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厭-電影情節的音樂性

百看不厭-電影情節的音樂性

來自專欄 薄言微影

有沒有讓你可以一看再看,乃至看無窮遍的電影?我反正是有的。問題來了如果一部電影只是講了一個故事,那麼是什麼讓人在知道了全部情節之後,再去重頭再看一遍呢?

當然電影的藝術魅力不僅限於情節,可是我們仍然可以列出一堆百看不厭以情節取勝的娛樂片,我的名單中,就有 駭客帝國(The Matrix),虎膽龍威( Die hard 1 & 3), 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Bad Boys 1等等。

不由聯想到音樂也是一種可以反覆欣賞的藝術。如果用音樂的特性來套用在電影情節的安排上會是什麼樣的呢?

1. 節奏和對比

音樂中充滿了對比,快與慢,強與弱,和諧與衝突,矛盾與解決。如果用在情節安排上,則似可理解為要有張有弛,高潮要有鋪墊。安排是藝術,要注意整體性,不能太長時間的沉悶,也不能太長時間地或者是無節奏地安排高潮。

那種上來就安排的高潮是為了先聲奪人,抓住觀眾, 不過編劇同時也挑戰了自己——因為後面要更精彩才行,不然就是「虎頭蛇尾」。個人認為一個例子就是 Skyfall(007:大破天幕殺機),前三分之二部分情節的轉折起伏令人炫目,使「史上最好的邦德電影」的討論絕非虛談;可是後三分之一呢?唉,戲法實在太難變了,就算最後的彈雨加轟炸的大破壞不算「蛇尾」,但整部片子的基調徹底變了。

當然成功地「一浪高過一浪」直到最後的完美之作也有不少,比如Die hard 3(虎膽龍威三)。

2. 精緻對稱的結構

音樂的結構里絕無冗餘,每一個音符都有其功能,一部電影一百多分鐘,每浪費一秒鐘都對不起觀眾的注意力。編劇安排任何刻意的細節都應該有其意圖,「不了了之」的交待會被細心的觀眾發現,削弱電影的魅力。

作為題外話,其實在現在的電影工業化的製作模式下,相當多的製作環節是不確定和不可逆的,很多「大片」都免不了留一些技術和情節邏輯上的「漏洞」。只要在網上搜搜就知道了。

3. 解決——最終的平衡,矛盾的解決

音樂放到中間戛然而止 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因為沒有「解決」(不和諧到和諧)。情節電影的結局也要恰當地收場,尤其是娛樂性質的電影。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動作片中正面一號和惡人一號對決的結局,必須在最後,必須要非同小可,必須要險過剃頭,最後正面一號以一根頭髮絲的優勢(或純屬運氣)成就了惡人一號的「壯麗」滅亡。

不過有常例就有特例,有些作品特意安排了不幹凈的收尾。比如 Devil』s advocate (魔鬼代言人), 和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只要電影好,觀眾也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如果成功,則獨樹一幟令人更難忘,有時還能讓觀眾走出影院時在現實生活中產生聯想。

4. 大逆轉

為什麼許多部幾近完美的情節片喜歡在大結局前再來一個轉折?這個轉折有時是大逆轉,而且有時不止一個,大轉折後再跟一個小轉折。

我想這就是情節的音樂性,正如經典的音樂進行在最後回到平正的主和弦之前,前一個和聲往往是最尖銳,最不平衡的。

有矛盾才有解決,正如以一落千丈的急流來襯托入海時的平靜舒緩。這種結局前的音樂性的對比所帶來的魅力是如此難以抗拒,劇作家有時竟然不惜犧牲情節的邏輯性和可信度。

不過,與此同時,這個魅力也讓觀眾變得寬容,不去細究了。

例子1:《駭客帝國1》MATRIX

筆者最欣賞的片子之一。整部電影情節嚴密,絲絲入扣,接近尾聲,高潮迭起。NEO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後,跑向電話機,馬上要脫險,一聲槍響,被特工SMITH所射一顆子彈穿過胸膛。這一瞬間時間靜止了,他低下頭,難以置信地看看傷口。繼而槍聲連續,他幾乎被打成馬蜂窩。

這時影院內的觀眾只怕人人都屏住呼吸,我記得自己的心跳都大概停了。編劇Wachowski 姐妹就是為了這樣的戲劇效果而不計後果地挑戰自己。

電影快結束了,NEO必須復活,女主角TRINITY 在他耳邊傾訴,深情一吻,他復活了!接下來以神一般的力量對敵人進行摧枯拉朽般的打擊。這一發展的可信度和邏輯性顯然是部電影最薄弱的,可是誰在乎呢?NEO復活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例子2:《駭客帝國2》MATRIX: RELOADED

近結尾時,籠罩整部電影的不祥預言終於實現:這回是女主人公TRINITY傷重不治停止了呼吸。編劇故伎重演,讓NEO拒絕接受現實,傾訴,深吻加上從身體里取出子彈,這時音樂大響,TRINITY也復活了!她還說了句俏皮話:「我們這回扯平了。」

幾乎是拷貝上一部,不但牽強,連新意都沒有。可是還是那句話:誰在乎呢?為了終局的懸念之美,真實性,邏輯性兩者皆可拋!

例子3:《虎膽龍威1》DIE HARD

這裡最後的轉折用的是好萊塢常用的一招:在最後關頭,大惡人在穩佔上風后突然出現宋襄公式的仁慈,大約有兩類:一類是覺得寂寞了,非要傾訴一翻;二類是好象面對美食,捨不得下口,百般拖延。於是結果只有一種:主人公尋機反敗為勝,將惡人壯麗地消滅,這一瞬間大惡人的表情多種多樣,比如吃驚,認命等等,就是沒有後悔。

在電影結尾,主人公John在妻子作為人質的情況下,聽話將槍扔掉,抱頭跪下。匪首樂了:你們美國人就是這樣,牛仔片看多了。舉槍要射,John也大樂,笑得如此開心,匪徒們先是納悶,接著都被感染了,跟著咧開嘴。這時John抽出後背上膠帶粘的一把手槍,啪啪兩個點射,結果你知道了。

可信嗎?沒人去追究。大笑聲中生死逆轉,轉折的魅力不可否認,想來仍算是編劇的得意之筆。


推薦閱讀: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4· 獨家原創| 《再見,心機婊》的風控體系
有哪些懸疑類經典電影值得大力推薦?
為什麼討厭三觀不正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戀戀筆記本》影評:它彌補了愛情里所有的遺憾

TAG:影視 | 電影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