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忍辱的三種層次,來測測自己在哪一級?

忍辱的三種層次,來測測自己在哪一級?

忍辱下等功夫:受到別人毀謗、打罵時,身雖不反抗,可是心中仍然有一股酸水在涌流。 能做到這樣你的功夫算是不錯,為什麼?如果沒有功夫,你一定有反抗,你一定有報復,有怨恨,有報復。人家罵你,你一定會罵他;別人打你,你一定會打他。你現在已經是心裡不高興,身體已經不反抗,這功夫就很難得,就很不容易了。

忍辱中等功夫:做到受別人的侮辱、毀謗心平氣和,那功夫就中等的。

忍辱上等功夫:受到人家侮辱、傷害,還非常感謝,上等功夫。感謝什麼?他來考我,看我能不能及格,我及格通過了,他是我的好老師,來考試我的。所以用感恩的心。

《涅槃經》裡面歌利王的故事,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真的心平氣和,而且還感謝他。感謝他什麼,忍辱波羅蜜圓滿了,換句話說,他在這個項目學習的他畢業了。這是最後一個大考,通過了,他畢業了,他就上升。忍辱仙人發願,我成佛之後頭一個來度你!

故事中的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而歌利王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為第一位證得羅漢果的阿羅漢,排在「五百羅漢」首位。賢劫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本來排第五,因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功德提前成佛,排到了彌勒菩薩前面,成為第四尊佛。

彌勒菩薩有一首偈頌「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憑它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 ,也不做臉面。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我一愚痴的老年人,穿了千瘡百孔補了又補的破衣服,吃著粗茶淡飯,淡而無味的食物,填飽肚子就行了。補了又補的衣服能抵禦冷風,什麼也不想了,隨緣度歲月,安分過時光,什麼事情來就來,走就走,不再動心了,不再思考了。

如果有人罵我這個愚痴的老頭,我就說罵得好、罵得好。如果有人打我,我就借勁倒在地上睡著了,你要打幾下就滿足你。如果有人把痰吐在臉上,我也不用擦,讓它自己干,這樣一點力氣都不用費。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薩應世。寒山示現生於貧苦之家,自小父母雙亡。其兄不仁,飽受饑渴之苦,為求知謀生,輾轉流浪,其詩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萬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後到天台山出家,隱居於寒岩,甚感滿足。

但為求飲食,常到國清寺,找老友拾得。當時拾得在寺內當行堂職,將殘餘飯菜,收貯竹筒,贈給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為,迥異常人,特別其所吟詩,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 拾得是普賢菩薩應世。

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由於拾得聰明伶俐,三年後升任齋堂香燈,及執掌出食等雜事。一日,四顧無人,竟登座與所供奉的聖像對坐而食,還呵斥聖像小果,焦芽敗種。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責其對聖像不恭,可能頭腦有毛病,罷其香燈職,派往廚房洗碗碟,常將多餘飯菜,盛於竹筒,贈其摯友寒山子。

文殊菩薩在五台山化身成貧女乞齋,並開示,「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 要像大地似的寬厚,任人踐踏,任人挖掘,任人撒潑,堆積髒水、贓物,對這樣的辱侮也不計較。

我們無論對大地怎樣做,它對人們都是平等的,沒有厚非;在它身上,任何事情都能平等對待,無任何不滿與怨恨,無任何一點反抗的精神。反之,還奉獻給你五穀和水果,讓你享受著清涼和幸福。水到之處,染污致潔。水雖然被污染了,但它的本質並沒有變,還是清凈的。「上善若水,水益萬物而不爭」。

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要忍辱,尤其是對那些無理橫加的東西,覺得沒幾個正常人能做到,要麼就是呆傻之人,一個人沒有一點骨氣那還是人嗎?那不成了任人侮辱的窩囊廢嗎。

忍辱是為了訓練無我,大乘中有十忍的境界,身挖千洞,點燈供佛。割肉喂鷹,捨身飼虎,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忍辱的功德非常大列為六波羅蜜之一。但忍辱也是非常難的事情,不是一日兩日能做到的。

別人的五蘊與你無關,他們怎樣對待你怎樣看待你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和你無關,你不會因為他們的抬高因此就真的變得高大,不會因為他們的貶低就真的變得弱小。自己的五蘊也與你無關,不會自視高人一等就真的比別人尊貴,自己自卑就真的低人一等。

這些都從來不是真正的你。由於無明,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而錯把身體、身份、地位、思想、意識、感情、情緒等這些組合起來的現象而誤認它便是自己,又因長久以來的習氣而習慣於維護這個假我,為它而造種種的業,又因業力而不斷生死流轉。

南師懷瑾曾教過一個方法,想要生氣發脾氣時先吐出一口氣,再吸進去一口氣然後再想這脾氣要不要發。情緒一般是一股亂了的氣。但是很多人往往沒到這一步,脾氣已經發了,若能忍耐控制不妨試一下此法。

要「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用冷靜不帶怒氣的眼光觀察人,用冷靜不帶怒氣的耳朵聽人說,用冷靜不帶怒氣的的心情處理事,用冷靜不帶怒氣的頭腦思考問題。才能保證你不作錯事情不做後悔事情。 其實,說白了怒氣和嗔恨本質是什麼?就是你的自我。佛家講要無我,如何無我,化解嗔恨就是無我。

摘自《 南懷瑾:如何化解嗔恨心》南懷瑾:如何化解嗔恨心

文殊菩薩的故事ucchusma.net/samanta/Ma

《寒山子詩集》,選一百零八首douban.com/group/topic/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如何修忍辱?
根宋佛教音樂:你的忍辱誰來成就
土登翁修堪布:嗔恨心的怒火 燃盡你所有的善根福德
土登翁修堪布:恨意會令你猙獰 學會愛才能夠獲得你想要的幸福

TAG:佛法 | 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