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讀完《超預測》

十分鐘讀完《超預測》

預測不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天賦,它是一項可以培養的技能。

第一章 樂觀的懷疑論者:為什麼我們的世界需要預測

你我都是預測家。在考慮換工作、結婚、買房子、投資、推出新產品和退休時,我們的決定是以我們對未來的展望為依據的。這樣的展望即是預測。

關於黑猩猩的笑話

我的研究所顯示的是,在我提出的許多政治和經濟問題上,專家預測的平均水平比瞎猜好不了多少。然而,「許多」並不代表全部。在僅需一年時間即可驗證的超短期問題上,專家最容易做出準確判斷,當他們試圖預測更長時間之後的事情時,準確性就會下降,在3~5年的問題上,水平接近於擲飛鏢的黑猩猩。

懷疑論者

可預測性存在難於逾越的局限性。當今科學家的知識遠遠多於100年前的同行們,擁有的數據處理能力也遠勝於後者,可是對完美的可預測性的前景的信心卻小得多。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一個近乎軟弱無能的人的行為可能對世界產生連鎖效應,每個人因此而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在這樣一個世界,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深刻洞悉未來的觀點會使人誤入歧途。

樂觀主義者

然而,意識到可預測性的局限性是一回事,否認所有預測,視之為徒勞無益的行為,絕對又是另一回事。不可預測性和可預測性艱難地共存於構成人體、社會和宇宙的複雜的關聯繫統中。某事物的可預測性如何,取決於三個因素:我們想要預測的內容,預測的時間遠近,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進行預測。

關於預測的預測

如果戴維 ? 費魯奇是對的(我是這麼認為的),那麼未來我們必須將基於計算機技術的預測與主觀判斷結合起來。所以,現在是嚴肅對待這二者的時候了。

第二章 知識的錯覺:糟糕的預測與糟糕的決定

我們都是過快下結論,卻過慢改變結論。如果我們不仔細分析這樣的錯誤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就會一錯再錯。這種止步不前的狀態可能持續多年,或者一輩子。它甚至可能存在幾個世紀,醫學漫長而又心酸的歷史就是寫照。

盲人辨色

按照英國內科醫生、作家德魯因 ? 伯齊(Druin Burch)的評論,「多數醫學史極其可笑」。「它們詳細描述了人們自認為合理的治病方法,但幾乎完全沒有論述這些方法是否正確。」

無知和自信常常被認為是醫學界的特有形象。在外科醫生、歷史學家艾瑞 ? 魯寇(Ira Rutkow)看來,那些狂熱地爭論各種治療手段和理論的價值的醫生「就像是盲人爭辯彩虹的顏色」。

讓醫學接受試驗

隨機對照試驗的概念被醫學界接受的過程極其緩慢,直到「二戰」結束之後,醫生們才第一次嘗試嚴格的對照試驗。他們獲得了極佳的結果。

思考之思考

為了描述我們如何思考和決策,現代心理學家通常採用雙系統模型,該模型將我們的精神世界分為兩個系統。第二系統是我們熟悉的思維領域,它由我們選擇的所有關注點構成。與之相反,第一系統不為人熟知。這片區域屬於無意識感知和認知活動。

兩個系統不是隨意劃分的。首先啟動的是第一系統。它速度快,始終在後台運轉。如果有人提問,而你馬上知道答案,它就是從第一系統中彈出來的。第二系統負責審視這個答案。它經得起深究嗎?有證據支持嗎?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努力,所以做決定的標準流程是:第一系統首先得出一個答案,然後第二系統才能介入,審查第一系統的答案。

誘惑與轉換

我們可以將這種無意識的、幾乎完全不費力地思考世界的模式稱為「大腦的默認設置」。「默認」意味著我們可以按下開關切換到其他模式。但是我們做不到。不論你是否喜歡第一系統,它總是在運轉,嗡嗡作響,在意識的潺潺涓流下涌動,永不停息。

用視角來做比喻更合適。從我們醒來後目光越過鼻尖投向外部世界的那一刻起,光影和聲音就會流進腦海,第一系統開始工作。這種視角是主觀的,每個人具有獨一無二的視角。只有你能從自己的鼻尖看見世界。既然這樣,我們就稱之為「鼻尖視角」(tip-of-your-nose-perspective)吧。

