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凌方殿:大腸息肉——明確的癌前病變

凌方殿:大腸息肉——明確的癌前病變

經常有患者拿著腸鏡檢查報告來問我:「我的腸息肉要緊嗎?不治真的會癌變嗎?」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和腸鏡技術的提高,做個結腸鏡查查自己的腸道,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但面對檢查報告上那些非常專業的辭彙描述和結論,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下面就腸道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息肉,為你解答其中疑問。

息肉,突起也,腸黏膜上任何可見的突起,無論其大小,形狀及組織類型如何,均稱為息肉。故息肉一詞含義籠統,不能說明突起病變的性質,它可以是腺瘤,可以是腸黏膜的增生肥厚,也可以指腫塊型的癌。

大腸息肉,指大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內的隆起物。有單發,也有多發,多發的危害性要遠大於單發。在整個大腸中,直腸和乙狀結腸是息肉高發區域,約佔70%以上,而90%的腺瘤是生長在直腸。

在大腸息肉家族中,有一種息肉最常見,危害性也最大,它就是「腺瘤性息肉」,又稱為腫瘤性息肉,佔全部大腸息肉的60%~80%。癌變率高達10%,如果一個人的腸道內這樣的息肉超過100個,不及時治療,100%會演變成大腸癌。

除了腺瘤性息肉之外就是非腫瘤性息肉,包括錯構瘤性息肉、炎症大腸息肉的形成原因是複雜的,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飲食因素

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者發生率較高。而吃蔬菜及維生素C多者較低。北美、西歐多見,南亞地區少見,可能與這樣的飲食習慣有關。

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大腸息肉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超過膳食的15%,發病率就會顯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腸道中的膽酸,膽酸與細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長期大量飲酒、吸煙,損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變,發生率提高。

二、機械刺激

大便中粗渣、異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得處於平衡狀態的腸黏膜受到破壞,形成腸息肉。長期便秘患者,產生的腸內毒素,或使用刺激性瀉藥刺激腸壁也會發生息肉。

三、炎性刺激

直腸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腸黏膜上的息肉狀肉芽腫。如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等。因為直腸長期炎症,潰瘍面的中央還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周圍潰瘍癒合後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狀;或潰瘍而肉芽組織增生凸起,而後鄰近黏膜生長,將其覆蓋形成息肉,這種病理變化多見於炎性息肉。

四、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癌症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的發生率較高。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報告,2型糖尿病女性與非糖尿病女性比較,其發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80%。與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結直腸腺瘤和更晚期階段發現的腺瘤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相關文章推薦:

1、從容應對——痔瘡的治療原則

2、16天告別痔瘡,在這之前我卻吃盡了苦頭


推薦閱讀:

男子往屁股插刀割痔瘡 得了痔瘡怎麼辦?
痔瘡五年沒複發究竟用了什麼方法?
「痔友注意」痔瘡疼痛的緊急處理方法!收藏!轉發!
痔瘡患者可以吃辣嗎?
「痔友注意」痔瘡瘙癢是什麼原因?如何有效處置?收藏!轉發!

TAG:痔瘡 | 肛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