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90後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了?
來自專欄 周沖的影像聲色
去異地出差。打車,車行中途,師傅打開電台聽廣播。
我跟著聽了半耳朵。
然後聽到一則報道,關於日本生育率的。
說2017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94.1萬人。比上年減少3.6萬人。創下了日本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這是連續2年來,日本新生兒數量不足100萬人。
而2017年,日本死亡人數則直線增加,達到二戰後最多的人數——134.4萬人。
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裡,日本人口自然減少了40.3萬人。
這組數據是非常恐怖的。
因為,按照這個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並且屆時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試想,滿街都白髮蒼蒼的老人,孩子少之又少。年輕人壓力山大,工作強度直線飈升,贍養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
生活品質低,於是更不想生育。
如此一來,整個國家經濟更加低迷,創造力低,社會喪失活力,陷入暮氣沉沉之中,走向衰退。
這多麼令人堪憂。
日本的這個現象,其實不是孤例,而是全球的一種規律。
新加坡的《2017年人口簡報》公布,過去一年來,新加坡人口僅僅增加0.1%,創14年來新低!
無論新加坡政府如何鼓吹,如何利誘,新加坡人就是不想生小孩!
韓國和日本一樣,也陷入勞動力人口銳減的困境中。
繁華的美國呢
更是不想生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報道,美國生育率下降到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值。
巴西也一樣。
巴西國家地理研究所公布數據,巴西城鎮人口正在逐年減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存壓力的增大,每個國家的個體都陷入或大或小的焦慮之中。
這種焦慮投射在婚育上,就是不想結婚,不想生娃。
「我都活得慘,還生個孩子來受苦做什麼?」 「我沒有信心做好一個父親/母親,所以,不生了吧。」
這是他國的現象與聲音,那麼,我們生活的中國呢?
現象同樣存在。
國家統計局公布過數據,從1965年開始,中國的生育率一直處於下滑趨勢。
你可能要說,這是因為我們的政策原因。
是的。
但是,我想告訴你另一個數據。
這個數據會告訴你,哪怕政策鼓勵,生育率的提升,也嚴重低於預期。甚至哪怕全面放開,生育率也會逐年下降。
「單獨二胎」在全國正式實施時,國家衛計委曾估計,每年將會新增超過200萬個新生兒。
然而事實呢?
並沒有。
甚至遠遠沒有。
試點一年後,衛計委統計,全國各省市二胎申報的數據總量,僅為128萬份。
剔除虛報的可能性數據,以及只申請、卻未生育等因素的影響,新生兒預計實際新增不足100萬。
預估200萬,實際不到100萬。
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你可能又要問,如果全面放開呢?
不止是放開二胎,而是放開三胎、四胎、無數胎呢?
這會讓中國人瘋狂生孩子嗎?
我們先不說結果。
先來看看一個曾和本國一樣,有過強制節育,控制生育率,後來全面放開生育甚至鼓勵生育的國家——新加坡。
70年代時,新加坡也是擔心人口增長過多,號召每家只生兩個孩子,超出的,取消家庭福利。
於是生育率開始急劇下滑。
到70年代中期,生育率首次低於更替水平;
到80年代中期,生育率已經降到1.6左右。
這下子,政府開始慌了,從1984年開始,鼓勵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婦生育3個以上的孩子。
然並卵,並沒有起到效果。1986年生育率下降到了1.4。
後來,新加坡全面取消計劃生育,1988年,生育率提升到了接近2。
然而次年,生育率就再次進入了下滑通道。
此後生育率一直不可逆轉地直線下跌。
2013年生育率已經跌到了1.2以下。
2017年,人口增加僅為0.1。
我不知道,照這個趨勢下去,新加坡會不會和日本一樣,也陷入負增長的困境。
但是,有一點是確認的。
無論政策如何,不想生孩子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
而且,尤以年輕人居多
前不久,與一個剛剛生二胎的朋友聊天,問他生二胎的感受。
他只說了一個字:「累!」
老婆生產累,老公賺錢累。妻子休假在家,職業停頓,沒有收入,經濟壓力都在他身上。
一個孩子,已經令他覺得難以支撐。
如今又添一個,更覺生活艱難。
我問他:「如果重新選擇,你還會生二胎嗎?」
他沒直接回應這個問題。
而是說:「現在生二胎的,多是從前一直很想生,但又被政策限制的人。年輕人就不一定了。你去街頭問一個90後,問他想不想生二胎,多數都是否定的。」
也就是說,放開二胎,鼓勵的也只是極小一部分人。
新長成的一代,即使你允許他生3個、4個、5個……10086個孩子,他們或許一個都不想多生。
人受的教育越多,教養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就越能懂得:養孩子,不是養一隻寵物。
它附帶的東西太多了。
多到太多人無法承受。
於是,今天的90後們,一個接一個在前往生兒育女的路上,摁下了暫停鍵。
為什麼年輕人會這樣?
