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庭教育太含蓄

中國的家庭教育太含蓄

最近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像小學生的日記本,假如我是傅聰或者傅雷的老師,一定在下面寫一行大大的評語:日記,要記錄日常生活,但不是讓你寫流水賬。書中最多提及的就是藝術和做人,每當我看到傅雷對兒子書信上的諄諄教導,便有種老學究在教育學生的感覺。我女朋友的老爸是一名人民教師,曾經有一次我趁她不注意,瞟了一眼她跟他老爹的聊天記錄,其中有一句讓我驚掉了下巴。

「趁天氣未冷可回家一趟」

……

翻譯過來就是:天氣馬上冷了,我們想你了,你啥時候放假啊?回來呆兩天吧!我現在就用傅雷來調侃我女朋友。

但是隨著讀這本書的深入,讓我慢慢的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可能中國的家庭教育往往缺乏這種直白,相反其中夾雜了太多的含蓄。當你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的時候,恰好你的對手比你發育的略早,你的腰還沒有人家的胳膊粗,放學哭著回家了。

老媽見了就說:哎呀,寶貝兒,受什麼氣了?咋還被人家打哭了呢?這個小王八蛋,我帶你去找你們老師,跟他家長好好聊聊。

老爸見了說:誰讓你打不過人家,哭什麼哭,以後打不過,別回家哭,丟人!

這事要是換了傅雷會怎麼辦?「兒子,你怎麼能和別人打架呢?你別忘了:你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便是在世界上也是很少很少。你應該要有一顆包容之心,他不就用了一下你的橡皮嗎。另外,你要勇敢,即使你的對手很強大也要勇敢向前,敢於直面挫折才是真正的勇士」

去年在北京實習的時候,機緣巧合的住到了北大旁邊的未名青旅,雖然這邊環境稍微差一點,但是這裡卧虎藏龍,我還是很願意體驗一下的。

剛剛入住到房間,房間里只有一個青年人,渾身上下透露著文藝氣質,床頭掛著一把吉他。頭上像艾弗森一樣梳著「地壟溝」式的小辮子,胳膊上我看都看不懂的刺青,逆反的精神由內而外散發著。

當我低下頭鋪床的時候,他正在脫衣服,一股說不清酒味還是香水味的複雜的味道飄進我的鼻孔。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剛剛在酒吧回來,我便率先開口:「哥們,剛泡吧回來?」

「沒有,今天周末,我去酒吧幫人唱歌了」,他友善的回答。

「你下次什麼時候去?酒吧在哪裡?我去給你捧捧場」,我笑著看著他。

「我下周末再去,就在五道口這。」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被肯定的喜悅。

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們漸漸的熟絡起來。後來聊天知道,他來自江蘇的某個城市,當年高考成績非常優秀,來到了北大讀書。父母也都算是知識分子吧,即使這樣,對於能有一個能在北大讀書的兒子也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但是他在三年前就在北大退學了,並且在大學中了解並皈依基督教,最終找到自己的信仰,身上的刺青就是某些基督教的教義。我們就此談及信仰的問題,在我看來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信仰會幫助我們在糾結時做出抉擇。但是中國人大部分是沒有信仰的,不僅沒有信仰而且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自己沒有信仰,也就不會教育孩子要尊重自己的靈魂、尊重自己的信仰,甚至父母在家中從來沒有跟他說過你要對你的伴侶忠誠。我們中國的教育要講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甚至忘掉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生活中讓他們去領悟我們成年人背後做事的邏輯,父母們都變懶了,都懶得教育自己的孩子了,那孩子又怎麼會用心的去領悟家長的用意呢?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又有幾個父親這樣教育過自己的孩子?

在我離開未名青旅的時候,這位短暫的「室友」要送我一首歌作為留念,就這樣他為我彈奏了一首《藍蓮花》。他告訴我,這是他最後一次在這個房間彈奏,因為他的錢已經花光了,今天不得不搬離這裡。

「那你接下來住哪裡呢。」,我的語氣中充滿了驚訝。

「去唱歌賺錢吧,我已經因為這個和家裡鬧僵了。也許有一天,你就能在地鐵口看到我,到時候不要忘了給我些零錢哦」,他的眼睛裡還是充滿了堅定。

推薦閱讀:

我們真的傳達「我愛你」了嗎?
深度好文|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家長會發言
孩子被性侵以後,家長有哪些注意事項?
只做美術教育,它如何能成為購物中心的主力店?
盤點|那些上熱搜的娃有哪些共同點?

TAG: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指導師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