眨眨眼,想一想

直覺產生的是謬論還是真知灼見,取決於你是否生活在一個充滿合理提示的世界,這些線索是你無意之中記錄下來的,以備未來之需。然而,問題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常常難以知曉什麼時候會出現足夠的合理提示,讓直覺發揮作用。即使條件明顯成熟,謹慎仍然是明智的。

鼻尖視角可以創造奇蹟,但也可能造成可怕的扭曲,因此,如果在做重大決定之前有時間思考的話,還是思考一下吧。而且,你還要做好準備接受這一事實:現在看起來明顯正確的想法以後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

第三章 一種評分系統:超預測是可以衡量的

判斷預測正確與否比通常人們所想像的要困難許多,這是我吃盡苦頭、從令人惱火的豐富經歷中得到的教訓。

「大毀滅…將會到來」

我冷眼旁觀,開始懷疑:無論發生什麼,這些專家都會熟練地淡化自己預測的錯誤,並且講出一段歷史,以表明他們一開始就預見到形勢的變化。國家安全精英與生活在近代科學興起之前的時代的知名醫生們非常相似,那些醫生也絕頂聰明,絕對守誠信。可是,鼻尖錯覺可以愚弄任何人,即便是最高尚的人、最聰明的人也無法避免,也許,他們正是特別容易被愚弄的群體。

判斷之判斷

預測應當使用語意清晰的措辭和時間框架,應當使用數字。還有一件事至關重要:我們應該有許多預測。

綜合分析吻合度和意志,我們就建立起一套計分系統,這套系統將全面反映我們對如何做一名出色的預測者的認識。有人說X事件的概率是70%,如果X事件確實發生了,則此人的分數將非常之高。但是,說X事件的概率是90%的人會拿到更高的分。再進一步,膽子大到正確預測X事件的概率為100%的人得到的分數最高。不過,驕傲自大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這套系統所使用的運算方法由格倫 ? W ? 布萊爾(Glenn W.Brier)於1950年創建,因此我們將評分結果稱為布萊爾得分。

數學的含義

記住,這項工作的整個目標在於判斷預測的準確性,以便我們能夠發現哪些因素在預測中發揮積極作用,哪些不發揮作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闡述布萊爾得分的意義,而這還需要兩個要素:標準和可比性。

專家的政治預測

預測問題的時間框架範圍從1年到5年再到10年,關注的話題也呈現多樣性,都是從當日的新聞中提取出來的,有政治和經濟的,也有國內國外的。我們的專家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他們在媒體或政府詳細闡述過的任何議題,這意味著,專家們有時會被要求對其專業領域內的問題進行預測。儘管這種情況不常見,但我們有機會看看真正的主題型專家和頭腦聰慧、知識淵博的外行相比,誰的預測準確性更高。

關於研究結果

現在我告訴你:專家預測的平均準確率大致和擲飛鏢的黑猩猩相當。

有兩組從統計學角度可以區分的專家:第一組成績沒能超過隨機猜測,他們的長期預測甚至「出色」地輸給了黑猩猩。第二組戰勝了黑猩猩。那麼,為什麼一組專家的結果強於另一組呢?決定因素在於,他們如何思考。一組專家傾向於圍繞大理念來組織思想,另一組由更加註重實際的專家組成。

我管大理念型專家叫作「刺蝟」,更注重兼容並蓄的專家叫作「狐狸」。狐狸打敗了刺蝟。之所以狐狸能贏,不是因為它像膽小鬼那樣,為求安全而在預測時給出60%或70%的概率,而刺蝟則大膽地報出90%或100%的概率。狐狸的勝利,是吻合度和意志的雙重勝利,他們具有真正的遠見卓識,這是刺蝟不具備的。

蜻蜓的複眼

多人集體預測的結果在準確性上向來強於小組普通成員的預測,而且經常準確性驚人。現在來了解狐狸如何做預測。他們運用多種分析方案,從多個來源挖掘信息。然後,他們整合信息,形成一個結論。總而言之,他們匯聚智慧。他們也許是獨立工作的個體,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大體上與高爾頓的「群體」沒有分別。他們整合不同視角及包含在其中的信息。唯一真正的區別是,整個過程只發生在一個大腦中。