具體分析起來,大家開始猶豫於生孩子,原因無非這五條:
1、生存壓力太大
知乎上有道題,問大家為什麼不想生娃?
每一個答案里,都有著硬梆梆的現實。
飈漲的房價,沉重的房貸,車,戶口,職位晉陞,微薄的工資,瘋漲的物價,五花八門的稅收,逃無可逃的競爭,階層固化,生存壓力……哪一個詞拎出來,都令人透不過氣。
可是,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
在這種生活中,吳永寧死去,金鐘鉉自殺身亡。
- 他們一個出身於底層,努力無望,只好拿命掙錢;
- 一個身處娛樂圈頂端,但即使掙了錢,有了名望,有了尊嚴,還是無法熱愛這個世界。
無論如何,都是苦苦苦。
苦,就是時代關鍵詞,也是當代的精神困境。
在這種困境中,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累不堪言,生存步步維艱。
你讓他再去生個孩子?
太難了。
2、擔心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日本專家在分析低生育率時,曾說過最大癥結,除了經濟條件不穩定,工作時間過長,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
還有一個最大的因素是,育兒負擔太大,子女教育支出大。
做過父母的人都明白,孩子的教育,是極其耗錢的。
有人曾統計過,在北京把一個孩子撫養到上大學最低成本是80萬;
最高成本是800萬;
中等的支出是280萬。這裡不包括出國留學的費用。
這些數字,對於許多普通中國家庭來說,都是無法承受之重。
鄉村因為不考慮優生優育,孩子倒是生得多。
可惜,因為教育受限,資源不足,即使生了一窩,多數也困在父母的階層里動彈不得。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父母都會考慮讓孩子生活在城市。
但在城市,孩子的養育成本就下不來了。
從奶粉,到尿片,到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的各種花銷,到各種培訓班,到課外活動,到五花八門的遊學,還有旅行、度假……哪裡不花錢?
這還不包括人力的投入。
承受得起么?
承受不起的人,就猶疑了。
3、心理不成熟
90後的年輕人,多數都有這種感嘆:「我自己還是個孩子呢,怎麼要孩子?」
心理不成熟,經濟更不成熟。
- 心理不成熟,意味著你可能無法善待孩子,會傷害孩子。帶給他的影響,不是正面的,而是負面的。
- 經濟不成熟,意味著你必須用大部分精力,去增加收入。而非照顧他,陪伴他。
如此一來,就會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一個隱患。
海子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
可是這塵世很苦。
當我無法給你幸福,我寧願你從未到來。
4、擔心自己的人生終止
這種擔心,主要來自年輕女孩。
懷孕太辛苦。育兒太麻煩。喪偶式育兒太心酸。因為育兒而耽誤事業不划算。沒有收入就失去生活主動權更是痛苦。
許多女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重新進入職場,謀求職位。
但普遍都會遇見職場歧視和不信任。
甚至許多獵頭或HR,在求職郵箱中,看見有多年職業經歷空白的簡歷,直接看都不看就PASS。
這對於部分家庭經濟壓力不大、自我實現需求較低的女人來說,並無大礙。
但是,對於許多有明確的夢想、目標和計劃的女生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難以彌補的BUG,不得不慎重考慮取捨。
5、並不推崇「養兒防老」的觀念
最傳統的養兒觀念,就是為了防老。
可是,在今天的時代,這個觀念已經遭受了重重衝擊。
年輕人開始懂得,養兒防老的實質,是把子女當成了經濟工具。
人不能為自己負責,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況且,久病床前無孝子。
靠孩子,也許並不會獲得我們理想中的照料。
養老的責任,在當代社會,更多人覺得還是要交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總之,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年輕一代對生孩子一事,越來越不熱衷。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年輕的丁克家族越來越多。
大家會努力拚博,享受生命,而非迫不及待地成為父親或母親。
也許很多老派人士會說,這是沒有愛心或責任心。
但正在打拚的90後卻覺得,不,這不是不愛,也不是不負責。恰恰相反,這正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選擇的理性,對孩子的審慎,和對自己的負責。
——End——
喜歡就點個讚唄(*ˉ︶ˉ*)
歡迎關注我,我會每天更新3個以上高質量回答~~
推薦閱讀:
※備孕半年還未孕,做個生育評估來查一查!
※養兩個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赴美生子的幾個疑問?
※生孩子現在剖腹產的幾率有多高?骨架小的女生產後骨盆很難恢復到之前嗎?順產和剖腹產,哪個對胎兒好些,哪個對產婦好些?
※醫生確診有問題的胎兒,作為基督徒能引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