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車品牌的全面反攻丨也只有中國能孕育這樣的汽車市場
來自專欄 汽車市場部
編者按:
我們已經明顯的感知到:自主品牌正在逐漸崛起,首先是銷量的不斷攀升,已經佔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其次是產品品質已經與競品比肩而論。但是瑕不掩瑜,自主品牌的產品布局依然尚未撼動合資品牌在大中型/大型車等細分領域的領導地位。即使是在15萬元以下的緊湊型車市場,自主品牌的品牌影響力仍然不足,品牌形象依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情感或身份需求。好在自主品牌處在一個穩定且上升的市場環境中,蒸蒸日上之勢昭然若揭。本文為闡述自主品牌不斷向上策劃的第一篇,描述自主品牌所處的市場環境。
文丨李德輝
商場亦戰場,自主品牌的勝利彷彿是註定要到來的黎明,只不過要經歷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光,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自主品牌都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中國汽車市場足夠大,汽車產銷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國汽車市場足夠包容,幾乎接納了世界上所有的汽車品牌,同時也給予了每一個汽車品牌發展的機遇,不管是高端品牌還是低端品牌;中國汽車市場足夠寬容,不僅允許優秀的汽車品牌進行新技術的試驗,也能接納新生品牌笨拙的試錯。
這是自主品牌的成長環境,這是肥沃的中國汽車市場。
經濟的滋養
如今,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馳騁著接近60個品牌的汽車,其中自主品牌的數量超過30個。2016年全年,中國汽車市場共銷售23,688,929輛新車,連續8年蟬聯世界汽車銷量榜首。
肥沃的中國市場供養了世界上最多的汽車品牌,同時也有最多的自主品牌。
毫無疑問,這首先歸功於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超過13億的人口數量,多年的人均GDP逐年上漲。
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間,中國GDP創造了11.3%的增長速度。在此期間,2008年中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進入先導國家經歷的汽車消費爆發期;隨後,在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同時超越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再到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6美元,致使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催生汽車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原本以家庭為消費單元,追求數量和普遍性的消費形勢正在轉變,以個人為中心追求高級化、多樣化的消費形態逐漸成型,精緻成為消費者衡量產品的重點。這一過程被總結為從第二消費社會向第三消費社會的轉變。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43輛,進入汽車消費的普及後期,銷量增速降低但穩定逐漸成為主要特徵。2016年增購和換購的比例分別為20%和26%,合計為46%。
不僅如此,到2019年人均GDP將達到10000美元,同時,麥肯錫預測到2022年,中國將有76%的人口進入中產階層,彼時人均GDP將處於9000-34000美元之間。
很明顯,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像漲潮的海水一樣,已經被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掀起。汽車也逐漸從家庭或個人的大宗消費轉變為標配,同時向高品質產品過渡。
特殊的市場
經濟基礎是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根本,但自主品牌的崛起則不止於此。一方面,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給自主品牌創造了「低質」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SUV消費熱潮讓自主品牌在一個迅速發展的細分市場中搶佔了先機。
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徵也非常明顯,因此整個汽車市場也隨地域變化呈現不同的特徵。相較於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國的汽車市場同質化程度較低,特別是低端市場,其市場的包容性和豐富性難以估量。而自主品牌的發展正得益於此。
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338個中國城市被劃分為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和129個五線城市。上述劃分反映了不同區域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理念的相似性,也因此成為指導汽車企業進行渠道布局和產品傳播的參考指標。
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領銜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無不從欠發達地區消費能力的釋放中受益,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宏光、寶駿730、寶駿510等新老產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量紀錄。如今,渠道下沉成為自主品牌繼續擴大是市場份額的渠道策略,同時也已經引起合資品牌的高度重視。
除了複雜的區域市場形成的市場機會之外,SUV的消費熱潮是另外一個搶佔市場的機會窗口。2016年,SUV車型全年銷量為962.6萬輛,占乘用車的41.6%。這一比例已經超過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其中美國比例較高為39%。中國消費者對SUV的熱情已經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同時,在自主品牌乘用車中,2016年SUV的銷量佔比為53.8%,高於轎車和MPV車型。毫無疑問,是SUV的助推讓自主品牌挺起了脊梁骨,享受到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紅利。
在此之前,自主品牌的發展並不順利。在2006-2010年期間,自主品牌依靠低價轎車的熱銷只能解決溫飽問題;2011-2014年期間,不管是銷售體量和增長速度,轎車依然是汽車企業贏得市場的基礎。相對成熟的合資品牌開始推出10萬元以下的車型,試圖以品牌形象力瓦解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優勢;直到2015年,自主品牌SUV的市場份額上升至36.4%,終於擺脫了持續5年31%市場份額徘徊不前的局面。隨後,自主品牌SUV的市場份額繼續上升,到2016年已經達到40%,而且在2017年上半年上升至40.5%。
然而,中國市場的肥沃之處還不止於此。蔚來、車和家、小鵬、威馬、拜騰等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大地紮根發芽。中國市場既像是一塊肥力豐厚的黑土地,又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培養皿,但不管是什麼,終歸是孕育著「一切皆有可能」的商業環境。
推薦閱讀:
※9月SUV市場增速放緩,旺季之下更值得關注
※異地購車是怎樣的流程?有什麼陷阱?
※傳祺GS8敢叫板漢蘭達、銳界?全靠實力撐腰!
※撩車辦公室盤點:2017年汽車行業十宗「最」
※6月份MPV市場看點多多,從連續下跌的軌跡中可見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