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玉」偷襲和田玉
「外蒙玉」就是蒙人的玉
「瘋狂的石頭、瘋狂的玉器」,如今,在瘋狂的玉石市場上,有的人財富暴漲、有的人傾家蕩產;更多的人受到假貨的困擾。近來,有—種新料「白玉」混在玉器中而橫行市場上,被商人稱為「外蒙玉」,也稱「蒙古玉」。因酷似和田白玉,硬度大,外加點黃皮,其光亮、通透、質純,受到很多白玉愛好者追捧、收藏。其實,「外蒙玉」乃是一種成本價極低的仿白玉玻璃製品,行內人稱為料器;在市場上搖身一變再臆造個名,同韓玉(見《收藏》2010年12期《何為韓玉白玉》)一樣,進入市場後狂擊和田玉;不同的是在市場上暗中偷襲,對整個中國白玉市場有很大的衝擊力和迷惑力,也蒙了不少人。在此,非常有必要再次給大家提個醒,警惕「外蒙玉」。
白玉殺手—「外蒙玉」
世界各地軟玉中白玉最為珍貴,而白玉中又以中國新疆和田盛產的玉最好。和田白玉的透閃石礦物成分佔95℅以上,是軟玉中的上品,向來廣受歡迎。它有光潔、純正、溫朴、美雅之感,使佩戴之人益增君子之風。喜歡玩玉的人,多數愛玩白玉,而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是玉中之上上品,其特點是:白、糯、細、潤,使人愛不釋手。目前中國市場上白玉以和田、俄羅斯、青海、韓國和貴州等玉料為主。剛進入中國數年的韓國玉量大、質粗、價低,已佔據白玉的低檔市場。貴州白玉由2009年發現和勘測,2011年6月貴州省地礦局對外發布了貴州黔南發現「和田玉」玉礦的消息;貴州玉也稱羅甸玉、貴州和田玉、貴州白玉,目前市場上已少量出現,隨後將有更多、質好的玉料逐步進入市場。前三種玉料質好量少,其行情一路走好;尤其是和田料的大量開採、使用,資源趨於枯竭,市場價位日趨高漲。常言道,生意一好,做假貨的就眼發紅、手發癢,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各種做假的手法來冒充和田白玉獲得暴利,「外蒙玉」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 `& |; g# R; k
中國白玉市場受到「外蒙玉」偷襲。在現實中的玉器市場真偽參雜、良莠不齊。有人故意將不是白玉的白色石料製品稱為和田玉。例如:白色的戈壁石、東陵石、京白石、阿富汗玉及卡瓦石等;再加之有人利用最新技術和手段,刻意仿造出各種看上去精美的「外蒙玉」,製品數量極其龐大,玉石鑒別擺在眾人面前。2011年5月份以後,有—種「白玉」在內地的河南、紹興、廣州、上海、南京等地的玉器市場上出現。最早是阿克蘇地區質計所南疆寶玉石檢測中心鑒定了一批白色手鐲,送檢人稱手鐲是從內地玉器批發商手中購得,是一種新發現的「外蒙玉」,價錢最高達14000元,最低也賣到300餘元。我抽空考察了中國最大的白玉集散地河南省鎮平縣石佛寺鎮玉器市場,就看到很多的韓玉、和田玉、翡翠、碧玉等原料,在店鋪中有不少看上去白潤的各種掛件、牌子、手鐲,所報的批發價格只在幾十元至百元,這就是被人稱為新發現的「外蒙玉」。店主很神秘的說:「此玉雖出不了證書,但運到外地可以冒充和田白玉,掛件可賣到千元、手鐲賣到萬元。」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一些專售和田白玉櫃中也摻一些「外蒙玉」,售價可高可低,我就是同老闆比較熟悉,買這類手鐲(圖一)、掛件也要數百元以上。再看一下玉商的藏品介紹:「外蒙玉礦帶與俄羅斯玉礦帶接近,因此玉質同樣細膩、溫潤,因為外蒙料為新產玉料,價格較低,受到廣大玉器愛好者和商家的大量買進,未來升值空間巨大。外蒙料手鐲潔白、溫潤、光滑,佩戴手感好。」若你抵禦不住如此的炒作及蠱惑,很容易打眼、上當。
「外蒙玉」手鐲 外徑7.6、寬1.6厘米 現代
