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一、名人解讀

1、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筆觸始終緊貼苦:難的大地和賤如草芥的底層人群,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絲而蕩氣迴腸,主人公常常走投無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這是劉震雲迄今最成熟、最大氣的小說。

  ——著名評論家 摩羅

2、這部小說仍然保持著劉震雲奔放的想像力和不羈的風格,用不同時代的兩段故事和具有血緣關係的不同時代的普通人的命運,講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歸」的大主題,由此試圖追問橫在東西古今之問的現代中國的「大歷史」。

  ——著名評論家 張頤武

3、讀《一句頂一萬句》,常想到《水滸》,千年以來,中國人一直在如此奔走,這種眼光是中國小說的「國風」,「國風」久不作矣。

  ——著名評論家 李敬澤

4、這是注重人性的細微神經和生活的內在肌理的文學書寫,而語言本身就含帶了意味,言況本身就體現了審美。小說何以是語言的藝術,劉震雲的這部作品既是一個個人化的闡釋,又是一個典型化的示範。

  ——著名評論家 白燁

5、閱讀《一句頂一萬句》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們不斷地在《論語》和《聖經》之間徜徉,在與神對話還足與人對話的千年思考中徘徊:與神對話的西方文化因為神的無處不在而愉悅;與人對話的農耕文化卻因為人心難測,而使我們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獨」。

  ——著名出版人 安波舜

6、洋洋洒洒幾十萬字,生動地刻畫出中國人的生存境遇。與外國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不同,中國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不是宗教而是語言。這部稍嫌瑣碎的小說,用不斷出場的人物來說明,在中國,語言是一個人氣脈里最厚重的東西。語言這個東西的順暢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緣,不能靠愛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級劃分,甚至連機緣也靠不上。所以,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被語言削薄了身子,變成一個孤獨的手掌,盡其一生都在尋找能夠覆蓋自己手掌上孤獨紋路的另一隻手掌。《一句頂一萬句》試圖從以楊百順為首的小人物的命運變遷中去尋找破解孤獨的鑰匙,而一個又一個不斷出場的人物故事只是把這個尋找鑰匙的機會圍成了一個圓圈,真正的鑰匙在圓圈中間。

——著名出版人 馬雲鶴

二、讀者書評

1、讀者「熊阿姨」:書里的人物都親切,好像小時候聽媽媽講姥姥的故事。回到循環的人情世故,村莊和田野都裝著小人物們類似的命運。北京的凌晨相比之下寡然無味,書里最遼遠的一樁孤獨,就是巧玲「一夢醒來,窗外的月牙,映在棗樹的樹杈間。」

2、讀者「死神的輓歌」:劉震雲最常用的句式:「(某件事)不是因為...,也不是因為...,而是因為...」,這一下就扯出了好多事,帶出了好多理。這些理看著挺繞,挺扯,但細想起來,還真是這麼回事。這也正是本書的主題:一個理看起來一句話就能說清,但放到真實生活中,可能一萬句話也說不清。所以,要找個能說上話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親人),真是太難了。吳摩西半生坎坷,看著處處占理,卻處處說不上話,一直在人生路上奔波,只知自己叫什麼,從哪兒來,卻不知要到哪兒去。牛愛國是吳摩西的翻版,表面上看一個出延津,一個回延津,但實際上都走不出心靈的困頓。

3、讀者「southstarj」:讀著讀著,心裡一陣苦澀。本以為我們的苦只和我們這一代有關,原來從古至今的中國人,時代雖然變了,但是從根兒上苦的都是一個東西。中國人一輩子活著老是這麼苦,圖什麼呢。

4、讀者「Leiou」:非常親民精彩,對中國老百姓的小九九和繞彎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力,讀來輕快幽默,非常喜歡,前半段像在看一部精彩的喜劇。後半段的尋親路也很不錯,似乎有很多歷史,但人終究是活在當下和未來的,往前走吧,青年!

5、讀者「荒人」:一個人的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遇見說的著的人。最大的不幸就是遇見了說不著的人還陰錯陽差傍在了一起。但是即便遇見了說的著的人,也不會一直說的著,人是會變的。

三、經典語錄

1、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2、世上的事情,原來件件藏著委屈。

3、我活了七十歲,明白一個道理,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我還看穿一件事,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

4、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5、孩子,頭一回我不以主的名義,以你大爺的名義給你說,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

6、順著你說的人,心裡就是憋著壞。

7、世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你讓別著心了。


推薦閱讀:

分享一本好書
書單來了 | 適合一天讀完的5個精彩短篇小說!
閱讀《安娜·卡列尼娜》後帶給你哪些感悟?
《皮囊》-讀後感
與微博比較,看書有哪些優點?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