來自數萬個獨特視角的信息流入蜻蜓的大腦,在那裡合成超強視野,使得它可以同時看清幾乎所有方向。長著蜻蜓複眼的狐狸是個雜交怪物,實際中當然不存在,只是一個比喻罷了,不過,它抓住了狐狸的預見能力強於帶著綠光眼鏡的刺蝟的關鍵原因:狐狸集合各種視角。

第四章 超級預測家:準確預測靠的更多是能力而不是運氣

對過程的問責:情報分析師被告知在進行研究、思考和判斷時應該經過哪些步驟,並且要嚴格遵守這些標準。舉例來說,考慮過其他假設嗎?尋找過相反的證據嗎?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但是,預測的關鍵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如何做預測」清單上的所有選項,而是要預見到未來。

抗拒萬有引力,但是能堅持多久?

均值回歸理論是檢驗運氣對成績的影響的必要工具。緩慢回歸現象說明該活動的結果主要是能力導致的,而快速回歸則是因為運氣佔據主導地位。

那麼,超級預測家在年復一年的比賽中表現如何?這是關鍵問題。答案是,難以置信地出色。例如,第二年和第三年,我們看到反均值回歸現象。它意味著,超級預測專家的成績可能很少甚至完全沒有運氣的成分。

第五章 超級聰慧?內部視角、外部視角與其他視角

思維懶惰的人很難有希望追上終生學習的人。歸根到底,真正重要的不是思考能力本身,而是使用它的方式。

費米方式

費米的理解是,通過分解問題,我們可以更好地區分已知和未知信息。因此,從黑盒子里取數字的方法,也就是猜數字法,並沒有被排除。但是,我們要在日光下進行猜測,這樣,我們可以檢驗它的合理性。最終結果一般比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時任何從黑盒子里蹦出來的估計值更加準確。

費米以預測準確著稱。他很少處理甚至完全不處理信息,經常像這樣做一些粗略的計算,然後得出某個數值。隨後的評估表明,他的結果準確性非常高。

從外部視角開始

你可能感到疑惑,為什麼首先要考慮外部視角。可以直接沖入內部視角,得出結論,再轉向外部視角。那樣做難道達不到同樣的效果嗎?很遺憾,是的,很可能達不到同樣的效果。這是一種被稱為「錨定效應」的基本心理學概念所導致的。

我們在做預測時,往往從某個數字開始,然後對它進行調整。這個初始數字被稱為「錨」。它很重要,因為我們通常不會對其進行調整,這意味著錯誤的錨很容易產生錯誤的預測。更糟的是,我們極易選擇錯誤的錨。

所以,一開始就考慮內部視角的預測者面臨的風險是被一個也許意義不大甚至毫無意義的數字所影響。但是如果這位預測者從外部視角入手,他的分析就會從有意義的錨開始。更多的錨賦予他明顯優勢。

內部視角

要做到對內部視角進行合理分析,應該有針對性、有目標,因為這是調查,不是閑庭信步。

我們可以對這些基本要素分別展開研究,尋找正反兩方面的證據,了解它們的真實程度,進而推斷出該假設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接著,我們依次探討每個假設。

假設與反面假設相結合

確定外部視角和內部視角,並且使二者相結合,這還不是終點,而是好的開始。超級預測家不斷尋找其他視角,整合到自己的視角中。

要求人們假設他們的初始判斷是錯誤的,然後認真思考錯誤原因,接著做出新的判斷,產生第二次預測,並與第一次相結合,僅僅做到這幾點,就能大幅提高準確性,使得第二次預測就像是其他人的成果。此外,要求人們在幾個星期之後再進行第二次預測,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這種方法以「群體的智慧」這個概念為基礎,被稱為「內心的群體」。

還有一種更簡單的獲取其他視角的方法:微調措辭。

蜻蜓式預測

忘掉思考兩次的老建議吧,超級預測家經常思考三次,甚至有時這只是進行深度分析前的熱身。

  • 人們應該考慮與自己觀念相悖的論據;
  • 關注與你意見不同的人,比關注與你意見相同的人更有用;
  • 改變想法是軟弱的表現;
  • 直覺是制定決策最好的指引;
  • 堅定信念,即便是不利證據出現在你的面前,也要始終不渝,這一點很重要。

