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如何過——《人生十論》讀後有感
最近讀完了錢穆先生的《人生十論》。人生都過了快一半了,還不太明白要怎麼過。
錢穆先生生於1895年,1990年於台北去世。錢老一生,經歷了國家、民族的巨大變遷,歷史的巨輪滾滾而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變革。身為一位儒者,錢老在治學之外,一直在探索如何將儒家的理念與現實的巨變相結合,找到一條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之路。
人生十論,娓娓道來的是作者對自己人生長時間的思考和總結。先講什麼是人生追求(人生三路向、適與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與心),然後講怎麼實現人生追求(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完成一個我、解脫人生之苦痛、安放我們的心、獲得我們的自由),最後總結了身為一位儒者,最終的歸宿是道與命的天人合一。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十論》,當然能看到非常多的歷史局限性,畢竟成文於20世紀50年代,距今已經70年了。但是以此來批評錢老,說他迂腐,跟不上時代,這個恕在下不能苟同。看人看事,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個人的成長經歷,需要看到的是錢老對待劇變時代的態度。文中引用了非常多的西方哲學、宗教和科技的觀點和理念,並與儒家觀念進行對比,希望能通過儒家的世界觀來解釋世界,能讓中國傳統的文化在新時代,繼續開花結果。
限於個人知識體系比較淺薄,無法總覽全局,僅結合書中的一些觀點,說說自己的看法。
真善美之外
錢老說真善美不足以包括一切人生,需要引入「適」與「神」。這裡的適,是指所有的真善美,都有其適應的範圍,沒有絕對的真善美;這裡的神,是指人需要有信仰、有寄託,而這信仰和寄託,必須是建立在真善美之上的。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追求真善美,科學真、道德善、藝術美,可是,當我們有了真善美之後呢?這就需要自行摸索了。當你不斷追求真善美的時候,你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是為了家人幸福美滿,還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能多姿多彩?這裡沒有偏好,只有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更加安心的去追尋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並且,所有人都說美,你不一定覺得美;別國認為的善,我們可能認為不善;科學界公認的真,也可能有一天被推翻。那麼,個人苦苦追求以上這些東西的時候,是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寄託的,有了明確的目的,才不會跑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人追求真理,主張先內而外,盡己之性,可以盡人之性;盡人之性,可以盡物之性。所以,萬事萬物,先做人。在古代,不管你有什麼特長,是否天生聰慧,智商超群,只要你不會做人,那麼你就無法獲得社會地位,無法調動社會資源,那麼也無法做出令人矚目的一些事情。這可能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滯後的一個原因,所有聰明才智都用於身、家、國、天下了,畢竟,要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國度,需要非常高的集體政治智慧。
而歐洲,即使有羅馬教廷長達一千多年的教權統治,也從來沒有真正融合成一個統一文化的國家;經過近千年,各城邦才以民族為紐帶進行融合, 形成了現代歐洲的諸多國家。自文藝復興以來,由於君權和教權矛盾,話語權慢慢轉向財富和生產力,這也是西方能在科技方面日新月異的重要原因。
不過,身家國天下的觀念,是深深刻在中國人心中的。最近知乎掀起了一場論戰,認為國內媒體大肆誣衊楊振寧先生,跪舔霍金教授。當然,從學術領域來說,楊振寧先生成就無與倫比,確實是活著的傳奇。
我這裡有一些針對媒體行為的個人分析:恰恰因為楊是中國人,所以國內很多人會以中國的道德觀來評判,所以會先看楊是不是一個完人,是不是在修身齊家上做好了(笑。。。這麼評判科學家,確實有點本末倒置)。只有修身齊家做好了,我們再繼續說他的學術貢獻。而霍金教授,抱歉,不是中國人,那我們不能用中國傳統觀念來批評他,他私生活怎麼樣,那是他們社會的事情,我們無法評價。
其實這種事情再國內非常常見,我覺得當名人是真的很煩惱,為什麼?因為你要修身齊家,只要你德行有虧,那麼有的是人用顯微鏡來看你;你看,你修身有問題!你連小家都顧不好!這個時候,是沒有人來關心你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也沒有人來關心你的學術成就和歷史貢獻。
當然,從個人來說,受影響頗重,還是會不自覺的將修身齊家作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活在彼此心中
錢老很形象的解釋了,儒家如何對待死亡,如何成為一個我,如何安放自己的心。中國人,都是活在彼此心中的。我們孝,因為父母慈;我們悌,因為兄弟恭;我們忠,因為朋友恕。所有行為,都是我真心對你,你也真心對我,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這個險惡的世界吧!
所以,在面對道德的博弈時,中國人都會是先邁出一步的那一位,第一次會選擇相信別人的真心。但是一旦有一次假心假意,那麼應對也會很決絕,以牙還牙可不是說著玩的。
人生三步驟和自由
錢老關於人生三步驟和自由的觀點,收益良多。人生分三個階段:生活,事業和德性。第一階段是活著,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第二層是行為和事業,就是說人生在世,需要通過奮鬥努力,來達成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是帶有社會屬性的,例如成立一家公司,參與完成一項工程,參與舉辦一項賽事,寫一系列書等等。第三層是德性,就是人內心真正追求的東西,例如前面說的真善美,例如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例如充滿善意地對待這個世界,傳播溫暖。
所謂地自由,也就是體現這三個階段上。最簡單地自由,就是說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喝水,什麼時候睡覺(盆友圈是人類睡覺的最大敵人)。其次,行為和事業的自由,就是說能在這個社會上,遊刃有餘的扮演好自己承擔的角色,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信息來源。而最重要的,就是德性的自由,就是能找到自己內心深處最想要的,最堅持的東西,並身體力行地去朝之努力,去捍衛。如果第三層自由與第二層相違背,那麼也能勇敢地堅持第三層自由,即使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錢老舉了岳飛十二道金牌地例子,很貼切。從當時的社會和政治來說,岳飛抗拒皇命,還是十二次,大逆不道,會招致殺身之禍。但是岳飛忠於國家民族,耿直不屈服,個人精神意志超脫了個人生死和社會政治,置個人前途性命於不顧,所以被千古傳頌。
其實我想說的是,在這個物質而浮躁的社會,最重要的莫過於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並為之努力,不畏人言,不以社會通俗觀點為約束,才是真正找到了自由。
推薦閱讀:
※精選十本豆瓣8.0高分書籍
※書評:雜草的故事
※頂級的善良,需要頂級的聰明去理解
※使用十個月後,說說我對iReader閱讀器的一些感受!
※記流淌在血液里的書-生死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