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想是一名三好學生
歷經時事,剖析自己性格深處的缺陷,引向了一個可怕的詞:奴性。
打小起,我是父母眼裡的好孩子,大部分時間用功讀書,不惹事,鄰居親戚每次來家裡,看到父母給我掛出來的獎狀,必誇獎幾句,心裡覺得很開心,這是我在家裡的奮鬥目標。
小學到初中,我是老師比必誇的優等生,成績很少跳出前五,每次考完試公布分數,老師在講台上念一個分數發一個試卷,我總是第一二個上去領的,看到老師讚許的表情,同學羨慕的目光,心裡覺得很開心,這是我在學校的奮鬥目標。
高中,如果用顏色描述,三年是灰色的。
擠到了市重點班。我們是一個三線城市,所謂市重點班,就是全市各中學,按照高考成績,從第一數到第六十幾,撥到一起。現在想想制定這個"牛逼"規則的那位Genius到底是誰。記得報名入學那天,自己為很屌的去看那個排名表,想怎麼也在前五吧,結果劃拉半天沒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第十幾名的地方找到了,頓時感覺比較落差。至今回憶起,可以用一個特寫鏡頭概括:擁擠的教室,昏暗的燈光,每個人桌前壘得雜七雜八的"秘籍"和校辦劣質油印模擬考題味道,一群本該熱血青春荷爾蒙蕩漾的年輕生命卻帶著厚厚的眼鏡埋頭悶聲做題,間或迸出幾聲乾咳。—— 這雖然是很多年前的景象,但這種壓抑,時常在夢中復現,後來即使工作了,焦慮時,也常夢到「該交卷了高數最後兩道大題忘了做」,或「好不容易交了試卷,卻發現名字忘了寫」。OMG......我們當時還是不懂世事的孩子,從家長到學校老師,都自以為歷盡艱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安排,卻給我們記憶留下了什麼。奮鬥目標,是考一所牛掰的重點大學。
大學,用姜文的一部電影題目:陽光燦爛的日子。
高考填寫志願失誤(人生第一次為自己選擇就這麼失敗,呵呵...呵),進入一所三流大學,最初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瘋狂學習,然後考研(對不起,敲到這裡我笑了)。結果,周邊大伙兒都各顧個地找樂子,上網,打遊戲,找妹子...... 沒人在乎分數。每天上自習鑽圖書館的漸漸成了一個小圈子,被公認為是廢柴圈。我呢,有時過過廢柴的日子,拿個獎學金;有時,就在滾燙的火鍋,麻辣的小二,撩人的二手煙,和痞性的長髮中,找回了一些青春的感覺,當然也結識了第一個女朋友。
值得一提,大二時,遇到一名上一屆國貿專業的「前輩」,江蘇人,不止一次號稱要重振魯商文明。魯商哥哥經歷不凡,在大學本來是一名品學兼優的三號學生兼班長,結果一次和班裡混混的掐架中,大腿被捅了一刀,傷及大動脈,去了醫院差點被截肢,住院幾個月,曾寫死亡日記,由於打激素出院後人胖得走了形,給我描述,說他在其出院一剎那,「看到太陽是美好的,樹是美好的,護士姐姐也是美好的」,然後人就變了,開始做生意,在校外開廣告公司攬活,開始找女朋友在校外租房子......跟其偶然機會相識後,帶我折騰校辦網站,貼海報,辦講座,海報上授予我「IT精英」的華麗標籤(主要是看中我這個計算機系獃子會弄網站,按現在企業的分工來看,他負責市場,我負責技術)。當然網站辦好後,前輩轉眼就拉來了900塊的廣告,給了校團委一個小頭頭200,剩下的很果斷地繳了他在校外租房的房租,而且當著我的面繳的。所以我人生第一次有了給別人打白工的體驗。魯商大俠現在在哪混得如何不知道了,但我感謝這段經歷:1、知道技術可以換來錢。2、知道商人做事的思路是常人不一樣的。
如果說學校之前,同齡人所處的環境還屬於流水線模式,大家能選擇和發揮的空間大同小異,那麼到了社會,就像脫韁的野馬,情商智商逆商各種商各自發揮,萬類霜天競自由。
到現在過了十年,當時身邊的學霸兼乖孩子一類的,基本都在公務員、研發、科研所、銀行之類的崗位,選擇了穩妥路線,充當了各行業領導者的「三好學生」。
當然選擇無所謂好壞,社會其實需要大量這樣的人才才能穩定發展。但我性格里操盤慾望比較強烈,凡事比較排斥當旗子或者螺絲釘。這也是我結束十年打工生涯選擇創業的內在原因。可是長久以來一直思考,三好學生的思維邏輯是什麼?
價值評判標準來自外部評判
任何人做事都有一個動機和出發點,三好學生的出發點來自於外部的認可,因為一直以來得到父母表揚老師嘉獎親戚肯定的環境下形成的虛榮心(也可以叫做榮譽感),是根深蒂固的。這些人一般都比較敏感,臉皮薄,任何一個外部的不肯定都會對他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相比之下,集體里哪些處於不太受表揚的中間層,通常屬於中間平和層,因為努力也得不到這些外部虛榮(榮譽感)的澆灌,索性「既然沒有人表揚我,只好自己讓自己開心,向內尋找一些能讓自己持續快樂的東西」。當然還有一個極端,是一些處處受批評和不認可的群體,這些人因為長期受挫,價值觀可能走自卑、偏激、極端甚至反社會人格發展,當然不排除有些有性格的人因為提前脫離了傳統環境,提前開始了自我驅動的行為模式,反而大成。但在我看來,隨著行業分工的越來越細緻,第三種的失敗幾率比較大,一位日本待了很多年的朋友說,在日本任何一個行業都非常精細,要想沒有專業技能在日本生存,會非常辛苦。貌似在香港也是。
家庭、學校 是一種人造環境,裡面的獎懲規則是人定的,分數好——表揚,不逃課——表揚,不鬧事——表揚,總之就是你按照別人的規則來,遵守之,就能得到正激勵。
走入社會,走入工作崗位,十幾年閱歷告訴我,這裡的規則是什麼,是叢林,是江湖。
如一條小魚放入汪洋大海,優等生自然傾向尋找一處有清晰規則的庇護所,便於發揮本能,迅速摸清規則,適應規則,好好表現,得到領導認可,進入舒服模式。然而如果想要跳海搏殺一番成就一個事業,長久以來所秉持的「價值評判標準」會處處受到挑戰,碰壁甚至傷痕纍纍。
為什麼在規則清晰的環境中就能發揮自如,在江湖中就不行?
因為在自然界,沒有誰評判你的對錯,每一個選擇的對錯好壞都不再有標準依循,每個個體代表其本能意志,沒有規則,勝者為王。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刺客聶隱娘》真的很Cool
※中國大學慕課 使用體驗報告
※極限挑戰 | 起跑線六問,問痛了多少父母?
※因為「丑的代價是失去整個世界」,魯豫陷輿論危機
※25歲以後怎麼增長技能和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