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能臣如何在官場夾縫中保全自己
來自專欄 靈心智語
歷史上的能人不少,但做高官又能最終保全自己的能人不多。許多能臣在歷史舞台上大展拳腳過,閃亮綻放過,後來卻因各種原由悲慘隕落了。
古代官場的兇險,突出體現在三方面:
1、皇帝的疑心和不信任,比如漢朝開國功臣韓信就斷送在功高震主、讓皇帝起疑上。
2、不同政見和利益派系的鬥爭,比如戰國時期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逝世後被五馬分屍。
3、奸臣小人的陰險設計陷害,比如秦朝統一功臣李斯就死於奸臣趙高的設計迫害。
古代官場有特定的遊戲規則,那些最終能保全自己的能臣,從今天去看具有一些共同特點。
1、超然權力,大度忍讓
唐代軍事家郭子儀一生戰功卓著,但他對於皇帝的封賜,表現得極為謙恭,能推則推,能讓則讓。代宗初年,皇帝賜他為太尉,官居三公之首,郭子儀堅辭不受;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為尚書令,郭子儀再三推辭,仍未接受。身在官場之中,超然權力之外。當年大奸臣魚朝恩由於政見原因,暗地裡派人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這在講究忠孝的封建時代是一件相當大的事情。但郭子儀泣淚遙拜老父之後,放下了這件事,繼續打他的仗,以致讓大奸臣魚朝恩也因此心生感激。
點評:郭子儀的超然權力之外讓皇帝難起疑心,對他更加信任和器重。容忍奸臣的挑釁,讓在外征戰的郭子儀避免了在皇帝身邊樹勁敵、留隱患,一時忍讓雖痛苦,卻保全了大局。
2、削減實力,令上放心
清朝的中興之臣曾國藩,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勢力發展到令朝廷不安的程度,他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主動解散了一部分自己賴以創造功名的軍隊,並把戰功卓著的弟弟放回老家侍奉老人。表示自己只是想為朝廷分解憂愁,沒有任何擁兵自重、擁兵做大的想法,讓老佛爺放了心,也有了他繼續當大官的條件。
點評:曾國藩的遠見和自知之明確實令人佩服,古往今來沒幾人能做到像他這樣在權勢高峰時仍保持清醒,主動削減實力,讓皇室放心,這是種在複雜環境中保全自己、謀求長遠的大智慧。
3、不戀權力,適時淡出
張良與韓信是大漢王朝數一數二的功臣,漢高祖劉邦曾當著百官明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率領千軍萬馬,衝鋒陷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但是,功成名就之後,功勞最大的張良請封為領地最小的留侯,而且天下剛一太平,他就抱病實際是裝病不出家門,也不與過去的同事相往來,潛心於故紙堆中,以研究整理各類兵書兵法為樂事,結果劉邦明了其心意,不再過多地關注他的存在,使之得以安度晚年。反觀韓信,一直舍不下自己的功勞、能力和對權力的眷戀,最終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點評: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在皇帝打江山用人之際,自然不拘小節、倚重人才,江山穩固後,有些人才也就不合時宜了。這點張良看得很清楚,所以功成名就後選擇淡出官場,最終保全了自己。韓信卻沒有領悟到這點,確實可惜。
4、果斷離開,歸隱江湖
春秋末年的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用了20餘年的時間,滅掉了吳國,成就一時霸業。功成名就之後,勾踐說要與他「共享越國」。但范蠡出於對勾踐的了解,果斷地不辭而別,攜帶家眷私屬和財寶珠玉,開始了理財生涯。最後定居今天山東的定陶,成了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富翁。
點評:范蠡果然是一位智者,能輔佐越王成就霸業,也能激流勇退轉向財富生涯。明察形勢,可進可退,主動選擇,這種境界歷史上確實極少見,也讓他自己獲得了身心保全和自由。
知乎專欄 & 微信公眾號:靈心智語
推薦閱讀:
※從歡樂頌看職場需經歷幾個階段?
※寫給35歲無比焦慮和彷徨的自己
※一個社恐加喪貨,死在了高爾夫球場上
※東方不敗:二把手的困境
※關於職場和職業發展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