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如何布局產業互聯網新格局!
來自專欄 金融大咖說
「許小年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好,轉型不是轉行,而是經營模式要轉。不是一窩蜂的都去玩什麼大數據。轉型是提升本業的級別,轉經營方式和發展思維。工具才是互聯網。」
從深耕保險行業到如今開拓產業互聯網新領域,北京亦庄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股份公司總裁畢闖將人生演繹得愈發精彩。
他堅信,產業互聯網必將形成燎原之勢。
互聯網經濟已經開始從「C」時代逐步過渡到「大B」時代,產業互聯網正在通過製造業B2B,形成現代工業化生態體系,這也是改變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2015都在成為國家戰略,產業互聯網是支撐和打造新產業生態的藍海,也是改變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挑戰的唯一選擇。
當前實體經濟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呢?我們定義的兩化融合,即新產業化與互聯網化在一個生態體系的高度上洞察產業和互聯網的1+1>2,今天就跟著金牌顧問一起來聆聽畢闖的獨到見解和乾貨分享吧!
一、緊跟未來趨勢,投身產業互聯網
談及與產業互聯網的牽手,畢闖坦言純屬機緣巧合。
因自身興趣追求,離開保險業的畢闖,原本打算放慢節奏,一心去實現幾個「一百」計劃:每天跑10公里堅持100天、看100本國內外原著、到最貧窮的地方教書100天……正因為喜歡研究的天性,讓畢闖看到了產業互聯網這片還未被大肆開墾的處女地。
在他看來,電商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電商少了實體經濟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實體少了電商就又回到雞毛換糖、走街串巷的時代。縱觀德國的工業4.0,美國工業化,再到中國的2025製造強國戰略,產業一直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
人無法脫離社會,人的社會性需要時刻體現出來。
亦庄經濟開發區進入了高速轉型期,產業互聯網成為了第五大創新中心,在這一布局的過程中,亦庄開發區是高端製造業的高地,卻是互聯網的窪地,亦庄本身有很好的產業基礎,如果耦合的好,必將成為中國的2025計劃熱點。所以畢闖當下就建議成立一家產業互聯網企業,並創新的構建四位一體的架構。
今年1月,北京亦庄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正式成立;6月,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開業盛典在北京亦庄成功舉辦,作為北京經濟開發區第五大支柱板塊,研究院已然成為亦庄產業互聯網的創新中心,未來還將持續致力於產業重構的創新、顛覆,和思維超越。
二、產業互聯網戰略體系如何搭建?
1.政府推動、智庫唱戲、企業運作
產業是一個大篇幅的文章,必須基於政府引導和推動,這本身也存在創新和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在這一領域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非常關鍵。產業生態化並不能完全靠政府拉郎配,而是基於市場規則和互聯網手段,這隻手的力量同樣重要。
產業化是一個大的鏈條,是國家戰略,也是國家隊的比賽,需要智庫「唱戲」,這正好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
通過商業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高效運,首先形成了主體優勢,當然這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矛盾:政府推動的強勢,智庫研究的脫離實際,企業過分追求效益,這些有利的和不利因素放在一起,正好可以激蕩出新思維、新模式、新業態。
畢闖認為真正的產業融合必須把三者實踐起來,要找到一條既符合國家戰略,又能推動市場運作的和諧之路,這是他成立研究院的初衷。
在公司的主體形態上,畢闖更偏向於股份制,混合型的投資人屬性便於解決各種主體的機制碰撞,機制本身就是產業化的一種表現,兼顧國家戰略,推動了產業變化,做出產業轉型的示範。
2.堅持三創三化
2025製造作為國家戰略目標,在這場國家級的競賽中殺出重圍,搶佔第一製造強國地位,必須超常規發展,畢闖強調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必須堅定三創三化,三創即創新、創造、創業;三化指簡化、轉化、孵化。
(1)三創:創新、創造、創業
「產業互聯網本來就是一個創新的事兒,未來2025以後想跟德國、美國競爭,想成為國際現代工業體系的老大,一切的過程都需要創新。」 產業雖然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是我們國家的經濟支柱,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與互聯網相隔甚遠,如何真的做到互聯網+絕非易事。
第二個就是創造。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想要的就是跨界共生,而跨界共生唯有「消滅傳統產業,重構新型產業」。產業互聯網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考。
最後一個「創」就是創業。創業應該創造一種新的業態。它包含兩層含義:一、建立一個新的公司,以往還沒有專門研究產業互聯網的企業,迎合市場需求就必須有這類新事物的誕生;二、國家2025戰略中的定位和角色,這是一個國家級別的雲圖。
「三創」要求一切從零開始。
(2)三化:轉化、簡化、孵化
與「三創」相對應,畢闖還提出了產業互聯網必須幫助經營實體、經濟企業實現「三化」,這是一種使命和責任,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不知道怎麼轉,不清楚往哪裡轉?
