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鰲蝦養殖

淺談鰲蝦養殖

來自專欄 觀賞蝦鰲蝦養殖攻略

養了3年鰲蝦了,吸取了很多前輩的的經驗,自己總結了一下,有什麼不對之處請前輩們多多指點。 以下所有的圖片都是本人的實物拍攝絕非盜用他人的照片!

近年來水族市場趨向精緻化、小型化與多元化發展變化,有越來越多的水族愛好者選擇了形態特殊而色彩斑斕的甲殼類生物。蝦就是其中之一。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因其生活的特定環境,形體大小不一,色彩多種多樣絢麗奪目。但是由於很多愛好者對其認識不深,經驗缺乏,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生物學介紹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淡水螯蝦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十足目-鰲蝦科(正螯蝦科/擬螯蝦科)10屬-478種,因此跟其他甲殼動物一樣,螯蝦必須蛻掉體表的甲殼才能完成其突變性生長。

全世界共有龍蝦400多種,北美洲是龍蝦分布最多的大陸,分布在北美洲的有兩個科(蟹蝦科,螯蝦科),12個屬,300多種。在300多種龍蝦中多數經濟價值較低,其中Cambarellus屬的種類個體最小,個體重量很少超過lg;個體較大(每尾可達到50-80g)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龍蝦有原螯蝦屬Procambams,螯蝦屬Cambarus,太平洋螯蝦屬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蝦屬Orconectes的種類,其中克氏原螯蝦占整個龍蝦產量的70-80%。

我國是龍蝦分布最少的國家之一,僅有四個種,克氏原鰲蝦,東北螯蝦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擬螯蝦C.schrenkii和朝鮮螯蝦C.Similis,後三種僅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朝鮮和日本。 生理特性

通常情況下,螯蝦的脫殼與水溫、營養及個體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幼體一般4~6 天脫殼一次,離開母體進入開放水體的幼蝦每5~8 天脫殼一次,後期幼蝦的脫殼間隔一般8~20 天。水溫高,食物充足.則脫殼間隔短。 螯蝦脫殼多發生在夜晚,人工養殖條件下,有時白天也會有脫殼行為,但較為少見。根據蝦的活動及攝食情況,其脫殼周期可分為脫殼間期、脫殼前期、脫殼期和脫殼後期四個階段。 脫殼間期是蝦為生長積累營養物質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該蝦攝食旺盛,甲殼逐漸變硬; 脫殼前期從蝦停止攝食起至開始脫殼止,這一階段是蝦為脫殼作準備。螯蝦停止攝食,甲殼裡的鈣向體內的鈣石轉移,體內的鈣石變大,甲殼變薄、變軟,並且與內皮質層分離。 脫殼期是從蝦側卧脫殼開始至甲殼完全脫掉為止,這個階段持續時間約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時間過長則蝦易死亡。 脫殼後期是從蝦脫殼後至開始攝食止,這個階段是蝦的甲殼由皮質層向甲殼演變的過程。水分從皮質進人體內,身體增重、增大;體內鈣石的鈣向皮質層轉移,皮質層變硬、變厚,成為甲殼,體內鈣石最後變得很小。 以上內容是從科學的角度對螯蝦脫殼的行為進行的總結,通過對這些理論的研究我們就可以掌握螯蝦的一些動態,比如某個階段不吃食,我們可以按照這個理論去判斷,如果您的螯蝦正處在脫殼前期的話就是完全正常的一種行為。 另外,螯蝦脫殼其實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活動,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導致蝦的死亡,這中間的風險包括,脫殼前期營養不良導致脫殼過程失敗,脫不下來或部分脫落,最終導致殘疾或者死亡,或者脫殼中被其他同類蠶食,還有脫殼後殼遲遲不能變硬,這些都是養螯蝦的朋友需要面對的問題,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基本是靠平時的飼養,也就是說當你發現你的蝦脫殼後甲殼很軟的話基本上死亡或殘疾的幾率就非常大了,因此平時飼養時需要注意創造一個適合螯蝦生長的環境並且保持這個環境的正常運轉,保證食物供應充足。

飼養造景與棲息環境:

底沙的選擇

很多鰲蝦都喜歡弱鹼性硬水,很多飼養者都選用珊瑚砂、貝殼砂作為底沙,這種做法我並不十分贊同,大型鰲蝦比如天空、狼蝦、黃金巨手還是可以的對於迷你鰲蝦來說,這點不是那麼值得提倡的。例如藍色型特薩努侏儒鰲蝦在我飼養上就實驗對比過:在鹼性硬水的飼養下,顏色慢慢就變為深棕色,和原生特薩努沒有任何區別。而在酸性軟水的飼養條件下,顏色保持的很好。如圖:

底沙選擇不能盲目,一味的選擇。要有講究的,是根據鰲蝦的特定生存環境所決定的。

燈光:迷你鰲蝦對燈光的需求並不是很高,但也是大家往往所忽略的,要求不高並不等於不需要。開燈時間不宜過長,在脫殼厚注意開燈,增加燈光的照射有利於鰲蝦吸收鈣質。加速外科的硬化,防止缺鈣,脫殼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躲避物與水草

