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就是力量

群居就是力量

來自專欄 動物君

中文字:821,建議閱讀時間:1.2分鐘

動物生活在一起不是簡單地因為它們喜歡彼此的陪伴,它們群居生活的目的在於增加存活的機會,有終生在一起的動物,有固定時間呆在一起的動物。你會發現體積越小的動物,成員數量也就越大,這其中之最就屬群居昆蟲了。像螞蟻、白蟻、以及蜜蜂和黃蜂這些動物每一群的數量可以達到200萬隻。

這生存能力的高低往往能決定該物種是否為群居。聚集在一起比單獨行動時受到攻擊的可能性要小得多。雖然大群動物生活在一起,但也並不意味著它們會互相幫助。事實上,如果一隻羚羊遭到攻擊的話,其他羚羊通常看上去是漠不關心的,原因是它們只關心自己的親戚。如果一頭小牛受到進攻,它的母親肯定會誓死守護,但這個母親絕對不會保護屬於另一個母親的小牛。

但顯然不能群龍無首吧,所謂等級概念就是應群體而生的。與人類的等級社會不一樣,動物世界中的優勢等級序列具有鮮明而一致的目的。在龐大的動物王國里所有的動物都抱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獲得食物、減少危險以及繁殖後代。在動物等級排序的群體中,並不是所有的成員整天打個不停,事實上一旦等級序列形成,成員個體之間都是和平相處,弱者沒有勇氣「犯上作亂」,強者也沒有必要恃強凌弱。

動物王國的等級系統可以簡單地分為三種類型,即單線式、循環式、獨霸式。

在單線式中,群體中的動物都是自上而下逐級排列,一旦有新成員加入,那麼它所要面對的就是多番打鬥以確定自己所在的等級位置。

循環式則是在建立等級的初期或被打破時,各等級界限並不明顯,需要成員間一輪輪PK。

獨霸式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蜜蜂,通常只有一個王,其餘都是奴。

有了等級,就有了分工,人類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為能夠與陌生人大規模分工協作。哪怕是一隻鉛筆,都凝結了成百上千人的勞動成果。也正是因為分工才有了剩餘,有了剩餘就有了交換,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正是得益於此。

因為有了群體,才會有文明,所以與其說文明是大家共同的認知、追求,不如說文明是一個個群體間的約法三章,哪個種群得以繁衍壯大,從某種意義上也取決於文明的產生與執行。


推薦閱讀:

曾多達50億隻的鳥被吃到滅絕,有科學家說人類可能不是元兇?
被稱作地獄美味的藤壺,用實力詮釋什麼叫臉都不要了
究竟該如何剖析眼前的動物呢?

TAG:群體 | 群體智慧 | 動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