白色略偏淡黃,顏色更接近白玉。圓形,外觀白潤、質地純凈而無肌理,呈玻璃光澤,給人一種光亮、純凈的感覺。3 s# L0 f+ W# D8 話說住在我樓上的高姐剛從收藏印章轉入玩白玉的大軍中,她把千元購到的佛像、觀音二件掛件(圖二、圖四)請我欣賞,並非常自信、喜滋滋地說道:「白而透,似羊脂白玉」。我經仔細觀察後說:「現在真正的羊脂玉極少,就是在博物館裡也難以見到。羊脂白玉多數不透明,少數半透明。看上去是潔白無瑕的『好玉』,越要仔細審視,格外小心謹慎,因為那極可能是一塊假玉。」我初步判斷這二件質純、潔白的掛件就是市場上的白玉殺手——外蒙玉」。因此,我專門請江蘇省黃金珠寶檢測中心的主任咮徳茂、高級工程師李紅軍對佛像掛件進行了科學檢測;主石檢測結論為玻璃製品,折射率:1.48(點測),密度:為2.54g/cm3,摩氏硬度HM5,光性特徵:晶質體,熒光:粉紅色,光澤:玻璃光澤。放大檢查:有氣泡(圖三)。所以,「外蒙玉」是商家臆造出來,就是玻璃製品,市場上被稱為仿白玉,行內稱料器。為此,用玻璃(料器)仿玉器始於何時,又怎樣來鑒別?現以此為題,略述己見,以期拋磚引玉。
「外蒙玉」佛像掛件 長4.5、寬2、8厘米 現代
白色略偏淡黃,近橢圓形,外觀白潤、內部純凈,表面光滑亮澤,偏下部如意表面作假黃皮,易脫落。
外蒙玉」佛像掛件,江蘇省黃金珠寶檢測中心的檢測證書。
中國西周時期就有料器
仿玉器的料器是一種低熔點的玻璃製成的傳統工藝品,也就是現代人講的玻璃製品。中國古代玻璃常把璆琳、流離、琉璃、葯玉、瓘玉、五色玉、水玉、硝子和料器混稱;而到了明代根據製造玻璃器的方法,又稱玻璃器為「料」、「燒料」和「料器」;考古學上則通常將半透明的稱為琉璃,透明的才稱為玻璃;今天的日本稱玻璃為硝子,國內的古玩、收藏行業將仿玉、仿瓷、仿漆的玻璃器稱為料器。古代的料器 (玻璃)是中國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現學術界多將商代的冶金、煉丹及原始瓷製作工藝中形成高溫熔結的釉滴而形成的玻璃體作為中國玻璃的萌芽期。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原始玻璃「料珠」是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製作,那時的人們就已經能將石英砂燒成玻璃體了[1](圖五)。但真正的玻璃到春秋中後期才出現。例如1965年湖北楚墓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劍格上,鑲嵌有兩塊半透明的淡藍色料器就是鉀玻璃[2]。中外的古玻璃專家一致認為,這種鉀玻璃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如後德俊所說「這類鉀玻璃很有可能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因為在西歐,高鉀玻璃的出現是中世紀前後的事。
原始玻璃珠管 珠徑0.8-l.0、管長1.8、直徑0.4厘米 J2 h! l+ @; P3 e1970-1979年陝西省扶西縣上宋鄉北呂先周-西周墓出土 周原博物館藏 料珠有白色、天藍色和淡綠色三種,形狀有圓珠狀、橄狀和管狀,是人造材料製成,可稱作原始玻璃。
千年的料器貴比金器
在古代料器 (玻璃器)多以仿玉製品為主,是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彌補玉石資源的不足。中國人尚玉,「古之君子必佩玉」,人們不僅生前用玉,人死後還要用大量玉器陪葬,這使得玉石的供應難以滿足需求,這時就出現玻璃仿玉製品並開始盛行。戰國至兩漢時期是中國早期玻璃發展的一個高峰,這時期的人造玉—鉛鋇玻璃,其色澤、透明度都近似於玉,形制、紋飾亦是仿照玉器製作而成,多用於裝飾品及隨葬;當時仿玉玻璃器稀少,貴比黃金,頗受貴族青睞,但等級分明。器形有璧(圖六)、環、璋、璜、劍飾、豬、蟬、衣片、項飾等,同玉器、水晶器、瑪瑙器並用;由於其外觀上像玉器,它們常常能騙過考古工作者的眼睛而被歸入玉器一類。《徐州北洞山漢墓發掘報告》寫道:「玉杯,十四件,形制相同」[4](圖七);後經測定,這些「玉杯」其實是典型的中國早期的鉛鋇玻璃器,同時也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國產玻璃容器[5]。