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所知相分第三(1)
來自專欄 那爛陀寺
已說所知依所知相。復云何應觀此。略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
下面講三自性,分別為依他起自性,遍計所執自性,圓成實自性。
1、依他起自性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
學唯識,最基本就是分清出遍計所執自性和依他起自性。很多人,這兩個自性,是分不清楚的。原因在於,他們在承認事物存在的前提下,認為事物在緣起生滅,是為依他起自性。這是錯誤的。而《攝大乘論》說的很清楚,
依他起自性,是以阿賴耶識為本識,前七識為轉起識。這八個識的互動關係,就是依他起自性。而不是事物在生滅,比如電腦是由cpu、硬碟組成這麼簡單。
此復云何?謂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趣惡趣死生識。
依他起自性分成十一個識。
1、身識,指的是五根。
有人就覺得奇怪,根怎麼能是識?我們首先看,一般人普通的看法。
比如,面前有個蘋果。
首先眼睛抓取蘋果,然後通過一系列生理運作,形成蘋果的認識。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在邏輯上要假定
1、蘋果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2、能夠認識蘋果的載體,也是客觀存在的。
那麼很顯然,如果我們否定了這兩個前提,就不存在蘋果這個東西,也不存在認識蘋果的載體器官。
這樣一來,就不存在五根一說。但是這樣一來,就出現一個麻煩。既然沒有五根,那麼認識是怎麼產生的呢?難道憑空地就蹦出來了。
所以,必須存在一個能夠產生認識的機制,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蘊藏著無窮無盡地種子,那麼有一些種子,就是負責產生相應的認識。這就是五根。也就是眼根種子、耳根種子等等。
這是五根的定義,而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
五根種子,是潛藏的,如果一旦轉為現行,就不是種子狀態,而是顯現為現行。
2、身者識:指的是末那識,他是恆審思量的
3、受者識:指的是等無間意,遍緣一切法
身、受二識,共同構成了末那識的功能特徵,一方面是染污的,一方面是等無間的
4、彼所受識:指的是六塵
那麼六塵,怎麼能是識?這裡的識,不是說六塵真的是識,而是種子和現行,執著六塵是存在的。
5、彼能受識:指的是六識。這裡的六識,指的是發生作用狀態的六識。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就是十八界。分別為六根、六塵、六識。
這裡的六根,指的是能生起認識的種子。依靠這些種子,生起了意識。
這裡的六塵,指的是這個互動的機制,執著心外有客觀存在的六塵。
這裡的六識,指的是正在發生作用的現行。
6、世識(對時間的了別)、數識(對數的了別)、處識(對器世間的了別)、言說識(對言說的了別),自他差別識(對差別的了別,指的是我執),善趣惡趣死生識(輪迴的了別)
表示除了這些識以外,沒有其他事物了。這裡分了十一種,其實分成幾種都是假安立。因為除了阿賴耶識存在以外,其他都不存在。現行、前七識,只是對於阿賴耶識功能的剖析。
就比如,人只有一個大腦,只不過某些功能區複雜不同的認識。不能說,這些認識是獨立於大腦之外的。
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此由名言熏習種子。
我們下面應該探討,既然一切諸法都是由阿賴耶識生起,那麼阿賴耶識哪來的?
阿賴耶識是由名言熏習而成的。阿賴耶識是記憶的集合,那麼記憶哪來的?就是無始以來,凡夫由於妄想執著,不斷堆積起來的。
前面九種是由名言熏習而成。
這裡的名言,不能簡單以為是語言,而是指認識。
若自他差別識,此由我見熏習種子。
我執是由於我見熏習而成的。實際上這麼分只是為了說理更有條理,但是我們想想。
人無我和法無我,難道是兩個東西嗎?實際上法無我不是已經包括了人無我了嗎?
如果萬物皆不存在,哪裡可能存在一個我啊。
所以一切實際上都是由妄想執著萬物存在,而成的。
就比如阿賴耶識緣起是包括十二緣起的,只不過為了說理方便,我們可以假安立十二緣起,用來說明我執。而阿賴耶識說明法執。
若善趣惡趣死生識,此由有支熏習種子。
輪迴是由於有支熏習而成。有是十二緣起的一個環節,指的是輪迴延續的主體。如果認為存在」有「,不可避免使得產生輪迴。
由此諸識,一切界趣,雜染所攝,依他起相,虛妄分別,皆得顯現。
一切事物,實際上都是由阿賴耶識顯現出來的。這裡主意一點,不是生起來的,而是顯現的。
就比如,鏡子里有個畫面,鏡子里的畫面從本質看來是不存在的。如果不存在本體,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事物的現象。
有的只有人認為他存在的記憶。
所以一切六道、三界、十八界,都是不存在的。只有阿賴耶識生起認為他有的記憶。
如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性。
這些虛妄分別是由識所統攝,唯識為性。
唯識為性,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如是名為依他起相
通過識的顯現,展現出種種幻象,本質看來無所有。他不是說,真的有個事物,然後顯現出一個認識。而是認識顯現出假象來。這麼一個顯現假象的機制,也就是所依,名為依他起自性。
2、遍計所執自性
此中何者遍計所執相?謂於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
什麼是遍計所執?就是只有識似義顯現的假象。
什麼叫似義顯現?就是你以為他是某個東西,實際上壓根就不是。
比如看到一個桌子,你以為他存在。但是只是阿賴耶識幻化的假象。
我們說的更清楚一點,有些人認為遍計所執自性是,我妄想出來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比如,我想像出外星人的樣子,那肯定不存在。即使存在外星人,那也未必就是跟你想的一樣。
接著我們再看,數字存在嗎?很顯然也不存在,世界上有一根粉筆,一個人,哪裡存在」1「這麼一個東西啊。
如此我們可以看,語言就可以知道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呢?
