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幾個文化災難時期的小故事
來自專欄 遺世獨立的理想鄉
有一天晚上和我爸遛彎,遛到一個敏感地區,木樨地(北京一個地名),我爸開始講當年的故事。
不是那個當年,是那個當年。
1
木樨地邊上有條河,河邊是玉淵潭,再往北一點就是釣魚台,算是北京城裡很重要的地方了,邊上有很多老小區。說當年鬧得凶的時候,家裡有貴重東西,沒地兒藏了,就包個包裹往河裡沉,什麼金條啊、貴重首飾啊、封資修的東西,都扔河裡,當然也有把自己扔裡面的,跳河自殺嘛,所以這河當年做的清淤工程是撈到不少好東西的。
有些家裡原來挺富貴的,一鬧家裡就很拮据,就得把東西拿出來賣,比如當年賣舊沙發,就很搶手,為什麼呢?那時候輕工業不行,全國就沒有生產合格的彈簧的,想要彈簧只能從舊沙發里拆。手巧的木匠買了舊沙發,拆出來那個彈簧,自己找其他料,才能做成沙發,那時候家裡有兩個可以坐的沙發那是相當可以的。
2
當年家裡也不能有鋼琴,明顯資本主義象徵,所以鋼琴也得扔,不能賣,因為沒人敢買,或者拆了當廢金屬和廢木頭賣。
家裡如果收藏了什麼古籍,也類似,不能賣,只能燒了。
我就問:「書這麼重要,不能捐給圖書館嗎?」
我爸說:「那時候圖書館早就關門了,自己不遭到破壞就不錯了,還收藏書?當年XXX想要看書,都是趁天黑翻牆進YYY圖書館偷書出來看。市面上賣的書也很有限……「
我一想,北京有個地方叫「外文印刷廠」,想必這個地方也關張了吧,這麼反動的地方……
「那沒有,那裡當年是印毛主席語錄外文版的,是輸出革命的重要工具,當年開得好著呢。我們去附近玩,經常能在街邊撿到燙完的金箔,那是燙金裝毛主席語錄上的頭像用剩下的金箔,把金沙刮下來能賣錢的。
3
那當年人都玩什麼?
那時候撲克牌跟現在不一樣,那時候 J Q K 三張牌犯忌諱,不能用英文,上面的人物也是封建形象,都得重畫,有的就簡單地用 11、12、13 來代替,有的畫上點別的人物。大小王/Joker 也不行,也得畫成別的。
那麻將這種傳統國粹總沒問題吧?
麻將才不讓玩,麻將是破四舊重點對象,堅決不能打。
那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怎麼辦?
不是有樣板戲嗎,我們當年看太多了,都能背熟,還可以背毛主席語錄,現在都記得。當年好學生的標準就是,站那咔咔咔就開始背毛主席語錄。
學校停課也沒事幹,青少年就上街打群架,也是鬧革命的一種形式嘛,那個誰誰誰當年也在街上打架,我們單位那個老Z當年就跟他打過架。也經常打死人。《血色浪漫》裡面那個小混蛋,當年就是這麼在街上被打死的。
----
憶苦思甜,當年的文化環境是那樣子的,那時候的老人看到現在的氛圍,他肯定不覺得現在封閉,他會覺得特別進步、特別開放,對不對?
現在的生活比那時候,真的是,好!多!啦!
推薦閱讀:
※泰山元尊在道教里是指哪個神仙?
※一杯正宗的豆漿是怎麼樣的?
※下聯:涼鍋涼灶涼被窩,怎麼對上聯?
※每日小情書,我怕張口的瞬間,淚流滿面
※你可以不喜歡《羅曼蒂克消亡史》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