畢闖對此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認為轉型不是簡單的轉行,而是企業內部元素的轉換,實現這種轉換的工具就是互聯網,依靠開放的市場,也包括技術、資金和人才市場,雖然當前我國的產業發展比較落後,但是互聯網發展速度卻是領先的,是唯一拿得出手的。所以要用互聯網的手段幫助這些企業團結起來,逐步形成上下游供給關係,形成產業化生態。
企業轉化不是簡單的扶持,而是科技融入,互聯網提供了更多選擇,製造業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己的生態圈,將科技和生態關係植入進去,再以新的形式轉化出來,這才是當務之急。
第二個是「簡化」。就目前來看,很多傳統企業存在這樣的問題:大而全,但實際的勞動效率並不高。這種潛在的危機可能短時間內不會暴露,抵擋L形經濟時就會發現原有模式撐不起成本,競爭力也就隨之下降。這個時候就需要簡化,用互聯網共享讓這些企業的核心產能加大、利潤加高。把企業共用的部分剝離出來放在互聯網這一平台上,優勢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畢闖坦言,趨勢一定是1對1干不過1對多。
「孵化」就是要解決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品的創新初期壓力,自然界的生態圈,主要分兩種形態,要麼當食物,要麼被人當食物。生態是循環的,而人是這裡面最大的巨無霸。與自然界生態不同,畢闖認為產業生態不允許有巨無霸的存在,它講求的是多樣性,就像一條企業鏈上有配套做零件的,有做市場的,有做研究的。
在整個生態建立的過程中,配套的設備就需要在現有企業中去找,進行孵化和升級。比如晶元8.9到9的最後一公里非常難,本身它的側面還有產業鏈,從基礎研究、教育、基礎演算法等,這個戰線很長而且短期效益不明顯,所以容易造成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這對新產業的影響是致命的,這就需要引導資金去做一些孵化企業,從而實現未來新產業形成。
三、產業互聯網如何唱高調?