在缸中可以盡量多增加躲避物的設置,但是也要有一定空間讓他們活動,散步。適當增加躲避物的設置可以避免一些打鬥事件的發生。可以適當在缸里添加水草。侏儒鰲蝦對水草破壞能力還是很低的。他們褪殼之後可以在水草上面攀爬躲避一些攻擊。也是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的。大型鰲蝦缸里可以添加一些蜈蚣草,可是充當綠色食物增加維生素的補充

過濾

一個良好的過濾系統是最為重要的,也是保證水質良好的基本條件。鰲蝦類的生陳代謝是很高的。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是最為重要的。我的選擇是:增強屋裡過濾,保持水質的穩定性。但是並非不需要生化過濾,我選用稍微大點流量的濾筒進行過濾,另外增加水妖精的生化過濾。對於鰲蝦來講上過濾也是很經濟實惠的方式。對於上述措施以外,我還定期增加硝化細菌的投放。

飼養上的一些細節 1食物:鰲蝦身體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包括他們的精子),所以要以蛋白質高的食餌為主,以補鈣的食餌為輔。餵食要講究每次少喂,每天多次。多餘的食餌要撈出。這樣可以保證水質不會突然變壞。我以冰凍紅蟲或者豐年蝦、蝦糧為主。 2小蝦的餵養,剛下身的苗子可以喂些磨碎了的蝦糧或螺旋藻,(一定要控制好量,因為只要喂進去了,就不易撈出)待退過殼稍微大點後,以紅蟲為主。餵食小蝦的時候要注意,因為小苗時期是蝦生長最快的階段,所以每天餵食要頻繁,切不可貪圖省事,一次大量喂,堅決避免水質惡化。否則會造成幼蝦的整體死亡。 3:換水,只有定期換水才能養出良好的蝦子,大家注意,不要等到水已經老的不行了,蝦的狀態已經不好了在換,這時已經晚了。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抽出缸內1/10的老水,然後補滿。沒條件的也要每隔3天抽出缸內1/4的老水,然後補滿。

4.:侏儒鰲蝦的交配:侏儒鰲蝦交配並不難,只要到了成熟期,水溫達到了繁殖水溫且公蝦能制服母蝦(公蝦鉗住母蝦,將它放倒並壓在自己身體下),即能交配。

交配後的第二天一般就能看到卵了。

採用大缸群養,想著要交配率、產卵率就大大提高了。一旦有母蝦報卵。看卵的顏色如果是新鮮黑色的,則是剛報卵不久的。黑色稍微發青色的那種,則是報卵已經有幾天了。這時我單獨把它請進繁殖缸。剛報卵的時候是不宜換環境的。這樣很容易造成踢卵現象。等待卵已經出現小眼睛的時候,那就離小蝦下身時間不長了。1周左右就應該下身了。交配繁殖季節環境:侏儒螯蝦身長到達約5 cm大(約3~4公分)便可繁殖,雌螯每次可產15至30枚卵,最適合繁殖溫度20~23度為最佳,抱蛋後的母蝦對水質上的要求較為敏感,常因水質上些許的改變而造成踢蛋的情況發生,產卵後約3至4星期,便可看到仔蝦成型,

5:侏儒鰲蝦的繁殖:侏儒鰲蝦在抱蛋後,要避免它受到驚嚇,除了餵食以外不要去驚擾它們,避免強光照射,不要給它換水,可以適當增加硝化細菌的投放,最好配備蝦窩和莫斯一類的水草,一旦小蝦下身,可以躲藏也可以啃食水草。等待小蝦完全下身以後。母蝦會脫殼。待母蝦新殼硬化後,單獨隔離一段時間。適當增加高蛋白的營養飼料。補充體能。等待下次交配,報卵。

6:卵長毛:當公蝦的精子不夠強便交配的時候,母蝦排出的卵就會因為沒有受精而長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盡量等到天空8個月以上再進行交配。如果遇到蛋長毛的情況,且長毛的蛋量少的話,母蝦可能自己吃掉長毛的蛋,如果長毛的蛋量很大,可以用小刀輕輕掛掉,或者等到蝦退殼,長毛的蛋隨之退掉。當然長毛的蛋不會影響到母蝦的健康。

關於飼養中的一些爭論問題*

有關藍色型侏儒鰲蝦的顏色問題

1.特薩努喜歡偏酸的水質越酸越好所以要用新泥養顏色最好(有的朋友說用ada1袋新泥最好),看到論壇有的朋友發的帖子用陶粒養的 那種只會顏色越來越暗的。2.用純水加一點珊瑚砂養,因地區而定,河北的水質太硬了,我這剛來的特薩努在我這裡就看著越來越暗的顏色,從我發現以後顏色改善好多,還有就是不可以一直不換水以為放到缸里時的水又酸又軟可是經過時間的推移水質是會變化的,最好1個星期換掉5分之2的水,3. 特薩努蘇菲亞這類藍色基因的迷你鰲蝦要關燈飼養。4.就是喂新鮮的食物,平時可以再加點菠菜。下面是我的養殖成果圖:


推薦閱讀:

『知食小菜譜』下飯喝酒必備,美味絕倫宮保蝦球
基圍蝦為什麼叫基圍蝦?關於對蝦你知道多少?
『知食小菜譜』北極蝦粉絲煲,冬季保胃大戰之王
『知食小菜譜』濰坊特色蝦皮炒蘿蔔,滿滿的魯菜味!
『知食小菜譜』蒜蓉粉絲蒸蝦,誘惑味蕾的美味食物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