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系列之三:繪畫之美(上)
來自專欄 風吹幡動
公眾號 | 風吹幡動
為方便探討,我想先簡要解釋一番美的來源。對美的認識包含兩個因素:認知著的人與被認識的理念。有時候美感更多地來源於從藝術品中領會到的理念;另一些時候美感更多地來自於人在欣賞之時達到的忘我境界,即忘掉自我之後所獲得的一種恬靜和喜悅感。美感的成分究竟哪一種更多,則由藝術品本身決定。
靜物寫生
靜物寫生,如一個蘋果,一顆樹,或是一棟建築。對於這一類的繪畫,我們領會到的是較低級別的理念(此處的級別,可參考重力、無機物、植物、動物、人,級別依次升高),譬如重力與固體性之類的,而並非意味深長或是含義豐富的場景。這個時候,那種忘我的欣賞所帶來的美感佔據優勢。
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來理解這一點。
圖1
在欣賞圖1時,能帶給我們美感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通過這幅寫生我們能領會到玻璃、陶瓷本身的特性(反光、光滑之類的),桌布的皺,還有幾種蔬菜水果的特性(這裡主要表現的是外形),這些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畫本身表達的理念。通過領會這些理念,我們能感受到美。第二個,則是在欣賞這幅畫的時候,我們暫時把自己拋在一邊了,不再受自身欲求的擺布,身心獲得了一種久違了的恬靜感,這种放松的感覺一般只有在睡眠時才能獲得,正是這樣一種狀態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靜物寫生中,美更多的是來自於第二個原因。因為縱使我們領會了畫的那些理念,但由於這些類似固體、光、重力性之類的較低級別的理念並不能給我們很大的感觸,而是給人一種非常平靜的感覺,就正好對應於這些低級別的理念。如此,反而第二種原因對美的貢獻要更大。
風景畫
相較於靜物寫生,風景畫表現力要強得多,所表達的理念的意義也豐富得多。這裡通過領會到的理念所獲得的美感增強,從而與欣賞者自身忘我狀態所造成的美感達到平衡,即兩者在美感方面起著近乎同等的作用。
同樣,可以通過下圖理解。
圖2
如圖2這種風景畫,表現力明顯強於類似於圖1那種靜物畫。畫中包含了山峰的雄偉,水的流動性和反光性,還有樹、煙霧、雲、屋、燈光等等。在欣賞這樣的畫作時,我們通過領會畫表達的理念所獲得的美感就要大大增強了,與前面提到的第二種原因達到了並駕齊驅的境界。
動物畫
動物畫所展現的是一個比前面高得多的級別,這個時候從領會作品的理念方面所獲得的美感佔據了上風。
圖3
動物的特徵不僅限於其形態,而是要結合其整個行動、姿態來把握。如圖3中的虎,這幅畫所要表達的不僅是虎這一族類的外形,如條紋狀毛髮、粗壯的前掌、尖銳的獠牙等,更重要的是這一向前的衝勁、怒吼的表情將虎的兇殘、暴虐的本性展現出來。我們在欣賞動物畫的時候,雖同樣已經將自我忘卻,但心中卻沒有寧靜感,而是被畫中動物那種躁動與不安的意志所佔據。這也表明了欣賞動物畫時感受到的美主要源自前所提到的第一種原因。
故事畫
故事畫相比於前面幾種畫,要複雜得多。因為故事畫需要涉及到人,以人物性格作為刻畫的對象,內容足以單獨成篇,我將在下篇中介紹故事畫。
未完,待續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KOALA.secret
※精衛刑天及其精神傳承(上)
※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李星雲,你可還滿意?
※碎語:黑夜裡有星光和音樂
※嘿,老闆!來杯冰焦瑪【縫紉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