對超級預測家而言,觀念是要接受檢驗對假設,而不是要護衛的珍寶。

第六章 超級寬容?像華爾街的數字巫師一樣

雖然超級預測家有時確實會運用自創的易於理解的數學模型,或者借鑒他人的模型,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們的大部分預測僅僅是認真思考和細緻判斷的結果。

第三種設定

關於可能性,阿莫斯認為,大多數人只有三種設定:「將會發生、不會發生和也許」。

石器時代的概率

三種意識設定造成的困惑是普遍現象。人們認為如果某件事情發生的概率為80%,那就表示它一定會發生。概率具有根深蒂固的反直覺天性,某件事發生的概率為80%意味著有20%的概率不會發生。

信息時代的概率

科學家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談論概率。他們喜歡不確定性,至少接受它,因為在關於現實世界的科學模型中,確定性是虛幻的。

如果一切都不確定,那麼我可以得出結論,兩種或三種意識設定有致命缺陷。是或否表示的是確定性,必須去掉。唯一保留的設定是」也許「,這是人們本能地想要避免的設定。

」也許「必須再細分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一種方法是使用模糊的字眼,例如」很可能「或者」不大可能「,但是我們已經分析過,這會產生危險的歧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科學家才會偏好數字。這些數字應該在預測者掌控能力範圍內進行合理的細分,也就是說,可以是10%、20%、30%……或者10%、15%、20%……或者10%、11%、12%……細分程度越高越好,但是顆粒度必須體現實際的差別,這意味著,預測概率為11%的結果實際發生頻率確實比12%的結果低1%,比10%的結果高1%。這種複雜的意識設定是概率思維的基礎。

對我們而言,概率思維與更容易出現在我們腦海里的兩種或三種意識設定相比較,就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鳥與魚。它們建立在對現實的不同假設和不同處理方法的基礎之上。熟悉其中一種思維方式的人可能會感覺另一種方式極其陌生。

超級不確定性

對不可簡化的不確定性的認知是概率思維的核心,而評估不確定性是一項棘手的工作。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我們要利用哲學家所提出對「可認知的」不確定性和「偶然遇到的」不確定性的區分方法。所謂可認知的不確定性,指的是現在還不知道但至少理論上可知的不確定性。而偶然遇到的不確定性,指的是不僅現在不知道,而且是不可知的。

但是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預測者越傾向於命中注定思想,預測的準確率越低。或者,從正相關關係來說,預測者越支持概率思維,準確率越高。

第七章 超級新聞迷?如何像蜻蜓的複眼一樣敏銳

超級預測的方法與數學畫(色塊畫)的畫法不同,但是超級預測家經常用與之相似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這種方法,即: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為若干部分。儘可能明確區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認真考慮所有的假設。借鑒外部視角,把問題置於比較視野下,淡化其特殊性,同時將其作為廣泛的同類現象中的特例進行處理。然後,通過內部視角分析問題的特殊性。此外,還要研究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有哪些異同,特別是要注意預測市場和其他吸取群體智慧的辦法。綜合所有視角,形成自己的判斷,要像蜻蜓的複眼一樣敏銳。最後,儘可能精確地表述你的簡介,運用細分概率作為結論。

預測不同於彩票。彩票是這樣的:買了,沒中,扔掉,繼續買,直到中大獎。而預測是建立在現有信息基礎上的判斷,如果信息發生改變,預測也要相應地變動。

過猶不及

讓你脫穎而出的做法是,正確判斷微妙的信息,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你才能比別人更快猜出最終的結果。

預測者完成初始預測後,面臨兩種危險。一是沒有給予新信息足夠的重視。這是反應不足。二是對新信息反應過度,過度解讀它的意義,調整預測的幅度過大。

明托隊長

現在我們掌握了勝利公式:大量的小幅更新。依此行事,你很快就會在預測比賽中取得佳績,對嗎?我倒是希望這麼簡單。不過,它不是能打開所有鎖的萬能鑰匙。有時使用這種方法恰恰適得其反。

