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菩提心,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行菩提心,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當我說,願菩提心在菩提心的修持中非常重要的時候,並不是說行菩提心是毫無意義的。

沒有願菩提心基本上就沒有行菩提心,願和行有點像是水源和水的關係。行菩提心包括六度般若波羅蜜多,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四個概念從左至右難度依次增加。前一個基本上是後一個的基礎,前一個做得越好,後面越是容易水到渠成。在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之中的很多人就有布施的習慣,比如看到哪個地方遭受了自然災害,也想要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我們如果外出旅遊,買了很多有價值的紀念品想要給予自己的朋友,這也是布施的一種。我們去落後地區支教,布施時間和思想給當地的孩子。我們也可以特意買來千層餅,布施給地上的螞蟻。

當布施形成我們的生活習慣的時候,這會為持戒打下基礎。因為布施會降低我們對於自我的執著。事實上,以我的修行經驗,布施是所有修持中最最容易做的。嚴格來說,布施只需要你的一個態度或者說只是需要你的一個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他人所需要的東西,有的時候,只不過是看你願不願意給予而已。比如布施微笑,我們常常忘記這個最好的溝通方式。有時候,我們吝嗇到連微笑也不願意給予。

持戒我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完整的陳述過。以下則是忍辱。須知道,忍辱不完全是我們想像的那種忍受屈辱的情況。忍辱其實是對治嗔心。有的時候,我們到了一個地方,我們會這裡也不喜歡那裡也不喜歡,有一種嗔在心裡慢慢出頭。忍辱即是安住在當下,不再過多的揀擇。精進則是一種不放逸的狀態。大部分年輕人每天都要工作,根本沒有時間修學佛法,更別提精進了。但精進基本上是我們體會佛法的清凈之處的最佳方式。如果有時間的年輕人可以體會一次長時間的誦經或者參加一次禪修活動。短時間的精進可以讓我們擁有少許佛法的證量。這是最實際而又直接的體會佛法的清凈之處。禪定則是在前面四種修持都已經打下基礎之後的必然顯現。佛法的教育書籍中常講,勤修戒定慧。戒在前,而後有定,定中再生慧。在長時間的練習禪座之後,我們會有輕安等等現象產生,事實上,這樣的美妙體驗已經不是世間之欲樂所能比擬,但這和佛法中的真正證量比起來依然是九牛一毛。智慧,這裡的智慧不是我們通常講的那種世間之智慧,它包含著很多的意義在裡面。比如佛法的清規戒律並不是完全死板的不讓人越雷池一步。比如,作為一名初學菩薩,如果你也學習佛陀一樣去把自己的身體拿去喂飢餓的老虎是佛陀所不允許的。學習智慧的最好方式就是,讀大師父們的書籍,聽他們的各種視頻講座,這裡要推薦索達吉堪布,慈誠羅珠堪布,宗薩仁波切,慧律法師等等,這些高僧大德對各種佛陀的經典都有講述。

推薦閱讀:

現在我想把我八十多的奶奶帶過來大學周邊照顧,現實嗎?
怎樣判斷房間里有沒有監控攝像頭?
辣叔教你挑辣椒【食材區分】
4 · 生活 |你總是顧及別人,誰來顧及你?
音屏障生產廠家@努力追求好生活的農民

TAG:佛教 | 禪宗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