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在現實生活中願意付出/為別人考慮的人往往會被動承擔更多責任,甚至是被當作理所應當?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真正遵守「傳統美德」,「樂於助人」的「老實人」常常被其他人指使,欺負。甚至當今部分家長會教育孩子不要太老實,總為別人考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戀愛中,感情更深的一方會投入更多,愛成為理所當然,在和同學同事共同學習工作的過程中也常常會有努力者反倒不得讚美或是鼓勵,而被迫繼續付出的現象。請問大家對這種已成常識的現象有何看法?中國的傳統美德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了嗎?
有意思,這個問題背後的焦慮點很值得琢磨。
以電影《芳華》為例,其中的好人,很有代表性——即:個人資源不足,能力有限,只能夠依靠「道德」也就是做一個「好人」來換取他人的資源,例如婚姻,或者集體的照顧,福利或者其他。
事實上,每個人在社會上都需要合作,需要他人的資源來生存,
如何換取他人資源就是我們工作學習及為人處事的主要目的
換取他人資源無非是個人能力(包括技術或者管理或者理論能力),個人資源(拼爹的拼媽的),以及個人道德(一個好人、樂於助人、老實人)
道德本來就是是一條換取他人資源的路徑,
只是這條路徑被大家忽略了。
所謂抬手不打笑臉人,就是所有人都有道德負擔,
集體的道德負擔就是「老實人」換取他人資源的根本邏輯。
題主的焦慮在於這條路徑的沒落,其實是沒有看到,道德路徑從來都是伴隨共生的,即一個有能力的人或者一個有資源的人,同時還是一個有品德的人。這就是所謂「情商高」「會做人」,人們更喜歡的是一個又能力的有資源的好人,
如今沒落的,是那些只能做一個好人的人,他除了道德沒有任何長處。
跟這樣的人相處,事實上會加重對方的道德負擔。因為無論你怎麼回饋他,都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壞人。於是大家開始減少回饋。事實上在電影《芳華》里好人其實是有回饋的,包括組織上對他的認可和安排,這都是現實的利益。
但問題就在於,人們總覺得這不夠,因為道德是無形的,道德要換取的是遠超於「做一個好人」所要付出的。當「老實人」「好人」換不到讓他們平衡的利益時,他們的委屈,就是對他人的攻擊。
這就是道德途徑的雙刃劍。
當人們無法對等的滿足一個道德交易的時候,就會去主動選擇做一個壞人。或者尋找一個老實人的錯處,將他從「好人」或者「老實人」的神壇上拉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好人做一次錯事,就會被徹底否定的原因。因為誰都不想當壞人,為了避免當一個壞人,只能讓那個好人變成壞人。
道德作為資源獲取的一條路徑,根本上並不比個人能力、個人資源背景更高尚。
道德依賴有的時候是非常無奈的。
正如我們生活中去評價一個人「他是個好人」或者「他是個老實人」的時候,言外之意是,他是個一無是處的人,能力不足的人。
計算利益、計算得失,從來都是人類本性,我們物質生活豐富之後,脫離那種掙扎在生存溫飽線上的生活太久,就對人性有了不切實際的美好願望,然後便開始對現狀憂心忡忡,覺得人心不古。
解決這種道德焦慮,一句話,餓上三天就好了。
貪婪本就是人的本性,
貪得無厭的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
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所謂「老實人」的角度去分析。
為什麼,被人經常欺負,指使的老實人不敢去反抗和拒絕呢?
