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霽:加速人工智慧時代到來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
2017 年,該全球權威榜單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並已公布並首屆評選結果。現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正式開設「35歲以下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以人物報道的形式幫助中文讀者了解這些來自中國的新生代科技力量。
陳雲霽·遠見者
「加速人工智慧時代到來」
獲獎年份:2017年
年齡:34 歲
職位:中科院計算技術所 研究員
獲獎原因:歷經多年的技術攻關,在人工智慧興起的大潮之下,建立寒武紀智能處理器基礎研究團隊,開發的AI晶元元件將有機會成為AI浪潮中重要的基礎。
「寒武紀」,這個曾經用來形容6億年前地球生命爆髮式出現的地質時代的名字,如今已經有了另一個含義,它代表著中國智能處理器研發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維度。而正是陳雲霽建立的寒武紀智能處理器基礎研究團隊,在人工智慧大爆發的前夜,支持起引領人類社會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的光榮使命。
說起陳雲霽,從小到大他一直是少年天才般的形象:5歲上小學,9歲上中學,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4歲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9歲晉陞為研究員,32歲入選2015年度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的全球最佳35名創新人士,33歲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
但是和很多人想像得不太一樣的是,陳雲霽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學霸。相反,絕大部時候都是一個學渣。他坦言,前後19年的學習生涯中,不但考第一名的次數不多,平時還經常在班上倒數甚至墊底。但他自己又講到,他有一個比較大的優點是心理素質特別好,碰到大事反而更鎮靜,所以影響人生走向的關鍵考試(比如高考、考研)沒有失過手。
當然,對於陳雲霽來說,迷茫和痛苦的時候是很多的。這點在科大少年班的時候特別的明顯。同學都特別的優秀,他在班上墊底。有的人每天玩得和他一樣多,考試卻比他多幾十分。所以,必須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發展道路,發揮自己的優點,規避自己的弱點,非常有必要,這段經歷也是非常寶貴的人生經歷。
而在陳雲霽的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來自家庭的教育,父母非常重視培養他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灌輸具體的知識。由於父母的原因,陳雲霽感覺自己走上科研的道路是必然的。7歲之前,父母就幫助他明確了考上科大少年班,做一個科學家的志向。而在進入中科大後,他的研究生導師胡偉武老師又對他有很大影響,最終使他明確了從事晶元研究的事業。他們的理想就是研製能滿足智能時代需求的晶元。
圖丨陳天石(左)與陳雲霽(右)
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的寒武紀團隊是全球人工智慧晶元領域的先行者,致力於打造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元。而在被視作中國有希望彎道超車的人工智慧晶元領域,寒武紀是其中絕對被看好的潛力選手,2016年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演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在去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華為公司發布的全球首款移動AI晶元採用的就是寒武紀的方案。
目前,寒武紀團隊已經推出了包括Cambricon-1A、Cambricon-1H8和Cambricon-1H16在內的多款深度學習處理器IP,涵蓋低功耗和高性能版,可廣泛應用於安防監控、智能駕駛、無人機行業和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處理關鍵領域。
對於未來,陳雲霽的目標是,讓人工智慧晶元計算效率提高一萬倍,功耗降低一萬倍。如果這一目標可以達成,那麼就相當把比擊敗全世界圍棋冠軍柯潔的AlphaGo還要強的人工智慧裝入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里,屆時一枚小小的手機就將可以完成很多目前難以想像的任務。
陳雲霽覺得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創新要素,是勇氣。只有有勇氣的人,才會去試圖探索未知的領域。他生活的主要意義就是創新,唯有能創造新的知識,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進而言之,陳雲霽認為人類的存在的意義,不應該僅僅是延續自己和種族的存在,那樣就和其它生物沒有區別了。或許人類出現的意義就是探索和理解這個世界。而他也正在努力踐行這一目標,希望藉助具備強大實時智能處理能力的設備,完成現在的超級計算機也難以完成的智能計算任務,加速智能時代的到來。
推薦閱讀:
TAG:人工智慧 | 寒武紀神經網路處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