標誌著在西漢早期,我國傳統的自製玻璃即已完成由小件裝飾品向日用器皿和實用工藝品的過渡。魏晉南北朝的玻璃器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藝門類,雖然仍擺脫不了玉石代用品的作用,多為各種觀賞器、實用器。唐宋以後,玻璃器製品除了供陳設使用外,還有供佛用的玻璃容器,宮廷玻璃器大多依靠進口。明清時期,玻璃器製作工藝普遍被使用。明代玻璃器製作受到官方重視,曾在山東博山發現元末明初的玻璃作坊遺址;製作玻璃器品種增多,色彩豐富,風格則以簡潔大氣為主。清朝是中國古代玻璃器鼎盛時期,如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帝下旨設立玻璃廠,專門生產皇宮御用的各種玻璃器,仿製成的玉石、翡翠、瑪瑙、珊瑚、瓷器、漆器等各種工藝品,做工精細;清中期的仿玉作品,質如白玉,足以亂真(圖八)。解放後,以北京、山東博山、廣州的玻璃器工藝最為有名,是傳統的技藝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其作品流光溢彩、變幻瑰麗,並被當作國禮走出國門,躋身於世界藝術之林。為此,古代的玻璃器以仿玉製品為主流,各代玻璃藝術主要表現在造型和顏色上,既有傳統的中國特色造型,又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特點,那光亮透明、晶瑩潤澤的玻璃器使人感到神奇,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和很高的藝術價值,因而備受世人喜愛。
白料谷紋璧 直徑8.1、內徑2.4、厚0.25厘米 1955年湖北長沙市絲茅沖15號墓出土 戰國 湖南博物館藏 乳白色,上有赭黃色浸痕。作扁圓形,中間有孔,紋飾有凸起的穀粒紋六圈,谷紋觸之有毛糙感,肉背可見谷紋的網狀模痕,為仿玉玻璃器。白料杯 16件 高8.2-9.9、口徑8.3-8.5、底徑8.3-8.6厘米 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西漢 徐州博物館藏 杯身呈筒形,平沿、直壁、平底。玻璃杯在原簡報中被稱為「玉杯」,實為仿玉玻璃容器,對研究中國古代玻璃的製造和發展有重要意義。白料鏤空雙螭紋佩 徑5.2、厚0.6厘米 清中期 故宮博物院藏 圓形,上雕鏤空花紋,雙螭相對,螭間一「卍」字,以菱形框相圍。玻璃質地精純,表面光滑亮澤,質如白玉,溫潤柔和,假黃皮,為成功的仿玉作品,足以亂真。清宮玻璃製造。
仿白玉的料器 (「外蒙玉」) 鑒識
「外蒙玉」是一種子虛烏有的玉。由於「外蒙玉」可以通過人工調試製作,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模仿玉器的白、潤、透,再起個與俄羅斯玉相近的名字,使一般人聽了相信,看了走眼,不少「高手」也很難辨別。所謂「外蒙玉」是一種新型的合成玻璃,也就是換上新包裝的料器。
仿白玉的料器實在讓人有些愛恨交加。一是因工藝獨特、自成一格而深受世人喜愛;二是仿白玉的器物常被人當真和田玉用來忽悠一些玉器愛好者。曾有一位南京的老收藏家出國前將早年重金請回的高約五、六十厘米描金的白觀音像讓我過目,此物為老人一片寄託,被人估為天價的寶貝,實為料器製作,百萬元夢想隨浮雲而去。現在市場上仿白玉的料器主要有手鐲、佛像雕件、掛件(圖九、圖十)、牌飾(圖十一)、戒指、手鏈和鼻煙壺等;由於利用現代技術製作的仿白玉料器,可謂惟妙惟肖,幾可亂真。我曾拿了一件「外蒙玉」佛像掛件請人識別,但大部分人不知如何辨識,就連玉器店的小老闆也看走了眼,被估價為二、三千元的和田玉。「外蒙玉」與韓國玉相比較:韓玉成分為透閃石,是低檔白玉,可掛和田玉名;「外蒙玉」是料器仿白玉,以假冒真,不能出和田玉鑒定證書。仿白玉的料器鑒識要結合實物多看多摸,仔細觀察比較,找出其特點和規律,掌握一些實用的鑒別方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白料財神掛件 長3.8、寬1、8厘米 現代 乳白色,長橢圓形,白潤、純凈,無肌理,呈玻璃光澤。