我理解有人渴望找到防止錯誤的規則來保證結果不出問題,這是刺蝟型評論員及其錯誤的確定性對我們的致命吸引力的根源。這裡沒有什麼魔法公式,只有明白無誤的規則和諸多告誡。超級預測家知道這些規則,但也明白,運用它們需要細緻入微的判斷。他們寧願違反這些規則,也不想交出一份簡單粗糙的預測。

第八章 永遠的貝塔:超級預測家是如何煉成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努力的結果,自信可以通過「成長」達到願意努力工作和學習的狀態。要成為一流的超級預測家,成長型思維模式必不可少。

總是在顛覆

「總是在顛覆」的約翰 ? 梅納德 ? 凱恩斯有一個沒有被顛覆的信念,那就是他可以做得更好。失敗並不意味著他的能力已到極限,而是意味著他必須努力思考,然後再一次嘗試。「嘗試、失敗、分析、調整,再次嘗試」,凱恩斯永不停息地重複著這些步驟。

凱恩斯的高度是大多數人都達不到的,但是上述過程,「嘗試、失敗、分析、調整,再次嘗試」,是所有人的基本學習方式。

嘗試

要學會預測,就必須嘗試預測。閱讀預測相關的書籍不能替代實踐經驗。我們需要「隱性知識」,這種知識只能來自千辛萬苦得來的經驗。

失敗

不是所有的實踐都會提高技能,必須是合理的實踐。你需要知道應該注意哪些錯誤,最佳的實踐到底是哪些。有效的實踐還需要明確的、及時的反饋。

分析和調整

一個問題無論何時結束預測,超級預測家都會敏銳地想出提高預測水平的方法,一如他們能夠敏銳地判斷出之前自己的表現如何。通常,事後剖析要像考慮初始預測時那樣認真仔細、勇於自我批判。

韌勁

韌勁是對長期目標的充滿激情的堅持不懈,即便面對挫折和失敗也不退縮。它與成長型思維模式一起成為個人進步的潛在的力量。

第九章 超級團隊:從愚蠢團隊到智慧團隊

團隊有可能產生可怕的錯誤,也可能做出敏銳的判斷,並且共同完成僅靠個體無法完成的工作。管理者關心的往往只是正面或負面結果,其實他們需要關注兩方面結果。

組團還是不組團?

最終,我們選擇組建團隊來開展研究,這有兩個理由。其一,在現實世界中,未經過與他人討論就進行重要預測的情況很少見,因此,在現實中想要更好地理解預測,就需要用團體思維更好地理解預測這門技術。其二,好奇心。

超級團隊

超級團隊是怎樣做到如此出色的?他們的訣竅,一是避開極端的團體思維和互聯網論戰;二是培養這樣的微型文化:鼓勵隊友懷著尊重對方的心態相互質疑,敢於承認無知,大膽請求幫助。

第十章 領導者的兩難抉擇:如何成為超級領導者

這看起來像是嚴峻的困境。領導者必須是預測者,同時也是領導大家的人,可是,似乎其中一個角色成功所需的因素會阻礙另一個角色的成功。

毛奇的遺產

在戰爭中,一切都不確定。戰場需要會思考和獨立行動的戰士,他們可以巧妙地、果斷地、大膽地利用任何局勢,他們知道,勝利有賴於每個人的努力。

我喜歡艾森豪威爾

「大膽行動應該是正確行動,如果行動本身是錯誤的,就不能稱為大膽行動。」領導者「必須制訂正確的行動計劃,然後大膽執行」。領導者的平衡能力達到什麼水平決定了他們的組織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建立超級團隊,這些團隊又可以在整個指揮系統複製這種平衡藝術。

企業的任務導向指揮系統

我們讓員工知道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實現的目標,但是—這個但是非常重要,我們不告訴他們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特殊的謙卑之心

保持明智的謙虛的人認為,現實世界極其複雜,認清事物真相始終是一項永恆的挑戰,所以人類的判斷一定錯誤百出。

補充

無法理性應對不和諧聲音的預測者在與他人對抗的過程中可能會犯下最嚴重的預測錯誤:低估對手。道德和能力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第十一章 真的如此出類拔萃?黑天鵝事件也可以預測

