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擁有更好的孩子,請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擁有更好的孩子,請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中國的父母們大致分為兩種:

有一種父母很直觀地覺得,孩子永遠是別人家的好,聰明又伶俐,勤奮又好學,自己家這頭,又饞又懶,又笨又悶,三錐子扎不出一個屁,就會窩在沙發里打遊戲;

另一種父母則很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必定屬於1%的精英,笑傲江湖,眾生睥睨,所以在教育上,永遠只選最貴的,不選最好的,「不能耽誤孩子」是他們的口頭禪……

但無論如何,幾乎所有的父母都一致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好一點,再好一點,更好一點,在「好」的道路上永遠走下去。

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人都有惰性,孩子更加有,《王者榮耀》總是比《數學課練》顯得有趣,迪士尼也肯定比補習班更加好玩,隨波逐流總歸輕鬆過逆流而上,這是孩子們很輕易就能參透的道理。

在孩子們眼裡,生命的長度是無限的,時間除了用來揮霍別無他用。他們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讓放縱自己這件事變得合理化,既達到了偷懶的目的,也沒有太大的心裡負擔。

怎麼辦?

靠逼?靠管?還是靠打?

最近一期的《奇葩說》里,陳銘說了下面一段話:

前現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重要區別,在於客體從孩子變成了環境。我們關注的不再是那束花,而是土壤、陽光、空氣和水分。

什麼是孩子的環境?

學校和家庭。

這是教育的一體兩面,互為基礎,互作補充。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父母都過高地估計了學校的力量,或者說他們在對學校的認知上存在著一種偏差——很多人都把學校當成了加工廠,把原材料送進去,交了加工費,就應該出來一個合格的孩子。

這當然是錯誤的。學校傳授的僅僅是知識,只有家庭才能培養人格。

陳銘說:

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人生的復刻。

我們大概很難想像,整天牌不離手、滿嘴「七對捉五」的父母,會培養一個有良好閱讀習慣、痴迷於文字之美的孩子;

我們大概很難想像,衣著不修邊幅、生活邋裡邋遢的父母,會打造一個纖細敏感、對生命之美有超常領悟力的孩子;

我們大概很難想像,在菜場跟小販爭利、把時間浪費在塊八毛錢上的父母,會收穫一個具有世界化格局和國際化視野的孩子;

我們大概很難想像,一天到晚橫行鄉里、「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的父母,會成就一個天性純良、溫文爾雅、喜歡並善於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孩子……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孩子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在某個新方向上重走父母的道路,在某個新層次上重歷父母的人生,這不僅僅是基因的力量,更是家庭氣質的影響。

我們總說階層已經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但其實,昂貴的精英教育只是因素之一,家庭的氣質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你髒話不離口,孩子會覺得這就是語言的樣子;你閑暇讀詩詞,孩子會覺得這就是休閑的樣子;你的東西互堆亂放丟三落四,孩子會以為家,就應該像個垃圾堆;你的穿著優雅整潔落落大方,孩子會認為人,就應該有點精氣神……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樣,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孕育一個家庭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又會保無保留地遺傳給孩子,不只是形象,更滲透進靈魂。

最奢侈的愛,並不是那些昂貴的補習班,也不是予取予求的iPad和跑鞋,更不是恨鐵不成鋼的眼淚,而是父母們為了孩子,能夠戒除自己的不良嗜好,填補自己的空虛生活,提振自己的頹廢精神,優化自己的生活習慣,成為一個航標、一座燈塔、一盞能給在雪夜裡跋涉的他們以勇氣和力量的燭火。

孩子們的前行,並不需要你指明方向,也不需要你吶喊助威,他只需要你帶領他們,一路前行,時而回頭,微微一笑,傳遞鼓勵的力量。

所以,想擁有更好的孩子,請先行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7年5月23日於北京海淀
推薦閱讀:

如果長得不好看你會怪你的父母嗎?
做父母的怎麼看自己的孩子玩遊戲?
父母給兒子買房,是一種心意,還是一種義務?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在覺得孩子大學沒事要上的時候會把孩子送進部隊考軍校?
父母煩躁了對我破口大罵,高興了態度就特別好。我覺得我要瘋了。我要怎麼辦?

TAG:教育 | 學校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