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段王爺」段濤:未來很多醫生會被「消滅」,不管你願不願意

醫學界「段王爺」段濤:未來很多醫生會被「消滅」,不管你願不願意

AI對醫療最大的影響是醫療方式的改變,很多醫生會被AI替代掉,看病的純手工時代一去不復返。

文|耿言之

來源|科創者說

微信 ID |Innovator-Insight

至少在2014年,「段王爺」這一雅號就傳開了,時任上海第一婦嬰醫院院長、著名婦產科專家段濤自稱「婦女之友」,作為婦產科醫生,他的病人都是女性;作為男性,家裡都是女人;作為一位院長,超過90%的員工都是女人;作為專家,他很懂女人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唯獨身為男人,「段王爺」表示,「真的很難了解女人的心理,經常會猜錯」。大概因為段濤將在醫生身上並不容易發現的幽默風趣,展現的淋漓盡致,人稱「段王爺」委實實至名歸。

微信公眾號擁有39萬粉絲的「段王爺」,卸任院長職務不足半年,於2017年6月宣布創業,段濤稱,他的創業項目具有「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混合、醫院管理公司與醫生集團的混合、國內與國外混合、專業與行業的混合、投資與運營的混合」五個特點。能將項目描述的既分門別類又高度概括,也正反映出「段王爺」身份沒那麼簡單,他既是親自為患者開刀的醫生,同時是春田醫管創始人,還和合作夥伴成立國內首個婦幼健康主題基金「賦友基金」,並參與醫院管理設計。

言歸正傳,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醫療、教學、科學研究以及醫院管理工作的段濤,目前為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春田醫管創始人。這樣一位頂著「網紅院長」稱號的「段王爺」,4月12日接受「科創者說」採訪時說,人工智慧AI對醫療最大的影響是「醫療方式的改變」,變化比互聯網帶來的程度要大得多,很多醫生會被AI替代掉,「看病的純手工時代一去不復返」。

1

中國好醫生太少

人工智慧系統打敗95%—98%醫生

「段王爺說」「中國註冊醫生300萬,本科以上學歷一半不到」

段濤所在的婦產科醫院,是全中國生孩子最多的醫院,一年大約出生30000多個孩子。創業後,段濤更多思考人工智慧如何在婦產科領域發揮作用,是否有機會取代醫生。

現代醫院痛點明顯。數量上看,醫生不少,截至目前,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註冊職業醫生、助理職業醫生加起來超300萬。但好醫生太少,龐大的300萬醫生團隊中,本科及以上學歷連一半也不到,多數醫生都是本科以下學歷。

聽上去荒謬,實則是事實——人工智慧中圖像識別系統及其它系統報數據時,顯示95%—98%的醫生成為人工智慧的手下敗將,這些「敗將」據段王爺說,是「全中國好的三甲醫院的專科醫生」。

更為瞠目的還在後頭,這些所謂的「敗將」醫生,竟是中國最好的大夫,有一大半醫生還達不到他們的水平。段王爺希望大家看清中國目前的醫療現狀——好醫生太少。雖然醫學進展迅速,但醫生診療水平、診療方法尚且停留在半人工時代,而且醫生當中,人和人的區別非常大。

「你去看個病,到協和找劉教授,他說吃藥;你去301找馬教授,他叫你打針。同一個病人,醫生說法完全不一樣。你相信誰?也有很多專家認為,我這個手術做的最好,我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另外一個人也有他認為的自己的手法,這,就是我們中國的醫療現狀,停留在半手工時代、純手工時代。同個病人,同樣癥狀,同樣體征,同樣的CT片子,居然每個醫生說法不一樣,治療方案不一樣,這是非常原始的狀態。」段王爺用排比句,佐證中國「醫生不少、好醫生太少」的現狀。

