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30s~1960s貧富差距不斷縮小是如何做到的?

二戰前、二戰中、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為什麼美國能不斷縮小貧富差距


謝邀

  這也是我想請教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在非暴力條件下,貧富分化的趨勢難以改變,過去集權專權的(中國)王朝如此,現在號稱平等民主的大國也一樣。美國這段歷史中的貧富差距縮小現象,值得研究。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和平條件下,有和平的方式縮小貧富差距,那將是人類最大的福音,因為導致王朝(或帝國)分裂解體乃至世界大戰的最後禍患,即將消除(其它天災人禍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權力公有,基本解決),我的私有制經濟大興衰規律也可破產失效了。

  因為按我的經濟大興衰理論,貧富差距的縮小,將有利於經濟穩定和再次繁榮(二戰後西方國家的繁榮和中國各王朝初期的繁榮),但這種現象在不改朝換代下,很難實現。因為(通過戰爭的)改朝換代後,新的掌權者不是利益所有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分了利益所有者的財富(打土豪分田地或社會主義改造)。而王朝中、後期(也是極端貧富分化導致的社會危機日益嚴重後),掌權者與利益所得者基本一致,因此,掌權者不願意分散自己的財富,也就無法縮小貧富差距,如富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所實施的史上最大稅改仍然會加劇貧富分化:富豪減免數億美元,佔40%的低收入者沒有獲益,甚至可能因醫保的修改而受損。

  美國從大蕭條到石油危機間,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里有不少數據,但形成原因缺乏足夠深層分析。最能說明財富不平等在百年中輪迴的,是美銀美林的下面這張圖,但具體統計口徑沒查到,有了解的請提供一下。

美國家庭財富佔比,頂層0.1% 對 底層90%

  我了解的一些非暴力,難以縮小貧富差距的情況(不包括古今中外各國的起義類暴力均貧富行為)。

  一、王朝或帝國初期比較成功的均貧富,促進繁榮(新的掌權者往往不是利益所有者,分的是別人或公共的財富,自己往往也能受益,算是暴力後的收穫吧)。

  1、唐朝均田制(日本學去叫班田制),近代土改、家庭承包制。東漢光武帝分郡國公田和上林苑,清朝康熙分前明的莊田,叫更名田。若從瓜分公共財富的角度分析,財政赤字(或政府債務)也同理。

  2、希臘在公元前594年梭倫,他將債務人失去的全部土地的所有權歸還債務人,讓因負債而淪為奴隸的所有平民都重新獲得自由;前560年,庇希特拉圖在他統治的30年間,他將貴族的土地劃成小塊分配給沒有土地的農民,並讓城市貧民參加大規模美化城市的公共工程以獲得國家補助(公元前的羅斯福新政?) 。其後是希臘的黃金時期。

  3、拜占廷,希拉克略皇帝將各省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作為他們服兵役的報酬。9世紀初至11世紀初拜占廷帝國臻於極盛。

  4、英國,1066諾曼底威廉征服英國後和1485建立的都鐸王朝,都有沒收和分配前朝貴族(或教會)的土地。

  二、王朝或帝國,因貧富分化導致社會危機嚴重後,由上層發動的,特別失敗的均貧富政策:

  1、美國大蕭條期間,休伊·朗在路易斯安那州實施財富共享計劃,1935年公布參與總統競選後被刺殺。據稱對羅斯福的競選威脅很大,相應的對富豪的影響也很大,有獨裁傾向。

  2、公元前133年,羅馬提比留兄弟,試圖利用自己由競選合法取得的保民官地位,來實施溫和的土地分配方案,連同他的支持者約300人一起被殺;

  3、公元8年,中國西漢末期,王莽幾乎是大家求著當皇帝的(改國號新),當實施土地公有時,也一樣被拋棄,身敗名裂(當然還有各種措施和原因)。

  4、拜占廷,1342至1349年被稱為「狂熱派」的革命派領袖們,想減輕窮人的捐稅,廢除窮人的債務,沒收寺院的土地,分給窮人,也被鎮壓。

  其他失敗的改革當然更多,中國各朝代都有,大規模的如宋朝王安石的改革,明朝張居正的改革,漢武帝的國有化、重本抑末,算昬(類似於皮凱蒂建議的資本稅)則更有意思,基本上近代改革遇到的問題,在西漢中期漢武帝和西漢末期王莽的改革中,都能找得到影子(很值得研究的一段歷史)。

  以上表明,在王朝的中後期,由於左右均貧富政策實施的勢力與利益所得者基本一致,且不願意分散自己的財富,因此,不僅均貧富改革難以實施,就是抑制土地兼并這類減緩貧富分化的措施,也難以實施。包括後述的類似改革必然失敗或不可持久的根本原因在於:在私有制下,佔有和積累財富是合法、合理的,相反,均貧富或抑制財富積累是非法和不合理的,特別是在強調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時代,人們會發揮各種聰明才智突破各種限制,以實現財富積累。此外,貧富分化持續擴大導致的社會動蕩和戰爭,在大多數富人看來,似乎與自己無關,即使知道傾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財富分下去,因為人人都想,散盡自己的財富似乎於事無補,相反,倒是認為自己多積累點財富似乎也無礙。這是不是另版的囚徒困境——個人利益最大化,導致集體利益損失?

