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水稻是怎麼種植的?

傳統農業水稻是怎麼種植的?

四季家鄉美景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b0344ipxl04.html

weixin.qq.com/r/QTkcBPP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在這地大物博的國家中,農業的作業方式也會隨地域地貌的變化而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下面就快速而複雜的給您列舉出來。

PS:水稻的種植分直播和移植兩種方式,那為什麼大多數人採用是的移植呢?我們來分析下這兩種方式的優缺點。

1.直播(不是現在的視頻直播哦)

所謂直播就是直接把發好芽的稻種直接均勻的灑到處理好的稻田裡,民間常說的「打撒谷」。

優點:秧苗不易受損,不存在返青,省時省力。

缺點:秧苗的抗風性較差,由於南方雨水颱風比較多,水稻在抽穗後植株易倒;另外就是直播的田生長期間比較多雜草,而且生長不均勻還要補插空缺,不便於後期管理。直播發棵率很低,需要的肥料也比移植的多,成本加大。植株密度容易過大,會造成減產。

2.移植(插秧)

優點:能夠按人們的意願,按高產的標準要求進行操作,具有人為控制的優勢,容易做到減輕植傷、深度適宜、行直穴勻、不重不漏的作業要求方便田間管理。

缺點: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下面我們針對我們常見的移植(插秧)進行概述

一.水稻的種植

水稻的種植我們將分為播種、移植、管理、收割4個階段來表述。

1.播種(5月份)

播種前期工作要做好,稻田在經過一個冬天的育肥,是時候要喚醒它的神奇了。

a.犁田----把金屬或木質犁扎入土內,通過牛的拉動將土翻過來。

b.耙田----通過鑲嵌在木框架上的金屬耙刀把犁翻上來的大塊土塊打碎,以便稻種的生根發芽。最好玩的就是人站在上面,像衝浪一樣。

c.下種----稻種必須要在水裡泡濕發芽後才能灑到田裡,灑上肥料用平板木推撫平蓋住稻種。

d.育苗----禾苗需要一個月的育種維護才能移植,過程中需每天去育種田查看水位,水位不能搞過禾苗的三分之二。

2.移植(6月份)

a.拔秧苗----秧苗經過一個月的生長終於可以移植了,拔秧苗是個技術活:拔時手要有寸勁,秧把捆紮是一根稻草。拔秧捆紮洗泥一氣呵成。

b.插秧----插秧看著簡單,其實是最考驗你體力和判斷力是活。在保證行距不歪的前提下往後退著走,怎麼不一屁股坐到田裡就看你自己的體力了。

3.管理(7/8/9月份)

田間管理是最耗時耗力的階段,一年的收成就看你的管理水平了。我們平時所說的有機大米,就跟田間的管理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有機種植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區別)

a.稻飛虱----是水稻主要病蟲害,要嚴控它的生長,要不然水稻的葉子會被它弄死,導致水稻減產。

b.稗子----稻田裡主要雜草,它不去除會跟水稻搶養分,嚴重的也會對水稻造成減產。

c.車水----以前沒有抽水機的時候就靠這車水機人工抽水,以免稻田乾涸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影響。

4 . 收穫(10月份)

水稻從收割到脫粒,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地的脫粒方式。

a.收割----傳統的收割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人工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下來。

b.抽打式脫粒----這種脫粒方式大多出現在山區梯田交通不便的地方。由於山區土地數量有限,水稻種植量比較少,所以可以抗上大木桶直接到田裡邊收割邊脫粒,水稻的種植量基本上可以滿足自己一年的食用量。

c.連枷抽打脫粒----連枷是一件古老而又有技術含量的工具,利用槓桿原理的帶動,使竹竿頭部的擊打竹板產生旋轉,利用旋轉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對相關農作物進行擊打(中心學過的物理知識基本上都用上了,感覺好高科技)。這種脫粒方式基本上是全國各地都有,針對水稻產量不是很多的地區使用。

d.半自動機械脫粒----這也就是民間常說的腳踩式打稻機。利用腳踩踏板上下運動通過金屬傳送臂對架在木箱上的木桶產生旋轉,在木桶壁上按上金屬擊打樁,通過金屬擊打樁的快速運動對稻穀進行擊打脫粒(解釋的不好歡迎指出)。這種脫粒方式大多出現在平原水稻產量比較大的地區,工作高效。

e.石磙碾壓脫粒----在機械還沒出現的時候,由於水稻產量大,所以脫粒的工作量就很大。通過專門的曬穀場(我家那邊叫稻床)把稻穀均勻平鋪在地上,利用牲畜拉動石磙對地上的稻穀進行碾壓。石磙一般邊緣做成有稜角的正八邊形,一頭大一頭小方便轉彎。

f.扇車去雜----扇車這個老物件能完美的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扇車的構成是由右邊的風箱(風箱由搖把和扇葉組成,通過搖把的轉動使風箱內的扇葉產生轉動)、中間的漏斗進料口(漏斗下面有個調節漏斗流量的卡槽)、下面的出料口、左邊是雜物出料口。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原理讓稻穀和秸稈雜物從出料口自由下落,轉動風扇通過風力將質量輕的秸稈雜物吹到左邊的雜物出料口(風扇不能搖的太快,要不然會把稻穀也吹走),剩下乾淨的稻穀掉進下方的出料口。

g.拋灑去雜----這種去雜方式受天氣的影響比較大,基本上是天晴有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基本原理跟扇車去雜差不多)。

h.晾曬----剩下乾淨的稻穀就可以進行晾曬了,值得一提的是晾曬時所使用的工具都比較特別,基本上這些工具就是對稻穀的晾曬而專門製作的。有把稻穀攤平的木推、翻曬時用的木耙、堆積用的拉鍬。有機會給大家專門列舉一下。

二.稻穀的加工

傳統農業稻穀的加工方式基本上都是舂米,不同的是舂米方式的不同。

ps: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藥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我們吃的白米,過去都是由農民把稻穀礱去殼後,將糙米放在臼里,用木棍或木頭上裝上園石,稱臼柱,一人或兩人用力對打,就會分離糠和米粒,使糙米變為白米,古代不叫打米,叫舂米。

a.木桶舂米----通過木棒搗入,使稻殼與木棒、稻殼與稻殼之間產生摩擦擠壓,從而達到去殼的目的。

b.腳踩碓舂米----利用槓桿原理使較重的木柱抬起砸入稻穀內,從而達到去殼的目的。

c.水車碓舂米----利用水流流動的動力驅動擊打杠上下運動,從而達到擊打去殼的目的。

d.石碾去殼----利用石碾的重量,對稻穀進行碾壓,石碾上的槽軌防止米粒被碾碎。

e.篩子去雜----利用物體的形狀大小,通過篩子上的孔洞對兩種不同的物體進行分離。

f.簸箕翻顛去雜----利用物體翻起時產生的風力,把輕質量的物體吹走。

g.扇車去雜----原理同稻穀去雜。

隨著中國近30年的極速發展,傳統農業對大米的加工方式也被現代機械化所替代。傳統工藝在消失,留下的是我們小時候喝米湯時留在唇齒間的那種米香味。過去的貧窮固然不能回去,但傳統的技藝還需傳承。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各路朋友給出建議!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關注微信號回復「大米」,看我們總結的如何鑒別優質大米。

weixin.qq.com/r/QTkcBP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Plant Cell∣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卜慶雲課題組發文揭示水稻角質層蠟的生物合成新途徑
最後的守稻人
為什麼華北沒種水稻而緯度更加高的東北種水稻呢?

TAG:農業 | 水稻 | 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