這一現狀,也導致了國家很多醫改方案很好,但無法執行,落地困難。醫生輕鬆嗎?很不輕鬆。

4月12日,段王爺飛北京參加由同渡資本舉辦的「醫療+AI 路在何方?新一代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價值及商業化潛力」線下沙龍,他需要當天來,當天返回上海。而在參加會議前一天,他還在看特需門診,一個下午看44位病人——注意,這還是特需門診。如果非特需,段王爺要看60—70位以上的病人,接下來,他還要再做三台手術,做完手術還要去開會。他在北京開會的同時,上海醫院裡「還有一大堆教授等著」。

段王爺忙到這個程度,令在座咂舌。許多醫生工作的共同點在於,90%甚至95%以上的情況下,都是面對同樣的病人、同樣的問題,屬重複性工作。這恰好是人工智慧可以滲透進去的領域,將醫生從簡單的、重複的勞動中解脫。

此處插播一段段王爺講的「嚴肅段子」——

為什麼文化大革命時,醫生、專家都被趕到牛棚里了,結果我們很多掃地阿姨、門衛上台做手術,也沒死那麼多人?(眾笑)就因為這是一個重複性工作。但是,一旦面對複雜病例,阿姨就不行了、門衛也不行了。所以,我們需要專家,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普通人,需要重複性勞動。醫生再忙,都是重複性的,這些是人工智慧可以幫我們做的事。

段濤強調,現在醫生做的低水平、重複性工作太多,此外,醫療信息也存在不完整、不準確、不結構化的缺陷。多數情況下,面對一位標準化的病人,醫生會有標準化的診療流程來幫助診斷,這是絕大多數的臨床重複性工作。多數常見病和多發病是有規範化診療流程的,大部分患者數據可以標準化和結構化。只是醫生太忙,以大家都深諳其中看不懂之玄妙的「醫生書法」為例,「醫生的字,患者很少認識,只有醫生自己認識,醫生和醫生之間也不一定認得出,哪怕過兩天再給他自己看,他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

我所在的婦產科醫院,一年生30000多孩子,我們女同學在產科工作時,(忙的)她月經不來了,太緊張。從接班開始,到第二天下班,基本坐不下來,更別說去睡覺,那不可能的,就忙到這個程度,」段濤說,「你再要求醫生做那麼多詳細的事情,可能嗎?去寫那麼多病史,還得填寫衛計委要求的那麼多表格,可能嗎?衛計委的人在辦公室報紙都來不及看,我們醫生那麼多病人,怎麼可能寫那麼多東西?所以最後(他們)得到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

2

醫療行業事故率、死亡率「非常高」

別對AI系統太苛刻

「段王爺說」「去醫院做手術非常危險,美國每年因誤診誤治死亡至少10萬人」

民間俗語「有病不背醫」,瞞著醫生,自己也對疾病掩耳盜鈴,最終是坑了自己。這種思想固然沒有什麼錯,但是段王爺友情提醒——「不要以為我們去醫院看醫生是相對來講比較安全的事情,其實去醫院看病、做手術,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危險到什麼程度?中國數據不知道,因為沒公開,但美國的真實數據是,全美每年因醫生誤診、誤治導致死亡的人數至少是10萬人。美國臨床醫生誤診率為20%—30%,甚至達到35%。沒事別去醫院看病,做手術。差錯有一定的發生概率,因為這是人性。

看來,看病也是一項具有風險的必要性活動,儘管有風險,該治還得治,還得上醫院。但是未來由誰來治,不一定都是醫生了,「我們太依靠人了,人是容易犯錯誤的,人容易出事情」。

醫生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並不複雜,僅憑表型、基因型就可以做判斷。表型是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譬如,感冒、白細胞升高、肺部表現等。大多數病人去醫院需要化驗,抽血、驗尿,收集這些都屬於表型,對表現出來的性狀進行分析。基因型,則指測序,了解到患者是否有遺傳病,是否易患癌、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通過人工智慧去做的話,人工智慧可以計算表型、基因型,來判斷患者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更專業的醫生在臨床上要有「直覺感」,患者一走過來,就知道對方得了什麼病。多數患者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主要出於對怕被「誤判」的恐懼。事實上,醫生看了太多病例,不會太依賴患者CT、磁共振,會形成一種醫生特有的職業「本能」。段王爺指出,這種本能是常規的AI演算法無法算的,臨床具有多變、複雜的特性。