  三、二戰後的均貧富。

  30年代大蕭條前,美、英、德、法、日等國的壟斷程度都很高(危機和大蕭條的根源)。戰爭的破壞和二戰後的一些措施,降低了財富不平等度。如日本財閥被解散,土地改革(按戰前價格贖買,因通脹,實際支付的價格很低);德國對戰爭損失的《平均分擔法》;法國沒收淪陷期的財富和國有化。特別是國有化,在各國都有普遍(大規模)實施。戰爭期間的高累進位所得稅等。

  四、關於美國的一些情況。

  資本主義國家在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中,看不到希望,都面臨國內動蕩和戰爭的威脅(最終採取通過對外擴張來解決國內危機的辦法——世界大戰)。另一方面,蘇聯經濟未受衝擊,反而利用西方的危機獲得大量資源,實現超級彎道趕超,超10萬美國人申請移民蘇聯。

  顯然,當時美國面臨的形勢很嚴峻,按一般的規律,帝國會因內憂外患而分裂解體。但美國不僅活了過來,而且更強大,這種(中興超過前期繁榮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在西方同為擴張傾向的國家中則不奇怪,因為這些國家往往通過對外掠奪利潤來緩解本國危機,如1870年左右的歐洲大蕭條,通過新帝國主義的擴張緩解了危機(到一戰時世界瓜分完了,列強就只能互相爭搶,從而導致世界大戰)。

  美國的神奇就在於,能想出一些解救經濟大蕭條的辦法,如羅斯福新政。

  美國想出的辦法當然不只這一種,還有前述失敗的、休伊·朗提出的財富共享計劃,他曾大力支持羅斯福,但覺得羅斯福的政策還不夠徹底,所以要自己參選,但剛宣布參選不久就被刺殺了。

  羅斯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理念:以財富換取和平——"我僅僅是拿掉你們(富豪)身上的一塊肉,為的是讓這些弱勢群體不要你們的命"。但即使只是拿一塊肉,羅斯福也遭到了富人的痛恨,洛克菲勒甚至不再給共和黨捐款助選。以下兩圖說明,最高所得稅和遺產稅,在1930年後迅速提升。

來源: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P517

  羅斯福對富人採取的政策,讓我不禁又想起了漢武帝,由於漢武帝有絕對的權威,其政策規模更大,也更徹底,但也不能徹底改變私有制經濟的本質,及其大興衰的命運。

  提高所得稅和遺產稅等均貧富措施,雖然能縮小貧富差距,但對投資和經濟的穩定或繁榮,是不利的。首先要澄清一點,前述各王朝初期,或西方國家戰後初期的低貧富差距,促進了經濟繁榮,那是貧富差距縮小後的結果,而不是縮小的過程。貧富差距縮小後,如唐朝的均田制,為新的資本積累(土地兼并)創造了空間,所以有利於投資和經濟穩定(當然,更重要的是,資本的分散,提高了投資者自身消費形成的利潤)。

  但縮小貧富差距的過程,則是不利於再投資和經濟穩定的。因為均貧富政策(如提高所得稅)降低了投資者獲得的利潤率,打擊了投資積極性,甚至不敢投資或不願投資。在經濟蕭條時,平均利潤率本身就低,再加征所得稅和資本稅,顯然不利於經濟恢復和繁榮,這在漢武帝後期很明顯。我也沒發現歷史上有純粹通過加稅,能促進經濟恢復或繁榮的案例。因加稅導致的動蕩倒是有很多案例(當然,很多稅是加在貧者身上)。

  促使美國從大蕭條中恢復和穩定的措施很多,其中的拯救金融系統的最後貸款人機制和財政赤字救經濟政策,延用至今,並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再次發揮重大作用。但這些政策只能救急,不能根治經濟危機。如以政府虧損(財政赤字)的方式為投資者彌補利潤不足,從而恢復和穩定經濟的政策,從解救危機的原理,以及結合日本90年代以來和世界各國2008年以來的實踐看,只能給危機中的經濟續命,只是暫時緩和經濟危機,並不能改變趨勢,並且還因政府債務的積累而產生新的危機來源——主權債務危機。後來挽救美國經濟的,是二戰全面爆發,為美國經濟重新提供了動力——利潤來源。同時也為實施均貧富政策找到新的理由。

  這些歷史經驗,為2004年以經濟大興衰原理分析和預測美國及世界經濟大趨勢提供了參考:當時預測5年左右(實際2008年)發生經濟大危機,10年後美國面臨多重危機,此時,美國會選擇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詳情參見另一個回答:歷史上有哪些精準到可怕的預言?)。