因為一句話,可以表達一個具體的事物。
比如面前有個蘋果,於是我說:「桌子上有一個蘋果」
在這句話中,桌子、上、有、一個、蘋果,都是共相。實際上跟「數字有區別嗎?」
數字有1+1=2。我們知道1、1、+、=、2,這些符合都不存在。
那麼桌子、上、有、一個、蘋果,跟這個加法有什麼區別?
我可以說,桌子上有本書,桌子壞了。桌子實際上可以通用於任何語法形式中。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語言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然後我們看語言所指的本體存在不存在?
實際上,支撐語言的是認識。那麼認識背後是不是有個實體?
從哲學上看,不知道。你不能說他一定沒有,也不能說他一定有。那這樣一來,不相當於沒有研究一樣嗎?
而對於佛教而言,龍樹的《中論》就是研究,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3、圓成實自性
此中何者圓成實相?謂即於彼依他起相,由似義相永無有性。
什麼是圓成實自性。指的是,五蘊皆空。
就是幻化的假象徹底不存在了。
這裡這麼說,絕不代表,假象本身也是一種存在。
對於佛教而言,從本以來,皆無所有。只是人認為他有,只要把這個依他起自性的機制摧毀,不再生起假象,那種狀態就是五蘊皆空,也就是圓成實自性。
為什麼會有阿賴耶識生滅。就是因為無明所致,只要證得了《心經》所言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就是圓成實自性。當時我們講《心經》,是從本質上講。
就是說,凡夫認為的無明,是不存在的。但是在離言層面實際上是有無明的。
如果沒有無明,那還修行什麼?
正是因為有無明,才導致離言層面有生有滅,這種狀態就是無常的狀態。
4、
此中身,身者,受者識,應知即是眼等六內界。彼所受識,應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識,應知即是眼等六識界。其餘諸識,應知是此諸識差別。
前面講的,
1、身,身者,受者識:指的是六根
2、彼所受識:指的是六塵
3、彼能受識:指的是六識
其餘諸識,是這些細分出來的。
一般唯識中,其實把識可以隨便分的。
一般稱之為八識,有些人覺得麻煩,就簡單稱之為現行和阿賴耶識。
還有人覺得麻煩,就直接說只有阿賴耶識。
實際上意思沒有變化。
又此諸識皆唯有識,都無義故。
這些識,都不存在所認識的對象。
此中以何為喻顯示?應知夢等為喻顯示。謂如夢中都無其義獨唯有識。雖種種色聲香味觸,舍林地山似義影現,而於此中都無有義。由此喻顯,應隨了知一切時處皆唯有識。
由此等言,應知復有幻誑,鹿愛,翳眩等喻。若於覺時一切時處皆如夢等唯有識者,如從夢覺便覺夢中皆唯有識,覺時何故不如是轉?真智覺時亦如是轉:
如在夢中此覺不轉,從夢覺時此覺乃轉,如是未得真智覺時,此覺不轉,得真智覺此覺乃轉。其有未得真智覺者,於唯識中云何比知?
所以說我們用比喻來說明。比如在夢中,雖然有很多圖像,但是都是不存在的。醒來以後,知道原來出來我認為他有以外,啥都不存在的。
有人說:我沒有做夢,我現在不是醒著嗎?
答:實際上你在做的是生死長夢,你從來沒有醒來。只有聖者醒來以後,明白了唯識無界的含義。
由教及理應可比知。此中教者。如十地經薄伽梵說。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又薄伽梵解深密經亦如是說。謂彼經中慈氏菩薩。問世尊言。諸三摩地所行影像。彼與此心當言有異。當言無異。佛告慈氏。當言無異。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識故。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世尊。若三摩地所行影像。即與此心無有異者。云何此心還取此心。慈氏。無有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如質為緣還見本質。而謂我今見於影像。及謂離質別有所見。影像顯現此心亦爾。如是生時相似有異所見影現。即由此教理亦顯現。所以者何。於定心中隨所觀見。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無別。青瘀等事但見自心。由此道理菩薩於其一切識中應可比知。皆唯有識無有境界。又於如是青瘀等中非憶持識。見所緣境現前住故。聞思所成二憶持識。亦以過去為所緣故。所現影像得成唯識。由此比量菩薩雖未得真智覺。於唯識中應可比知
經典論證。大體意思就是你觀想的景象,和你出來看到的景象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因為都是心所造的。
如是已說種種諸識如夢等喻。即於此中眼識等識可成唯識。眼等諸識既是有色。亦唯有識云何可見。此亦如前由教及理。若此諸識亦體是識。何故乃似色性顯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與顛倒等諸雜染法為依處故。若不爾者。於非義中起義顛倒應不得有。此若無者。煩惱所知二障雜染應不得有。此若無者。諸清凈法亦應無有。是故諸識應如是轉。此中有頌
有人問:說心法是無滯礙的,而色是有滯礙的,這兩者怎麼能是一個東西呢?