為什麼醫院差錯率會那麼高?段王爺引用英國一位教授的話說:「是人就會犯錯,如果有人說他不會犯錯,他不是人」。這句話並不是為醫生的錯誤開脫,而是希望人們對未來替人治病的AI系統「不要太苛刻」。段王爺對人工智慧在醫療上的應用很有信心,認為AI系統「至少比現在一半以上的醫生要好,(AI系統)再爛也比平均醫生水平要好」。

段王爺建議去鄉下衛生院看次病——

「你們有機會去鄉下衛生院看一次病就知道了,有的醫生最後給你開出來的處方,每個人都一樣,你敢去嗎?我們人的水平實在是太爛了。」

作為一名長期深入一線工作的醫生,講多數醫生飯碗將不保,段濤此番言論來自於他「太了解人性的弱點」。儘管他知道目前很多醫生對AI不屑一顧,「很快這些人就會被(AI)『消滅掉』,這是一個時代的改變,就像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一樣。」

3

醫療AI可做三件事

提高準確率、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段王爺說」「你知道醫生寫病史有多痛苦嗎?」

生於1968年的段王爺,今年正好50歲,當了大半輩子醫生,相信他至今還沒有完全從為病人寫病史中解脫,不然他不會對「做小醫生時」因為患者病史寫太簡單被上級領導批評,至今耿耿於懷。所以,段王爺第一件認為AI可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醫生寫病史。

「你們知道醫生寫病史有多痛苦嗎?」段王爺拋出反問。估計多數人會回應——「有比辨識醫生寫了什麼病史更痛苦嗎?」所以,病史實在是一把兩邊都有鋸齒的鋼鋸,劃拉的醫生、患者都不那麼舒服。

段王爺「寫病史」真人真事——

我做小醫生時,經常被上級領導批評,說我寫的太簡單。我說這個病人就這麼簡單,你讓我寫複雜,我寫不出。這病人右手大拇指被老婆一菜刀砍掉了,這個診斷非常明確。寫病史還要寫鑒別診斷,這怎麼寫?(眾笑)

那就寫,這個人的確是右手大拇指被砍掉,因為他左手大拇指還在。

段王爺所說的「嚴肅段子」雖然令人捧腹,但這只是他用風趣回應過往舊醫療體制中的一些荒謬現象,態度的釋然並未改變現如今仍然存在的繁瑣。他透露,「現在國家衛計委要求寫一大堆東西,還必須有鑒別診斷、診斷依據,每一項都不能落」。所以,未來如能讓AI醫生幫寫病史,「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目前,一些AI系統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患者見醫生前,有個機器人過來詢問相關,然後通過語音識別,轉為文字,最後轉為病史。

人工智慧醫生除了可幫醫生寫病史,還可幫忙做診斷。甚至幫醫生做手術,段王爺認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讓機器人來做手術」。現在一些機器人已經被用在外科手術上,患者躺床上,醫生用機械手操作,機器人用機械臂做手術。

如果未來人與人工智慧結合,醫生不需要近距離操作,可以在電腦中判斷哪兒是血管、腫瘤,可以看到毫米級組織、血管。「這個程序做好後,醫生就可以喝咖啡了,機器人就幫你把該切的組織切掉、縫好了,這些都可以程序化」。段濤相信,機器比人更穩定,除非操作系統出了問題,但通常情況不會發生。

多面手的段王爺每周堅持寫三篇文章,其中兩篇和懷孕生子相關,目前其微信公眾號已有39萬粉絲。他設置了一個後台小機器人助手,患者可以直接提問,留語音也行,夾雜方言也能辨識清。他認為,未來人工智慧還可以幫助醫生提高管理和服務病人的效率。

「AI先做醫生助手,接著會替代一部分below average(低水平)的醫生,再後面醫生會成為AI的助手。就像開飛機,飛行員最後成為飛機的助手。絕大多數醫生以後就會不見了,去哪裡了?我也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未來很多醫生都會被『消滅』,不管你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醫生」段王爺篤定醫生會被AI替代。

原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現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春田醫管創始人段濤接受「科創者說」採訪,部分對話實錄:

「科創者說」:人工智慧對醫療有哪些影響?