白料山羊掛件 長4.5、高3厘米 現代 白色略偏淡青,山羊作卧伏狀,白潤、純凈,無肌理,玻璃光澤。
白料龍風對牌 長4.5、厚0.7厘米 現代 白色偏灰,略透。圓形,從中間可分為二塊,正面分別為龍、風紋淺浮雕。表面呈亮碴貝殼狀,內無肌理。
一看質地:白玉質地細密,常有玉筋、玉花、玉性的表現,即使是質好、純凈的玉,內部也會有—定的生長肌理。料器是人造玻璃,具有非晶質結構,沒有玉的棉絮狀或其他雜質,看上去顯得太完美,內部純凈、均勻,缺乏玉的緻密度和堅韌性。
二看光澤:白玉溫潤柔和,由內向外透出油脂狀光澤而不現精光,給人以剛中見柔的感覺。料器多玻璃光澤,色調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並浮有賊光閃爍,年久變暗;透射光下能觀察到旋渦紋。
三看顏色:玉為天然產物,白色中常泛青,純白極少,溫潤而渾厚,色正均勻而自然。料器的顏色勻凈純白,一氣呵成而無變化,色澤灰暗、死板。而「外蒙玉」仿白玉的顏色越來越接近,採用先進拋光技術,亮光、啞光都能做出。
四看雕工:白玉硬度高,為6—6.5°,韌性強,可以透雕、圓雕、高浮雕、淺浮雕,還可用陰刻線來進行精雕細刻,刀工流暢自然。料器硬度低,為4.5-5°左右,質地十分脆硬,陰刻線兩側容易崩口,經不起強烈的高浮雕旋轉,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圓雕器物。
五摸范線:料器有部分是用高溫模壓成型或模壓成型後再雕刻相結合。陰線—般較粗,深淺—致,外形規整;其合范痕迹用手摸、用眼看都容易發現,如對范線進行碾磨處理,有坑和貝殼狀的現象;值得注意是「外蒙玉」的范線、貝殼狀的現象已被技術處理,不容易辨別。白玉有雕刻的痕迹,雕工更注重線條的細膩和流暢,而且越磨越晶瑩可愛。
六觀氣泡:料器常有大大小小氣泡,有的僅憑肉眼就能發現,放大鏡下更是原形畢露。斷口及雕刻處呈亮碴貝殼狀;「外蒙玉」新技術的使用,其氣泡,貝殼狀不容易看出來。白玉中絕無氣泡,斷口呈參差狀。如晶化玻璃就根本找不到氣泡,並且可以看到較細的「玉花」,所以無氣泡者未必是真貨。
七掂比重:接觸玉石時間長了自然對輕重很敏感,用手掂量一下便可作初步的判斷。白玉的比重是2.9—3.1,比重較大,細掂量略沉有下墜感,握在手中有冰涼潤滑的感覺。料器的比重是2.5,比重較小,手感略輕,握在手中其冰涼之感低於玉。
八聽聲音:把白玉手鐲用細線懸掛起來輕輕敲打,發出金屬般的凝重聲,舒揚致遠;料器手鐲聲音清脆。
以上是關於仿白玉料器鑒識的粗淺知識。要想對自己手中的藏品有一個更加準確的了解,可以藉助科技檢測的方法,結合傳統的眼學鑒定,做出準確判斷。若購價高的白玉,除附證書外,還要請眼力高的朋友去掌眼。值得一提的是,「外蒙玉」雖精心模仿、百般掩飾,卻很難將白玉的重要特徵具體到某一件器物上,也不可能同時鮮明地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對白玉特徵有深刻的了解,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著眼於以上八條,進而客觀、全面地綜合分析、研究,總會查出端倪、看出破綻,避免上當。慧眼識真,無眼買假,藏之大道,其深如海;在智慧與金錢搏殺的玉石狂熱的市場中,練就鑒真識假的慧眼。
出品作者:新疆雪絨花寶玉石礦業,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推薦閱讀:
※佩戴和田玉的好處有哪些?
※【和田玉】和田style(5)
※賭石原石切開圖片怎麼看才會贏?
※賭石原石切開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2016年初遊記——和田玉之原力覺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