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路個性化推薦,你上癮了嗎?

網路個性化推薦,你上癮了嗎?

來自專欄 理財人生路

互聯網,讓大家得到了便利。

互聯網,還會抓住人性的弱點,讓你沉溺其中。

個性化推薦,早已不是新的概念了。根據瀏覽痕迹、標籤設定、第三方數據等信息來給用戶畫像,從而個性化的推薦內容,以及更精準的廣告投放。

總之,你能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互聯網很貼心,比你還了解你自己。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個性化推薦無疑是非常有用的。對於個體來說,網上充斥著海量的信息,如何從這裡面找到自己更關注、更有用的信息,是非常關鍵的。

在資訊的個性化推薦方面,做的極致的,無疑是今日頭條。

自己不生產內容,只是聚合和傳播內容,並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高科技和基於用戶畫像的個性化推薦,做為公司的主要核心競爭力。

靠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數量、瀏覽量、停留時間和用戶粘性,以及越來越精準的廣告投放,自己的廣告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然而,在大家得到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時間

據統計,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天在今日頭條上(資訊和視頻)的時間,已經達到了相當驚人的地步。如果你是今日頭條的的重度用戶,在晚上關機後,可以想想,今天有沒有從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信息、啟發,或者只是漆黑一片?

信息閉塞

現在的用戶畫像實在是太準確了,以至於推送的資訊信息殺傷力極強,牢牢的把握住了你的心理和眼球,很可能促使你反覆的查看類似的資訊。這些資訊可能是同一話題、同一觀點、同一邏輯,最終導致雖然看了很多,但實際上都是非常閉塞的窄頻的信息。

人性的本質還是比較懶惰的,即使很多人知道這一點,誰又願意多去主動的獲取更多的外來信息呢?

缺乏獨立思考

現在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本來就很容易缺乏深度思考。很多人在看資訊的時候,本身就是為了打發時間,好像是一種為了提高自己的「使命感」。

其實,只看標題,不看分析過程和邏輯,直接調到結論,甚至在看評論上的時間都比看正文的時間多,除了獲得心理的某種滿足感之外,意義真的不大。

看得多,做得少

過多沉溺於被個性化推薦內容,還很容易看的多、做得少。總是看別人理所應當的事情和觀點,忽視了背後的邏輯和基礎,很容易逃避現實,不是客觀理性的基於自身的需求來思考問題。

例子(一)房事

就拿大家最為關心的房子來說。如果是想買房,或者還沒有房的人,肯定心理上是希望房價下跌的,在相關的資訊上,可能更傾向於看房價會下跌的文章和消息,比如什麼房產稅、政府調控、國外的例子等等。

毫無疑問,自動化推送的內容,也會迎合你的胃口,推送類似的同樣觀點和題材的文章,讓你看的很「舒服」。

這隻會加強你自身的已有觀點,雖然本身就不客觀,而不是花同樣的時間,去從國家的貨幣發行、當地人口變化、小學入學比例、大體的需求和供應等方面獲取大體的數據和做理性判斷。

例子(二)投資

投資也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資本市場沒有對和錯,永遠是「多和空」兩種觀點,並且持兩種觀點的人都有自己的分析和邏輯判斷。

顯然,如果你要心理傾向於看空市場,那更願意看那些市場下跌的文章,滿眼的都是問題,全是負面的消息,而且這些不明來路的信息會進一步加深你已有的觀點。

實際上,正確的決策順序應該是「從事實,到信息,到觀點,再到判斷」。最初應該是最基本的核心事實;在此基礎上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各種資訊等,不一定正確);然後基於以往的個人認知,可能很快會生成了一個主觀的觀點;之後需要經過大量數據和客觀的邏輯分析,才能形成最終的理性判斷。

在強大的個性化推薦影響下,信息層面往往會過載和片面,並且把不斷加強的、沒有理性分析的觀點,直接當成了最終的判斷,投資決策的結果可想而知。

根源? 屁股決定腦袋

其實,不只是今日頭條,個性化推薦和精準化廣告投放,是所有媒體商的戰略制高地。

媒體靠廣告掙錢,而廣告投放主的需求是用戶量大、精準、停留時間長,至於資訊本身給用戶實際帶來什麼,也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所以,這不是個技術和能力問題,更多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導向問題。或許,個性化推薦2.0,可以實現更科學的推薦,內容更加的豐富,能讓你不僅身心愉悅,而且還收穫更多的知識和思考。

但,這最終會增加流量和停留時間呢,還是會減少呢?畢竟,人性的弱點,就擺在那裡,能讓你沉溺其中,才是最大的KPI。

怎麼辦?

毋庸置疑,個性化推薦還是很有用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沒有這個還真會讓你更頭疼。

但,千萬不要沉溺其中。要進的去,出的來,主動的獲取更廣泛信息,擴大思路,更多的基於數據、事實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不要被人性的弱點所累。

----The End--------


推薦閱讀:

在互聯網時代,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薄弱的我們成了弱勢群體
高調押寶屏下指紋的vivo,準備好應對即將到來的輿論漩渦了嗎?
我們在35萬人面前聊了幾個互聯網人最關注的終極問題……
網貸備案延期,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天網是如何布下的羅網呢?

TAG:互聯網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