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變現,不是想變就能變

知識變現,不是想變就能變

來自專欄 喻拓

從微博,到微信公眾號,再到網紅,個人經濟體持續走熱,個體展現出空前的影響力。相應的,「變現」問題自然也是討論頗多,自媒體需要變現,網紅也需要變現。只是,變現太簡單?

不是所有的平台都能實現變現

微博之後,所有平台都開始重視個體,自媒體平台如此,網紅經濟平台亦如此。對平台而言,這些個體是平台內容生產者,沒有長期穩定收益,平台很難維繫與生產者的關係。整體而言,現階段還是主要以廣告費為主,只不過廣告費是廣告主對平台的信任,海量信息之下,個人分攤到的實際金額少之又少。

自從微信公眾號平台推出讚賞功能,行業方才醒悟,原來內容變現可以如此直接。讚賞代表著個人對個人的認可,個人願意為個人的內容付費,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讚賞雖好,但更多的還是平台的一種功能性產品,變現模式被動,有種隨性為之的意思,也存在相應的不確定性。總體而言,整個互聯網領域還是缺乏一些以知識付費為導向的機制平台,更多的還只是力求維護內容生產者,通過內容產生流量,進而吸引廣告主。

作為較早專註於打造知識社區的知乎,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種可持續的知識付費機制,只是知乎整體較為保守,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不好,好在知乎也為一大波大咖專家營造出領域影響力,變現更多在於個人。諸如微博自媒體、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之類的內容平台,目前還是以廣告展現收益為主。當然,更多的平台目前還沒有為內容生產者創造營收的能力。

相比之下,作為後起之秀的在行,早早推出付費機制,整個平台的理念就是「想學先付費」,效果顯著。顯著, 在行推出語音問答產品「分答」,以更加短平快的方式促成知識交易,並將專家大咖的同一內容形成無限分發效應,提供一個問題持續變現的可能,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收益。

同樣的,移動直播平台也是知識付費的典範,當然此類平台「知識」涵蓋多種多樣,能說會唱無一不可,對生產者有著莫大吸引力。

不是所有人都能變現

雖說不少平台在努力為內容生產者創造收益的可能性,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內容生產者都具備快速主動變現能力。這裡的主動變現能力,只是內容生產者無論在哪個平台,都能找到為其買單的粉絲用戶。比如,王思聰發微博有人讚賞,王思聰開直播有人刷「遊艇」,王思聰上在行分答有無數人付費提問「啪啪啪你最喜歡哪個姿勢」。主動變現能力,主要還是體現在大眾明星及一定粉絲量級的草根大號身上。簡單來講,你作為一個領域專家,在微博上有著認證,也有官方推薦,可能會有不少人給你打賞,換個地方可能也就沒人知道你是誰。再比如,一個私募大佬在雪球社區發言,同行能夠更清楚理解他的意思並願意付費,換個大眾平台,大家可能甚至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如何付費?

實際上,更多的內容生產者還只是具備被動變現能力,還是需要依附於平台,通過平台賺取一定的廣告費,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以筆者為例,筆者的內容在不同平台所產生的收益可能存在較大出入,一個平台一個月廣告收入能有上千,另一個平台可能只有上百,甚至是幾十。

此類案例還有很多,有的局限於領域,有的局限於變現方式。整個內容生產端,可能有人願意為你的內容付費,卻不願意為你的知識付費,比如付費請教問題。也可能有人願意為你的知識經驗付費,但不願為你主動生產的內容付費。大多數內容生產者在不同的平台所體現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如何通過平台最大化個人價值,這是一個問題。

知識的體面變現,需要平台的撮合能力

羅振宇和李翔合作打造的《李翔商業內參》於5月26日在得到app上正式上線。截止6月16號,訂閱人數已經破五萬。按每份199元的訂閱費來算,該內參的營收20天已經破千萬,可謂大火。毫無疑問,李翔辭職創業後打造的這款產品已經成功。但請注意,上線之初,羅胖便早早宣稱,馬雲是它的第一號用戶,並且親自錄了一段60秒的語音為它站台。優秀的內容生產者、優秀的內容變現項目運營者、中國創奇式的商業領袖,三者合一,想不成功也難。

無獨有偶,馬東與《奇葩說》明星辯手們一同打造的付費音頻課程《好好說話》於6月6日在喜馬拉雅FM正式上線。 截至6月7日凌晨0點,喜馬拉雅FM官方公布數據顯示,限時售價198元/年的課程在一天內共計售出25731套,銷售額突破500萬。作為國內音頻付費模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馬東連說「這樣的成績,確實超過我們預期。」

以上,都是音頻內容付費項目的案例典範。假想一下,如果李翔和「奇葩辯手們」都是單獨打造音頻付費項目呢?能不能取得同樣成績呢?可能還是會取得成功,但一定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量級。這兩個案例均是合適的人和合適的平台在一起,然後成功的典型案例。藉助羅輯思維和奇葩說的餘威,李翔和明星辯手們都在短時間將個人價值最大化。

但是,很可惜,大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機會,或者說沒有如此優秀的內容生產能力,很難尋找到為其量身打造的平台。不過,好在分答為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一個機會。知道在行分答的人都知道,在上面想干點啥,都是要掏錢的。付費戒備心消除後,剩下的就是你的內容或者個人能不能讓分答用戶爽快掏錢。顯然,分答的定位並不是一個專供明星和粉絲互嗨的小眾平台,還是一個服務於大眾內容生產者的知識付費平台,讓知識有價值,讓有知識經驗的人有價值。分答為可以變現的人提供了清晰的分類和篩選,讓知識交易通道更為順暢。

至少,目前來看效果還是相當不錯。自2016年5月15日上線以來,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頻刷朋友圈及登上各大媒體,成為2016年熱議程度最高的互聯網產品。其首創的付費語音問答機制在短時間內不僅吸引了王思聰、汪峰、章子怡、柳岩等巨星加入,像黃健翔、竇文濤、李銀河、賈躍亭、茅於軾等不同領域內首屈一指的行家大咖也紛紛湧入。更重要的是,上線距今僅42天,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付費用戶超過100萬,33萬人開通了答主頁面,產生了50萬條語音問答,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復購率達到43%。在過去的一周里,分答每日付款筆數超過19萬次。

數據如此亮眼,自然會引得眾多資本親睞。早在2015年9月,在行完成 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崑崙萬維CEO周亞輝、阿爾法公社以及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兩周前完成A輪融資,是由元璟資本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聯合投資,王思聰的普思資本與羅輯思維參與跟投,融資金額2500萬美金,估值超過1億美金。

自移動直播之後,語音問答APP為內容生產者們提供一種新的變現可能,變現形式多種多樣,可深可淺,不受時間地點拘束。分答的成功嘗試,對大眾的知識付費習慣有一定的啟示,對更多的知識內容平台是一種點醒,對內容生產者是一種解放。

喻拓的最新文章可以在百度百家、搜狐新聞客戶端、鳳凰新聞客戶端、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界面、網易新聞客戶端等媒體網站同步閱讀。

喻拓的微信公眾號:yutuoorg

推薦閱讀:

歐陽澤林:奉上75個個人品牌領域KOL的套路總結5點供你自我反思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世界,如何緩解你的知識焦慮?
持續火爆,「網紅」分答將走向何方?
辦公效率提升神器,只要這6款精選工具就行了
經營自己,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術

TAG:知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