段濤:主要是醫療方式的改變。比過去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大得多,顛覆性變化,很多一般的醫生就不需要了。AI肯定會替代掉他們,看病的純手工時代一去不復返。中醫看病方法是純手工,西醫是半機械半手工,到了AI階段,基本是全機械化、自動化,很不一樣。

「科創者說」:AI時代,中醫的大數據搜集是否更困難?

段濤:是的。中醫最大問題是沒辦法標準化,沒辦法證實自己。每個人都不一樣,把同一群病毒性感冒的人,讓中醫去看病,(要做到)每個人都需要個體化。如果一個理論,無法證實自己,不能老說self evident(註:不言而喻,不證自明),只有普世的真理是需要self evident,不需要證明,自證OK的。

「科創者說」:醫療+AI創業公司多數從影像分析切入市場?

段濤:這個容易呀,容易標化。AI先診斷,後面會操作手術,人躺在手術台,全是人工智慧的一套在做,跟人沒多大關係,會有這一天。3—5年,會有一些人工智慧醫療雛形出現,實現商業化要等5—10年。

「科創者說」:未來就醫成本是否昂貴?

段濤:醫療成本理論上會降低,但更好東西出來的話,總體成本會上升。

「科創者說」:AI對腫瘤治療有多大作用?

段濤: 哪有那麼多腫瘤,真正複雜的還是手術。

「科創者說」:連非常資深的醫生、老專家也會被AI替代掉?

段濤:會。老專家又能怎麼樣呢?冷兵器時代的老專家,進入火器時代,一槍就把你打死,沒有用。不要用冷兵器時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

「科創者說」:機器能保證百分百?

段濤:人能保證百分百?

「科創者說」:機器的精度能達到什麼程度?

段濤:至少比人好。以前開飛機,純手工操作,現在人只在起飛、降落瞬間去操作,何況開飛機還不是人工智慧。

「科創者說」:AI對醫療影響的重點版塊有哪些?

段濤:一開始會分版塊,後來不會分。

「科創者說」:會以不可想像的滲透力去觸達醫療?

段濤:對。其實,技術問題是一方面,觀念(的改變)才是更大問題。國內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殘酷性。

「科創者說」:人工智慧對醫改的影響是?

段濤:是一個時代的來臨,一個時代替代另外一個時代,就像汽車替代馬車。

「科創者說」:中國醫療環境複雜嗎?

段濤:中國醫療的情況存在複雜性、不均質性,北上廣跟國外比,存在很多理念問題,技術上沒問題。

「科創者說」:機器出現誤差,錯誤歸咎於誰?

段濤:當然是人啊。現在人做手術,你不怪他,但是機器——好比自動駕駛會撞死人,或者人撞死人,都多了去了,怎麼不說人呢?

「科創者說」:AI會促進更多私立醫院?

段濤:私立的馬車和公立的馬車有區別嗎?只是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的交替。

「科創者說」:如何讓人增強對機器手術的信心?

段濤:就像馬車轉汽車的階段,多數人不理解,但到了那天,那天就會到來。馬車時代給大家講汽車,宣講也沒用,來了就知道了。

「科創者說」:怎麼理解AI學習?

段濤:跟人的學習、邏輯判斷差不多,不斷學習,形成更高級的演算法,比人的進化要快。一旦進入狀態,AI肯定比人要穩定。人工智慧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提升的東西。

「科創者說」:而且人的學習生涯是有限的。

段濤:對,人會忘記。

推薦閱讀:

洗頭,千萬不要這樣洗!
胃痙攣時,怎樣才能緩解疼痛?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刺激性咳嗽怎麼治療?
你有裸睡的習慣么?好不好呢?

TAG:醫學常識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