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目前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醫方因素,二是患方因素,三是社會因素。
1.從患者方面來看,主要表現在:
(1)病人對醫療效果期望值過高。醫學領域充滿著未知和變數,針對複雜的患者個體、醫務人員對疾病的認知和醫療技術的運用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即使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的疾病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症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白病。但有不少患者對醫療行業,對醫學科學的認識不夠,對醫學知識的一知半解,把到醫院就診看做一種簡單的商品消費,往往是付出後而不能獲得等值的回報,自然就導致了矛盾的升級和惡化。
(2)患者存在不信任心。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就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從而發生糾紛。還有的病人在診療過程中採取先入為主,稍有不妥即持懷疑或對立的態度。因為他們不少人的心裡一開始就對醫方存有戒備,甚至還出現了對醫方與其談話和診療措施進行錄音或記錄的怪現象,想利用自己手中的記錄來作為要挾醫方的「證據」。這些行為都給醫方在診療的過程中帶來不小的壓力。
2.從醫務人員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醫療質量存在薄弱環節,如規章制度執行不嚴,造成差錯事故發生;或是技術水平低下造成誤診誤治。
(2)院風建設方面的問題。由於客觀上正常收入不能滿足醫生物資需要,少數醫生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服務不到位,對患者治療不精心,存在「冷、硬、頂、推」等現象,收受紅包、回扣,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了患方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
(3)醫務工作者不能適應現代醫療模式的轉變,依然將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視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醫療水平的提高而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和交流,忽視了人文知識的學習和與社會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語不當,造成病人誤解。
3.從社會因素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媒體宣傳偏差,負面報道導向。大量針對某個行業、某個人群報道負面新聞,會使民眾對這個行業、人群失去信心,甚至仇視。醫療事件負面報道強勁的衝擊力和影響力已經導致民眾對醫療行業的對立,甚至是敵對,不然就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65%。
(2)處置力度不夠,做「壞人」成本較低。現在雖然出台了多項規定來合理處置醫患糾紛,但是由於個別部門在具體操作時處理不當,想採取息事寧人的方法,但往往是只站在患方角度出發,而對醫方考慮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患方的「氣焰」,反而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3)「醫鬧」隊伍形成,專業人員指點。隨著醫患糾紛的增加,「醫鬧」作為一種奇怪、扭曲的行業也出現在我們面前。「醫鬧」並不是患者本人或家屬,而是借炒作醫患糾紛進行商業運作獲利的第三方,他們受雇於患方,採取各種方法,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他們往往是醫患矛盾的導火索,許多醫院的院門口,尤其是太平間門口,活動著一些人,他們一見到有人哭訴,便會上前打聽,挑起患者家屬怨氣,從中漁利。他們是社會的陰暗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
要想解決目前醫患關係緊張現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醫務人員要自律,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做好向患方告知、與患方溝通的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化解糾紛。
其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榮辱觀教育,緩解醫患雙方的對立情緒,樹立醫學事業的神聖感和崇高感,提高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不要再將醫患矛盾這一正常社會現象歪曲和誇大。
最後,要加大對此類事件的處置力度,多部門(醫療、公安、民政、保險、媒體等)協作,最好是能成立一個相關機構進行聯動,做到及時合理地處理,從而有效地將糾紛化解在萌芽之中,構建和諧社會。
醫療活動中醫患矛盾在所難免,但醫務人員在與患者交往中真誠關心患者、體諒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多數醫患矛盾是可以避免的。當前較為複雜醫療環境下,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溝通技巧,化解醫患矛盾、減少醫療糾紛,對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推薦閱讀:
※通往一切的道路
※輸液記
※千年難解的醫患關係
※病人麻醉時醫生都在幹什麼
※如何看待人民醫院王俊醫生被患者打死?
TAG:醫患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