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迷糊的k米
來自專欄 思考KTV記得我過去回答過一個關於一起唱、唱吧、K米的問題,但說的比較籠統。今天,就專門的來說說K米。
K米是視易公司旗下另一子公司的產品,據說基本獨立於視易母公司運營。貌似K米的誕生還的感謝當年的「一起唱」的催化劑作用。不然,憑藉市場如此高的佔有率,完全就是點歌系統界的諾基亞,是基本沒有動力去做一款手機點歌APP的。
K米APP經過了幾次迭代,功能越來越多,界面越來越友好,並且前年還配合該APP,做了很多硬體功能的創新,還搞了個規模空前的新品發布會。但是,好似直到今天,也半溫不火的。
什麼原因?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下載APP
一說到做APP,很自然就會想到流量的問題。視易公司佔據了點歌系統近70%的銷量,習慣思維就是要把這些線下資源導流到線上去。於是乎,前期視易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圍繞到一個重心去做:讓客戶下APP,然後註冊成會員。
由於時機的問題,當年K米開始推APP的時候,APP已經被市場推爛了,拿補貼下APP已經成了客戶下載的主要動力。在其它APP動不動就成百的補貼面前,也不曉得K米是怎麼想的,居然不出補貼就想讓商戶去推廣下載APP(據說當時是選了幾個城市做試點,有點補貼。注意關鍵字「有點」)或者是讓商家自己拿補貼給客戶,讓客戶去下載APP 其效果可想而知。
同時,推廣下載APP的場景,基本局限在了KTV場所內。對於大部分非土豪客人來說,下載個APP,是不會用手機流量的,得用WIFI 。於是,場內WiFi又成了制約下載的一個節點。那個時候的場所,全場WiFi都可以當做一個宣傳亮點,所以,可想而知,WiFi質量肯定也好不了哪去。下載個APP,那得用多長時間啊!
再有,該APP的使用場景很單一。需要滿足以下4個條件:1在唱歌的時候2進入使用視易系統KTV商家,3用了新視易機頂盒的商家。4場所WiFi質量相對較好(需鏈接場內WiFi,掃二維碼,才能綁定點歌)。告訴大家一個數據,每個人唱歌的頻率基本就1月1次。所以,各位可以算算它的使用率有多高?所以,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會為此下載。用APP的維度分類來講,該APP屬於史上最難做的象限里——低頻高消費。
再加上,當時的功能少的可憐,所以可謂出師不利。
二 功能
由於K米已經迭代很多次了,有很多功能和功能出現的順序我都記不清楚了。就只有按我腦袋裡留存下來的功能來說說了。
1微信版K米
在APP推出一段時間後,可能k米覺得效果不太好,然後分析了下載APP受條件的限制,開發了微信版k米點歌。要知道,在當時那個都是往自家搶流量的時期,很少有哪家公司自己先做了個APP,然後再做個功能類似的微信版來分攤自己流量的。所以如此的做法,只有一種可能,就是K米自身導流出現了問題,想藉助微信來提高用戶數量,然後再想辦法從微信導流到APP.微信版的K米,其實就是簡化的APP.用了些輕量化的功能。經過這個輕量化的設計後,確實使用的人要多點的,並且不受場所WiFi的限制,可以用手機流量來連接。但是,還是受本身目標的制約——要導流到自身APP上。所以,最終的體驗不是很理想。
2 社交功能
當年的APP基本會做兩個事情。一個是社交,一個是流量變現後的互聯網金融。這2個事情k米都在做了。
k米的社交功能,主要是說可以約在場所內唱過歌或正在唱過的美女來唱歌。(這點和早期的麥頌唱吧的主打功能有點相似)。這裡面就會有幾個場景使用的問題。
1莫非現在的女孩的心境已經如此前衛,隨便在網上認識一個人,被約就出去一起到包房內唱歌。
2若真有這麼前衛的女孩,那麼他們使用k米鏈接上後,用微信或者陌陌不更方便么,特別是陌陌,不更符合使用場景么。
3 後期提出了這些女孩不應該是到店的隨機客戶,應該是簡裝版的SZ女同胞。應該在頁面提供一個選人頁面。這裡面就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把這些人定義為這樣一群人,那麼又有哪位這麼前衛的人願意在一個平台上告訴所有人,我是SZ女呢?
4 作為KTV經營場所來說,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出現任何的安全問題。如果哪位大無畏的人真在約唱的過程中,在場所內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那場所不尷尬死了。
所以,k米的這個社交功能,在過後的迭代中,慢慢被淡化掉了。
------------------------------------------------------------------
推薦閱讀:
※KTV的唱歌評分軟體能否代表一個人的唱歌水平?
※大家在KTV唱歌前,有沒有列一個歌單?
※迷你KTV迅速躥紅卻又陷入迷途?
※一個人去KTV唱歌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