老實人的家庭環境從來都是缺愛的。
父母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
孩子的心理訴求是完全被忽略的。
所以孩子從小就感受不到自尊,關愛,和被需要。
人的價值都是通過折射到他人身上體現的。
當一個孩子從小被打壓,
覺得自己不被需要時,
就會對自身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
整個性格就會變得,自卑,缺愛,懦弱。
如果這個時候,
一個「朋友」過來給予他一點關心。
老實人就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
覺得終於找到了真心朋友,
就會害怕失去這個「朋友」,
所以希望拼盡一切留住這個「朋友」。
這一點,
在戀愛上也是一樣。
所以我們會看到,
友情中,
當這個「朋友」提出了要求,
不管合理或是不合理,
老實人統統都是不敢拒絕的。
因為老實人害怕一旦拒絕,
自己對於這個「朋友」就不再有任何價值。
這個朋友就會離開自己。
所以即使再憋屈,
也會按照朋友的要求把事情做好。
戀愛中,
女方會一遍一遍的試探男方是否愛自己,(田園女權公主病不在此列)
方式就是各種作。
你不給我做這些那些就是不愛我。
你不給我買這些那些就是不愛我。
通常她們並不是真心想要男方滿足自己的願望,
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
檢驗自己在男方心中是否還有地位。
是對自己一種極端的不自信。
而男方,
害怕自己不做到這些那些,
女方就會離開自己,
所以任勞任怨,
任何要求都是照單全收。
因為老實人不會覺得自己有任何優點,
能拿得出手的,
只有關心,體貼,愛護這些。
如果做不到,
自己就不值得被愛,
自己就會失去這個女朋友。
所以老實人一直被欺負,一直被指使,一直被人當包子,
實質上,都是因為自己對對方有慾望,害怕失去對方導致的。
所以一旦老實人有了權,有了錢,變臉也是變的最快的。
周圍人都會驚異於老實人前後判若兩人,
其實老實人一直都是那個老實人。
只不過是之前,
老實人不敢去表達和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已。
各位老實人們,
跪久了,是時候該站起來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都有自己的優點,
都值得被愛。
卑微和妥協換不來真友誼,真愛情。
努力提升自己,
不管是外型還是內在。
勇於表達情緒,表達慾望。
敢於拒絕不合理要求。
朋友並非多多益善,
而是需要志同道合。
當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
有能力,有原則,有底線,
對人不卑不亢,
對朋友真心實意的人時,
世界真的會不一樣。
老實人好比蠟燭,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當自己燃燒殆盡時,
誰還會記得這根蠟燭。
自信的人好比太陽,
和蠟燭同樣的光和熱,
但這光和熱卻是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
不刻意,不做作。
給人溫暖,卻讓人不敢褻瀆。
做蠟燭,還是做太陽。
請開始你的選擇。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治理的意思。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2.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3.虛心平志,以正待物。遇到事情,該怎樣就怎樣。別人幫助你,你應該回報,你幫助了別人,也應該得到回報。有來有往,就像陰陽相合才能經久不衰。
這就跟《芳華》里的劉峰一樣,我們要做的是好人,而不是爛好人,老好人。我們應該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去幫助別人,這不是叫我們自己一點虧都不吃,而是要明白,我們希望從一件事中獲得什麼?我們自身的滿足感從何而來?我們能否靠別人的稱讚過一輩子?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看你所做的事情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你的付出不可或缺別人替代不了,別人自然感激,如果你的付出隨便任何人都能做到,可能在他人眼裡價值就不大了。最後一點。不要無差別對每個人都好,要看對方值不值得付出,有絕交才有至交。
物慾橫流的社會?又有哪一朝的社會不是物慾橫流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凡人一件小事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出來的,如果做美德之事,先看看這社會是不是物慾橫流,然後怕被人說成傻子,再或者非要別人誇為美德典範,才決定做不做,那也稱不上美德了。「助人為(wei拼音第二聲)樂」可以改成「助人為(wei拼音第四聲)樂」,也許能更好的理解那些老實人,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讓自己快樂,沒什麼可計較的,何必在意他人口舌,戀愛中愛得深一點,自己快樂啊,工作中付出多一點,自己高興就好。當有一天你不開心了,收回愛啊,不再多付出啊,老實人不是蠢人,自己開心不開心,主動權都在自己手裡,不要用「中華美德」的名頭來裝點自己,那反而成了負擔。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你就更不要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了,你且看,等那孩子長大,把教會自己自私自利年邁父母被上山扔掉,他們自己不就為民除害的人了嗎?不用擔憂,那是一條自生自滅的生物鏈,不用擔心那會影響什麼。母螳螂需吃了剛給他受過精的公螳螂,才能安全產下後代,也沒見影響它們成為「益蟲」的美譽。不用擔心。倒是要考慮一下,當你看到物慾橫流的時候,你還打算做一個美德之人嗎?哈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