包括有很多行業,可以產出很多不同的產品。每個行業裡面又可以包括很多生產崗位。
每個行業、每個崗位、每個產品的產生,都有其相應的「道」。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每條路上的體驗是不同的;一盤簡單的土豆絲,不同的燒制過程會產生不同境界的菜肴。
「德」就是「得道」 ,「得道」的過程,是利用「道」實現目的的過程。「道」精微奧妙,「德」永無止境。
「得道」需要「精誠」,也需要一貫的專註,更需要時間的沉澱。
所以,作為普通百姓的我們,要想獲得更多的滿足,就要發揚「工匠精神」,強化自己的「行業專註」,在體悟「行道」上永不止息,在生產活動中精益求精。
在我國古代,各行各業都湧現出很多世家,「行業專註」代代傳承,生產水平也越來越高,他們的成就,在歷史的畫卷上閃耀奪目。
境界、體量的大小,與高低貴賤毫無關係,君子和小人,也應該回歸先秦經典本義,不應存在褒貶之分。
大可以大的恢弘,小也可以小的精緻。
人生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必要存在輕蔑之心。
言之無物、盲目自大的惡果依舊曆歷在目,中興事件還在刺痛著我們的神經。
《道德經》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是財用的根本,「土」也是財用的根本。馬克思主義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裡的 「財用」就是「經濟基礎」的一部分,而「德」卻恰恰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本末關係而輕視「財用」,因為這個本末,講的只是「財用」的產生過程。我們必須看到,在「德」產生的層面上,「財用」的基礎作用。
「君子懷德」,固然令人尊敬;「小人懷土」,卻也足可自豪。「懷德懷土」,只是依存於不同的社會分工的,人的相應思想、行為,從本質上並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孔子只是在描述一個客觀現實,流傳到後世卻產生了嚴重的褒貶之分。
對於一個事情,人可以想得通,但人「心裡想通」了,理卻未必通。還有一些事情,大家都想通了,「理通」了,道卻未必不通,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唯有「道通」,才可以在現實中實現。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摻雜個人感情,但摻雜個人感情的認知,往往只是停留在 「心通」的層面上;弘揚傳統文化,可以摻雜群體感情,但往往只是停留在「理通」的層面上。事實上,唯有道通才是真的通,才是可以在現實中實現的通。
君子不器,小人必須要器,還要成「大器」、成 「重器」,小人並不丟人,器也同樣高尚。
?,推薦閱讀:
※《大學》求義:第十五章 誠意與意誠
※孔子為什麼說「不學詩,無以言」?
※韓國儒學史的「千日之戰」:四七論辯(1)
※《大學》求義:第十二章 先後
※何所言:儒,道,陽,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