  最後再回顧一下美國貧富差距縮小的原因,及我的觀點:非暴力條件下,難以改變貧富分化趨勢。

  重點在於如何理解羅斯福的理念:以(富豪的)財富換取和平。當時美國的形勢很複雜(當然,當時整個世界都很複雜,其他國家甚至比美國複雜),面臨(蘇聯)共產主義、各種革命、(休伊·朗可能的)獨裁、以及戰爭等等多重因素威脅,如果沒有作為,必將出現動蕩和戰爭,或者如德國、日本等試圖通過對外擴張緩解國內危機,或者如歷史上多數王朝和帝國那樣產生內部分裂和解體(如果是這種模式,在日本攻擊下將加速,日本會獲益,就如葡西荷法英美的輪番擴張興起,歷史將重寫)。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暴力(威脅),美國(羅斯福)能實施縮小貧富差距的措施嗎?或者說,美國是否存在一種機制,能在和平條件下、以和平方式縮小貧富差距?這很重要,因為美國和世界的貧富差距即將再次到達極限,也將再次面臨大蕭條和戰爭的威脅,如果沒有這種方式,世界將再次面臨災難。但至少到現在為止,歐美民粹主義雖然已經興起,但均貧富的措施仍然沒有出現,反而是擴大貧富差距的(特朗普)大減稅措施。

  關於只有暴力才能改變貧富分化趨勢的分析,可參考另兩篇文章:

1、以經濟大興衰原理 解讀 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兼沙伊德爾《大調平器:從石器時代到21世紀的暴力與不平等歷史》

2、四個字,點透古今中外幾千年的經濟大興衰


這還要從1929年「大蕭條」說起,空前慘烈的大危機,讓資產階級徹底認識到了馬克思指出的癥結,主流精英開始了深刻反思,於是,就有了羅斯福「新政」,新政的核心要務其實就是「均貧富」,政府扮演利益協調人的角色,強力改變「分蛋糕」過程中的過度不均。於是,工會組織茁壯成長,失業保險,醫療、養老保障等社會福利系統被創造出來,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以嶄新的姿態走入歷史舞台。

那麼資產階級為什麼願意剋制貪慾,任由羅斯福等改變利益蛋糕的切割方式呢?除了已經提到的大蕭條引發的精英人士的主動反思(這也是馬克思沒有想到的)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橫亘在歐洲鐵幕另一端的社會主義陣營,擺在西方國家面前的強大競爭對手。在西方深陷大蕭條泥潭不能自拔的時候,紅色蘇聯的計劃經濟卻絲毫沒有受到傳染,反而加速發展,一時間,西方主流思想家、政治家的「三個自信」被敲的粉碎,甚至已經開始懷疑人生。戰後,又面臨兩種體制的第二輪競賽,這個時候,如果還執迷不悟,不肯向工人階級讓利,那不是找死嗎?所以,西方福利社會的誕生,應該感謝蘇聯帶來的強大競爭壓力!歷史就是這麼弔詭,這麼無厘頭。

果然,在蘇聯解體後,毫無懸念的,貧富差距再次拉大,因為資產階級沒有了外患,就再也沒有必要向工人階級讓利了,其結果就是今天的貧富差距再次達到1929年時驚人的程度,美國再次陷入大危機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了。

詳細分析參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32191105


蘇聯雖然走了,但她曾經來過。


我比較關心 什麼時候可惜做到


蘇聯的革命輸出


靠對富人的高額稅收實現的。

二戰之後,美國還為普通中產蓋了很多單元樓,裡面設備齊全,包括整套廚房設備、地毯,有冰箱、有公共洗衣房,這樣給很多剛掙工資的人租住,進去就能直接住,以幫助他們有起步的機會。

幾十年之後,貧富逐漸縮小。

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貧富差距明顯又拉大了。

你去看看同一個公司的CEO和公司小職員的收入差距,再對比五、六十年代的情況,結果一目了然。

以前我看過這方面的數據,具體忘了,幾乎是上萬倍的差距。

這裡指收入,不是只說工資。

其實這種情況在20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很多人覺察不到,到了21世紀,越來越明顯。


超高稅率可以縮小貧富差距

我記得最狠的時候,美國最高收入人群個稅稅率是94%。。。

和蘇聯不逞多讓


是因為國家投資了太多的基礎建設來底層民眾大幅提供收入導致的差距縮小.

參見二戰前後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和咱們國家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基礎建設是一個道理的.


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增加支出來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事實證明,羅斯福的判斷正確


不太懂經濟 二戰前應該正好是美國金融危機 國家開始干預控制經濟 很多產業重新洗牌整合 社會資源重新分配 自然貧富差距變小了 資本主義社會嘛 幾十年就會來一次這種金融危機 國家要是沒控制好 就對外入侵掠奪 正常規律吧


推薦閱讀:

憑介紹信住旅館算什麼?憑介紹信燙髮了解一下
如何反駁「你每給國外一點流量,谷歌就可以多一些資金」之類的言論?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前,各國國君諸侯為什麼沒有積極變法富國強兵 而選擇賂秦保己?
如何評價國研中心提出的「383」改革路線圖?
深化改革:2016年下半年政經展望 這一篇講到點子上了!

TAG:歷史 | 政治 | 美國 | 改革 | 貧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