(北京亦庄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股份公司)
產業互聯網,縱向是構築依存性產業鏈,橫向涉及到眾多行業,畢闖強調2025戰略,產業互聯網必須要高調推進,全力發展。
1.情懷高於利益
在唱高調的路上,畢闖運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貓不能因為老鼠多,就變成老鼠,它還得是一個貓!當前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階段,即使當前中國的技術競爭力在世界上稍遜一籌,但這個事還得有人干,賺錢是次要,該有的情懷還是應該堅持。亦庄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作為國家戰略生態圈中的一員,首先是使命感,堅持創辦的初心是最重要的。
2.實現兩業融合
中國的產業發展速度和互聯網發展速度還沒有達到一致的節奏,但實現兩業融合卻是產業發展的要害環節。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在世界上是領先的,相對產業的發展落後,畢闖認為做好兩業融合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戰略。
目前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的重點就是做好兩業融合,這不僅僅是指製造業、基礎行業和未來的信息產業要實現互聯網化,新型的高端製造業、大健康、大醫療、大教育產業更是要實現智能互聯網化,通過產業互聯網的融合,中國的產業才能進入智能化工業時代。
需要製造一個工業體系互聯網,一方面通過網路連接容易形成生態化,打開企業的牆,另一方面互聯網就是國際化,它能更好地促使國內與國際接軌。
3.形成三個高地
除了兩業融合,畢闖坦言「三個高地」也是目前國際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在做的工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們不生產,我們組織生產」。
第一個高地是理論研究高地,也就是說戰略要遠,就像太陽,雖然你永遠夠不著,但它會指引著你前進。現在很多機構定戰略定的太具體,它更像是一個戰略目標,而不是戰略,所以經常動搖。
第二個高地是產業發展高地,這就相當於要在亦庄形成幾個核心產業。這和修多少高樓、搞多少會展中心沒有關係,只有當你的配套工業全都實現集群效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高地。
最後就是技術創新高地。實現起來可能比較吃力,但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會最終把它吃透。
畢闖坦言,當前是一個全世界產業精英參與的盛宴,亦庄終究會變成國際化的產業基地。
他的願景就是到2025年,亦庄能夠如今天美國的聖地亞哥和德國的萊比錫一樣,成為一個國際概念,提到它,就知道中國的產業互聯網創新聚集地在哪裡,這就是「三個高地」的真正含義,這可能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
4.堅持「四位一體」模式
和中國傳統的雙輪驅動思維不同,畢闖強調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要求的是四輪驅動,也就是所謂的「四位一體」模式。其中,這四個輪子主要指平台基金、企業生態聯盟、產業研究院以及平台公司。
首先,產業的發展,金融驅動的效應不可缺少;其次,產業的興起最需要一批人實踐示範,釋放好處以後才能帶動另一批人進入;同時,還需要專家去研究,制定體系化的標準,指引方向和路徑;最後,一切的努力不能構築在沙灘上,公司的運營、實踐、存活、促進、連接都需要依靠平台的力量。
從一開始,產業互聯網就需要立足高起點,做所有產業互聯網要素的集成,使它成為四位一體,而「一體」又是重中之重。畢闖堅信這樣的模式創新前無來者,可能也是鮮有後者。
他還特別指出,在四位一體的產業互聯網發展中,有兩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政府堅持下去的決心,還有一個是基本形成完備的市場要素,再用互聯網方式整合起來。
四、中小企業三大短板
截止到現在,亦庄有一萬五千家企業,核心區大概六千多家,統觀這些企業,畢闖發現他們存在三塊不可僭越的短板,這就更加重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需求性。
首先,這些企業往往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他們長期固定在一個模式,很難去實現技術轉型。比較多見的就是兩家同類的企業,即使眼下競爭激烈,但雙方都不會輕易去實現轉型,往往認為不轉還能活得久一點,一轉就必死無疑。這種低抗風險能力,使得企業在發展上很難有一個大的跨越。
第二個是沒有科技創造力的積累。傳統的中小企業一般只看重眼前的訂單,很少會去花時間在產品開發、科技研究上,在科技創造上的重視度一直比較匱乏。這類企業融資一般有三個用途:即還貸、還債、還工資。對於技術的投資比較吝嗇。
第三,中小企業從來沒有建立起過產業發展的金融。
這三點導致當前解救中小企業的任務迫在眉睫。讓它活過來的唯一辦法就是用互聯網方式來解決,讓它形成生態。這就是「產業互聯網」的真正意義所在。
畢闖坦言發展產業互聯網任重而道遠。新的時代,會很快會被更新的時代打破,未來智能時代的發展可能會遠遠超出我們原來的想像,但是,他相信:中國的深化改革會給中國產業化發展帶來更積極的意義。
文好貸金牌顧問部 沈莎莉
推薦閱讀:
※一名技校生的轉型之路
※2018年,中小創的長線了解一下
※交易者的開篇——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二千多年前齊桓公玩的那才叫金融戰
※怎樣看待銷售這個行業?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