某些超級預測家如此擅長通過第二系統來糾正思想,例如冷靜下來從外部視角看待問題,以至於這些技巧已經成為習慣。事實上,它們現在已是第一系統的一部分。這聽起來也許有些奇怪,但它並非不可思議的過程。

黑天鵝出現

也許我們沒有證據證明超級預測家可以預見「9 ? 11」恐怖襲擊那樣的事件:但是我們確實有一大堆證據表明他們可以預測下面這樣的問題:如果塔利班拒絕交出奧薩馬 ? 本 ? 拉登,美國會威脅動用武力嗎?塔利班會同意美國的要求嗎?本 ? 拉登會在美國入侵前逃離阿富汗嗎?通過這樣的預測可以預見「 9 ? 11」恐怖襲擊之類的事件的結果,而這些結果正是構成黑天鵝事件的要素,如果超級預測家能夠達到這種水平,我們就可以預測黑天鵝事件。

求同存異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只是從大量可能世界中以近乎隨機方式出現的。細細思量歷史如何演變出無數不同的結果,現在又如何孕育無數不同的未來,就像思考銀河系中已知的1000億顆行星和宇宙中已知的1000億個星系一樣,讓我們產生了深層次的謙卑之心。

通過巨大努力,至少在某些真正重要的發展趨勢上,人們可以得出準確的預測。誠然,面對萬事萬物的龐大體系,人類的預見能力微不足道,但我們完全不必去嘲笑之,因為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這樣微不足道。

第十二章 接下來做什麼?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對無限未來的模糊預測沒有意義。不清晰的概念永遠不可能被證明錯誤。只有當我們的想法被明確地證明錯誤、我們無法再否定這一點時,我們才會調整自己的世界觀模式,形成對現實世界更清晰的認識。預測、評估、修正,這是改進預測的最確定的路徑。

「誰—誰」現狀

「誰—誰」從字面上看,這是列寧所說的下面這個句子的簡寫:「誰來統治誰?」爭論和論據只是可愛的裝飾品,真正重要的是無休止的鬥爭,大家都想成為第一個誰,而不是第二個。這種觀點認為,預測的目標不是看清未來,而是增加預測者本人及其所在集體的利益。

不過,在放棄努力之前,請記住,列寧的觀點有些武斷。誠然,人們希望獲得權力,但是他們所珍視的不只是權力。這一點會產生重大影響。

變革

從這個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基於數據的預測並非從石頭縫裡蹦出的猴子。它是傳統決策方式向著定量分析的廣泛而又深遠的變革的又一次體現。

當然,這項改革舉措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就無法繼續推行下去。不過,這仍然是了不起的可喜變化。長期而言,歷史終歸會站在我們一邊的。

人文主義者的反對

數字是好東西,並且有用,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不要過分迷戀它們。

但是,不要認為,因為得分系統需要微調,所以它算不上大的進步。請想想飽受詬病的消費者信用等級系統。幾十年前,信用評分還未出現時,信貸員隨意決定是否給你貸款,你的命運取決於能否讓他們想起某個熟人,他們前一晚的睡眠質量如何,或者,他們是否刻板地認為你是「混日子的黑人」或「不負責任的女性」。信用評分也許絕非完美,但也是巨大進步。同樣,雖然我不能宣稱我的得分系統完美,但它在判斷預測者的能力方面也是一次重大進步。

重要的問題

這樣看來,大問題顯然可以分解成許多小問題。如果我們提出了很多相關的小問題,最終就能得出大問題的答案。

最後一個點子

當「凱恩斯主義者對陣緊縮派」這樣的爭論出現時,主要人物可以藉助得到信任的第三方的幫助,共同努力來確定他們的分歧所在以及哪些預測能夠有效地檢驗他們的分歧。關鍵在於精確性。一方面,緊縮派認為某項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凱恩斯主義者認為不會。但是,通貨膨脹會達到什麼程度?評估標準是什麼?持續多長時間?討論的結果應當是一個將模糊性降至絕對最小值的預測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認認真真地給預測評分。

?

點擊查看原書


推薦閱讀:

書評 | 死本身並無意義,但是思考死對於人生確有價值——《靈魂只能獨行》
《鹽》:人生百味始於鹽
知識城堡: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書評:雜草的故事
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感想

TAG:豆瓣讀書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