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空
(清涼月老師博客匯總:凈土宗系列1)
論空
空,這個概念,把許多人都迷住了,還有那麽多偏空,頑空,真空,妙空等等,搞得人眼花繚亂。
佛陀為了破除人們住色生心這個錯誤,為之說空,以諸法緣起無自性為之開示。我們知道,有的人是想通過禪定得到解脫,但即使是最高級的禪定也決不可能斷掉分別念。這時候他必須通過觀「空」來伏下分別念。在生活中,我們一個人一旦因為受到沉重打擊,就會心中空空,這時候往往灰心滅智,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自然不會產生那麼多念頭。有禪定經驗的人都知道,禪定是一種非常清明的境界,你現在有什麼思想,禪定中照樣有。因此,在禪定中觀空,同樣會因為灰心滅智而伏下念頭。他會因為念頭不起而認為是開悟了,是解決生死了,從而落入偏空,佛把這些人的灰心滅智斥之為焦芽敗種。我們可以看到,他還沒有開悟,因為他只不過是用「空」這個念頭代替了其他念頭,是用一個妄念代替了其他紛亂複雜的念頭,不是真正的斷念頭,因而不起大用,只能暫時給生死告一個長假。
我們知道虛雲大師當年在終南山閉關,一坐十五天,鍋中煮的土豆長很長的毛都不知道,這就是因為落入了空見,不能大用。如果是佛陀,那麼即使土豆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變化他都會一清二楚的。所以虛雲大師也明白自己當時並沒開悟,因此,在以後的高旻寺打七中格外精進,終於因為開水燙著手,破了這個「空」的念頭而開悟,從而徹底活過來。過去的阿羅漢們都必須經過打破頑空這個過程才能大活大用,才能真正的開悟了生死。
佛法是心法,佛陀告訴我們心外別無一法可得,「空」也不可得,凡有所得的思想都是根本錯誤的。我們在佛學的學習中,還會接觸到「空性」這個概念。在中觀論中往往用破除兩邊來顯示中性,既然破了偏空,於是人們就把我們的清明了了狀態叫作空性,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空性就是我們的如來藏,就是我們的真心,這一點也可以參閱空智法師等的論述。我們的真心是以大慈悲為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會不小心丟失了自己喜愛的東西,或者突然失去了親人,那時候你往往會感到心裡有一種深深的空的感覺,大悲心正是這樣,那是一種很深很深的空的感覺,即使你從無我的如來藏重新來到我執的狀態,你還會有很長時間保持那種深深的空的感覺。我們的真心就是這樣,因為實在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因此,就用大悲心、空、不可得(若有所失)、如喪考妣等等言辭來形容,你可以從這些詞語的背後體會到大悲心是什麼,但不能在字面上望文生義,背離第一義,或者把這些概念分東分西,好像這些概念還有什麼根本分別在。我們的真心是常樂我凈的,是不依任何東西而存在的,如明月之孤圓。經典告訴我們,我們真心的心體就是大慈悲,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了。這就是真正的妙空,這才是真正的真空能生萬有。我們知道,大悲心能一邊做事一邊常住,因而是非常活潑的。我們念佛,念的是佛心,是我們的真心,目的就是要常住大悲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任何修行,最終都是要回歸真心的,回歸念佛的,因此,凈土宗是一切宗派最終的歸宿。
所以,凈土宗學子們不要想東想西,一會兒搞「空」,一會兒又迷於「偏空」、「頑空」等等,毫無意義,老老實實地科學地觀心念佛就一定能夠成就。同時,也要明白,佛陀為什麼說「末法時期唯依念佛而得解脫」,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一則心太散亂,二則心太剛強難化,而觀心念佛恰恰能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所以在平時的念佛中,要時時處處注意培養自己的大悲心,要念念落於大悲心,這才是真正的念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