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她10年看完3000本書

碎片化閱讀,她10年看完3000本書

來自專欄 叨叨小屋

上周末,一位「書蟲」朋友約我一起逛省圖書館,她說要教我怎麼找書。因為不久前我找她抱怨說在圖書館借不到喜歡的書,平時要看書一般都是網上買。

她驚訝地說:「不會吧?我幾乎不買書,我都是在省圖借書,你看,我十年總借閱量3000多本。」

哇!10年3000本?那就是一年看300本,幾乎是一天一本的節奏啊?「你怎麼能看這麼多書啊?我看書算快的,一周也才能看一兩本啊!「我驚訝地問。

「因為你沒有找到好看的書,真正想看好看的書,你怎麼都有時間看,比如我會在每天上班等待電腦開機,在等公交車,在超市排隊買單,在燒水等待水開等各種時間抓緊看幾頁,一天下來,一本書就輕鬆看完了。」她平淡地回答。

面對這神一般的存在,我頓時覺得自己再無臉面號稱愛看書之人。

到了省圖,她帶我直奔二樓第二外借室,然後開始在一排排書架上按順序瀏覽起來。我亦步亦趨地跟著她,倒要看看她如何能找到好書?

「這些書我大都看過了,所以我每次都會先看看新書架,看有什麼新書上架。」她不忘此行目的,開始了現場教學。

在新書架上搜尋一圈後,並沒有什麼收穫。她馬上又帶我走到最後幾排書架,她解釋說,這後面人來得少,很多好書沒有被人借走。

她背著一個大大挎包,一個手指輕輕點著書架上的書,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又從右到左,一本本瀏覽。蹲下,站起,墊腳,然後把已經裝了好幾本書的包包扔地上,脫了鞋子踩上去夠高處的書。就這樣,一本本好書,就像大浪淘沙一般被她一本一本找到。

這個下午她一共為我推薦了十幾位作家。她說張小嫻的小說不錯,亦舒的小說不錯評論不行,李碧華、畢飛宇、嚴歌苓、連諫、庄雅婷、白先勇的小說非常非常值得讀,丁丁張的評論夠味,戴軍的書有趣,洪晃見過世面評論詼諧有深度,壞藍眼睛的小說也值得一讀,趙趙的小說和評論都很好。

我才知道原來除了我熟悉賈平凹,遲子建,蕭紅,張愛玲,三毛,路遙,蘇童,畢淑敏等名作家,還有這麼多作家、作者的書很好看。

忽然覺得自己好淺薄,彷彿號稱旅遊愛好者,只去過八達嶺,九寨溝、香格里拉、鳳凰古城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景點,卻不知大理洱海、南潯額濟納、樓蘭古城、滬沽湖、玉龍雪山等世外桃源。

那天,我用兩張借書證一共借了十本她幫我精心挑選的書。

回家的公交車上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趙趙的《丫頭兒》,當天晚上就全部看完; 第二天又利用陪孩子去遊樂園,做飯的空檔等各種時間把壞藍眼睛近300頁的小說《月子》看完了; 第三天上班開車等紅綠燈的時間,電腦開機的時間,午休的時間,還有下班後各種時間把連諫43萬字的小說《你是我最疼愛的人》看了一大半……

正如她所說的,遇到好書你會欲罷不能,用各種閑暇零碎時間去看。實踐後,我不再懷疑她如何做到一天一本,十年看完3000本書了。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

每年的這一天——「中國國民年人均閱讀圖書4.5本,而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的國民閱讀率調查數據又被各大媒體紛紛援引一遍,來論證這國人是多麼不愛閱讀,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多麼可怕,呼籲全民閱讀,然後各公家事業單位、學校團體等搞幾場熱熱鬧鬧的「全民閱讀」活動。

然後,朋友圈冒出一堆曬「書」照,有人曬剛在網上買的一堆書,有人曬書中一段很有感悟的文字,有人曬出一杯咖啡一本書的美照……就這麼一天,身邊的人似乎都變成了愛書,愛閱讀之人。

熱熱鬧鬧的一天,就像所有在朋友圈過的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一樣,表面都是一派溫馨、感人的華麗麗。然而,你父母要的盡孝,你師長朋友要的感恩,並非一年一次的「網上盛宴」。你父母更需要的是你平時能早點回家陪陪父母嘮嗑,耐心地聽他們看似煩人的家長理短甚至逼婚的嘮叨;你的師長朋友要的是平時多一點的電話、微信聯繫和問候。

閱讀亦然。

閱讀,真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也不是非要抽出一整段時間,端坐在書桌前,還有紅袖添香才能去做的神聖之事。

從今天起,試著放下手機,在每次忍不住刷朋友圈的瞬間換成瀏覽幾頁書,也許不知不覺你會發現,原來有那麼多碎片化的時間,原來我能看那麼多書!

PS.這是我在2016年世界閱讀日寫的一篇舊文,轉載過來刪減了一部分。


推薦閱讀:

學霸們都說,語文閱讀提分是最難的,為什麼?
患上「閱讀困難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薦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
怎麼能做到每年讀書上百本?
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為什麼還要坐下來讀書

TAG:閱讀 | 閱讀技巧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