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寶寶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如何不讓寶寶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好多小朋友在家乖巧溫順「真聽話」,怎麼和爸媽一塊去趟超市、逛下商場、吃頓午餐,就不停嗷叫、滿場瘋跑、搞搞破壞,還有最恐怖的躺地板打滾?「一場災難」+「好沒面子」=許多年輕爸媽心裡拚命撓牆的寫照。

小朋友出門就熊?

為了吸引爸媽的注意力

有沒有發現,本來小朋友在公園裡自己優哉游哉玩著不亦樂乎,剛好你接了一個時間比較久的電話,這孩子就開始在你身邊各種糾纏,扯你衣服啦、不停喊你看這個又喊你拿那個的,甚至還要爬你身上來搶著按電話鍵盤。架不住忍不了,你就要火了怒了有沒有?真相是:他們想表達的——爸爸媽媽,看看我陪陪我,不要冷落不管我呀!

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當小朋友過了3歲就基本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哪怕是出門不出門這樣一件「小事」,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當小朋友撿到一塊臟石頭、一片爛樹葉,又或者看見貨架上新奇的東西,興高采烈喋喋不休地向你講述時,爸爸媽媽們如果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應付著,那麼小朋友絕對是會十分惱火的。換句話講,大人們如果不被別人理解,心裡還能舒服痛快嗎?尤其是你至親至愛的人呀!

想要達到某種目的

逛商場不買變形金剛就打滾,去超市不給買糖果就哭鬧,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是小朋友想買很多東西。其實,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從小朋友有些記憶和爸媽逛商場超市,看到的都是「爸爸媽媽想買什麼東西就掏錢買什麼」,但是「為什麼我想買東西身上沒錢,跟他們要,可他們就是不願意給我呢?」他們又表達不出這個要求平等的思維邏輯,也就只好用哭鬧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啦。

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都說爸媽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逛超市,你時不時會看到有小朋友鬧著要吃櫃檯上的零食或者飲料,家長就真的拆了包裝當場開吃,並美其名曰留著包裝去櫃檯結賬一樣的。所以,經常有爸媽問:我家孩子出門就愛鬧騰、發脾氣、打人,怎麼教育他/她才好?真正有業界良心的專家會這樣回答:先把你自己教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學習好的。

記住:

你的孩子發脾氣在所難免,這並不說明你是個不稱職的家長,這件事和其他任何人也都沒有關係,這只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用覺得丟面子。但要記住:小朋友並不明白你當時的狀況很難堪,他/她沒有想要讓你丟臉,他們只是需要你的理解。

推薦閱讀:

孩子,我允許你不優秀,但不允許你沒教養
無意中知道了老大虐待老二的事情作為母親該如何處理?
15歲少女殺父案件引發的思索
針對中國的教育的缺陷,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能做什麼補救?
家教日記:家長"嘮叨"居然有這麼嚴重的副作用!

TAG:家庭教育 | 幼兒教育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