答:不是他本身是色法,而是壓根沒有色法。只是你無明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給你感覺起來是色法。如果能夠如實認識,就能除去煩惱所知二障,也就是看到真實了。
此中有頌:亂相及亂體,應許為色識,及與非色識,若無餘亦無。
人顛倒妄想,感知的一切都是假象而不知。那麼為什麼會妄想呢?就是存在一個能妄想的心。
大家認為他是色法,實際上不是。
而色法是我們認為的客觀物質。而非色法就是心法,就是妄想的心。
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沒有能作亂的心,也就沒有妄想出來的法。
附:《楞伽經》中關於三自性的闡述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識蘊有五, 猶如水樹影, 所見如幻夢, 不應妄分別。 三有如陽焰, 幻夢及毛輪, 若能如是觀, 究竟得解脫。 譬如熱時焰, 動轉迷亂心, 渴獸取為水, 而實無水事。 如是識種子, 動轉見境界, 如翳者所見, 愚夫生執著。 無始生死中, 執著所緣覆, 退舍令出離, 如因榍出榍。 幻咒機所作, 浮雲夢電光, 觀世恆如是, 永斷三相續。 此中無所有, 如空中陽焰, 如是知諸法, 則為無所知。 諸蘊如毛輪, 於中妄分別, 唯假施設名, 求相不可得。 如畫垂髮幻, 夢乾闥婆城, 火輪熱時焰, 實無而見有。 如是常無常, 一異俱不俱, 無始系縛故, 愚夫妄分別。 明鏡水凈眼, 摩尼妙寶珠, 於中現色像, 而實無所有。 心識亦如是, 普現眾色相, 如夢空中焰, 亦如石女兒。
最後一句話,採用石女兒的比喻。什麼是石女兒?就是不能生育的女性,生出來的女兒。
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既然不能生育怎麼可能生出女兒。
所以這個女兒本身就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無自性。
如果承認,事物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存在形態是變化的。
這不就相當於認為,石女兒是存在的,只不過他是運動的。
這不是荒唐嗎?
諸性無自性 亦復無言說 甚深空空義 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 言說法如影 自覺聖智子 實際我所說
一切都無生 亦無因緣滅 於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復生 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 痴惑妄想緣有無緣起法 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 從是三有現真實無生緣 亦復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 猶如虛空華攝受及所攝 舍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 亦復無因緣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引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時,大德師子光先為眾講中、百論,述其旨破瑜伽義。法師妙閑中、百,又善瑜伽,以為:『聖人立教,各隨一意,不相違妨。惑者不能會通,謂為乖反,此乃失在傳人,豈關於法也?』愍其局狹,數往徵詰,復不能酬答,由是學徒漸散而宗附法師。法師又以中、百論旨唯破遍計所執,不言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師子光不能善悟,見論稱『一切無所得』,謂瑜伽所立圓成實等亦皆須遣,所以每形於言。法師為和會二宗言不相違背,乃著《會宗論》三千頌。論成,呈戒賢及大眾,無不稱善,並共宣行。師子光慚赧,遂出往菩提寺。
說玄奘在那爛陀寺,戒賢希望在玄奘講《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
當時,有個法師叫做獅子光,在講《中論》和《百論》,闡述空性。他認為,此書專破瑜伽行派的思想。
於是玄奘說:聖人創造理論,怎麼可能會有自相矛盾,只是學習之人不懂罷了。他說,《中論》、《百論》只破遍計所執自性,不破依他起自性和圓成實自性。獅子光不懂,說」一切無所有「。
通過這裡我們看到,玄奘認為《中論》破的是遍計所執自性。而遍計所執自性的含義就是妄想執著的事物實際上壓根不存在。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推出《中論》到底在講什麼了。
推薦閱讀:
※如果諸法無我,何來房價高的根本原因?
※? 請問網上不小心瀏覽了別人轉載的需要灌頂才能看的密法經文還有法本和《十誦律》算犯盜法罪和犯盜戒罪嗎?
※釋迦牟尼佛前世的名字善慧童子,善慧是不是就說明了佛法的核心?
※《楞嚴經之五十陰魔》色陰魔之一:身能出礙
※用佛法怎麼解釋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