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失去的,不是你將要放棄的
來自專欄 潛伏新媒體
單向度的人
[美] 赫伯特·馬爾庫塞 著 劉繼 譯
在大量商品和服務設施中進行的自由選擇並不意味著自由。by Herbert Marcuse
馬爾庫塞對極權主義的批判,50多年後的今天依舊鋒芒不減。
1964年,66歲的馬爾庫塞發表《單向度的人》,尖銳批判了當代資本主義和蘇聯共產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對大眾進行的新型壓制。
馬爾庫塞認為,發達工業社會利用技術創造並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為大眾創造了一個不自由但舒適的生活環境,導致後者喪失了批判、否定、超越的向度,成了「單向度的人」。
赫伯特·馬爾庫塞(1898 – 1979)
書中,他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社會:
「發達工業社會」利用媒體、廣告、工業管理和思維模式等手段誘導大眾需求,而身處其中的我們妥協於既存的生產消費體系,最終喪失掉天賦和反思能力。
這樣一個極權主義社會,沒有個性,沒有自由,認知被限定,批判力喪失,像極了奧威爾筆下的1984。只有那些局外人、流浪漢,那些處於既定社會邊緣的人,具有潛在的否定、反抗向度。
馬爾庫塞的批判,仍刺痛著很多人的神經,有的人恐懼,有的人憤怒。
1968年5月,年逾古稀的赫伯特與柏林自由大學的學生們一起宣讀團結宣言。
本文只簡單擷取兩點,想了解更多就去讀原作吧,趁它還在。
技術統治下的「自由」
在馬爾庫塞看來,發達工業社會利用自由進行統治,通過「壟斷價格中的自由競爭、審查制度下的自由出版,商標和圈套之間的自由選擇」等手段控制大眾對自由的需要。
為了維護現行社會制度和利益,發達工業社會將大量「虛假的需要」強加於個體,個體從中得到滿足、將其變成自己的需要,進而接受了工業社會的壓制、灌輸和操縱(直至成為本能)。
「在大量商品和服務設施中進行的自由選擇並不意味著自由。」
商品(服務)就起到了思想灌輸和操縱的作用。
汽車、手機、服裝、飲食、住宅、娛樂新聞等等,這一切營造了一種好的生活方式,給個體帶來了固定的態度和習慣,形成了單向度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而抗議和越軌已然成為「對現實無害的否定」。
「凡是內容超過既定話語和行為領域的觀念、願望和目標,不是遭到排斥就是退化到這一既定領域。」
馬爾庫塞認為,維持現狀,否定超越、否定質變的,正是滿足大眾需要的科學技術和不斷增長的生產率。技術因其合理性成為更有效的統治工具,並創造出一個真正的極權主義領域。
那裡有你再熟悉不過的數字崇拜。
喪失了認知價值的語言
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里引用了大量例證,證明事物的名稱與其功能的同一化,詞語被灌以具體概念,進而支配言語和寫作。
事實上,自由的普遍方式是奴役,平等的普遍方式是強加給他人不平等。
發達工業社會在既定範圍內重新限定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這就導致了僵化的恐怖主義極權語言: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Ignorance Is Strength
僵化的語言把各種形象強加於人,通過直接、具體的概念阻礙了個體的認知和思考。尤其是縮略語的使用:
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避免了人們追問希臘和土耳其為何也是成員國的問題,UN(聯合國)避免了對united一詞的過分強調,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淡化了民主,SEATO(東南亞條約組織)淡化了那些非東南亞的國家……
縮略語刪除了超越性涵義,其意義被固定、篡改並摻雜其他成分,成為官方術語後被知識分子「認可」,進而廣泛使用。
這些詞喪失了認知價值,僅服務於一種不可置疑的事實。
關於作者
赫伯特·馬爾庫塞,德裔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理論家,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法蘭克福學派批評理論的代表人物。
作為激進派社會理論批判學者,馬爾庫塞於1932年遭到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流放。1934年,36歲的馬爾庫塞移民到美國,並於6年後加入美國國籍。二戰期間,馬爾庫塞在美國戰時新聞處進行反納粹宣傳研究項目,隨後被調往戰略情報處(中央情報局前身)工作。戰後,馬爾庫塞成為美國國務院中歐處主任,1951年,53歲的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而辭職。馬爾庫塞一生經歷了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數學家Sophie Wertman,這段婚姻達27年。1954年,密友Franz Neumann去世,次年,馬爾庫塞娶了密友的妻子Inge Neumann,直至17年後妻子離世。1976年,79歲的馬爾庫塞迎娶第三任妻子,他的學生、38歲的Erica Sherover。1979年,馬爾庫塞在德國訪問期間因中風病逝,享年81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