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糖衣下的人性——《狩獵》

道德糖衣下的人性——《狩獵》

來自專欄 好姑娘與電影不可辜負

文/嵇中豪

關於性侵的電影其實並不少見,《素媛》、《熔爐》這些曾經讓人咋舌的電影早就在各類社交網站里口口相傳,一次又一次刷新著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認知的底線。人性的黑暗、孩子的無助、甚至是成人對這個世界的無力都被表現的那麼真切,似乎韓國電影對於邊緣世界和社會陰暗的探索已經到達了一種極致,直到2012年丹麥電影《狩獵》的出現。影片里折射出的那些訴求像丹麥連綿不絕的冬天一樣,寒冷一點點透過肌膚,深入骨髓。

剛剛離婚的盧卡斯在一家幼兒園裡工作,為人謙和、心地善良的他和周圍人相處的十分融洽,當然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面對小女孩卡拉的表白示好,盧卡斯婉轉的拒絕。不會有任何一個成年人把孩子一時興起的玩笑當真,可就是這樣一個無傷大雅的表白卻打亂了他生活所有的節奏,卡拉報復性的謊言讓他背負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曾經的好好先生瞬間變成整個小鎮仇視和排斥的對象,在經歷了無助、絕望、憤怒、平淡這一系列的情感波動後,日子終又恢復平靜。

卡拉罪惡么?她的一句謊言幾乎毀掉了一個好人的一生。卡拉純真么?教堂里那個唱歌的女孩除了天使,幾乎沒有更好的詞能形容。卡拉無辜么?無論是專家的提問,父母的質詢,卡拉的表現都模稜兩可、猶豫不決。她甚至不止一次的含蓄表達自己說謊的這個事實。或許,卡拉從頭到尾都只是一面鏡子,照亮了故事裡每個人的靈魂。

回頭再來看一眼那些所謂的成人世界吧,光鮮亮麗的背後藏得凈是些見不得光的醜惡:

所謂的專家,從一開始就進行誘導式的提問,似乎只為問出一個早已設定好的結果。

所謂的校長,和孩子幾乎沒有一點感情上的溝通,只會瞪大雙眼表示驚愕,繼而向孩子投來同情的目光。或許她只把孩子當孩子,一個需要保護和同情的弱者,卻從來沒把他們放在一個和她平等的位置。

所謂的哥哥,讓那麼小的卡拉看H片,揮拳打向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甚至在一切都已平靜時,依舊開槍打向無辜的盧卡斯。

或許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像法官一樣主持著正義,活得無比瀟洒和自豪。不會有人關心事情的真相,更不會有人關心卡拉的內心,對於他們而言,道德的批判和站隊遠比事情的過程和影響重要的多。

清晰記得村上春樹那個關於雞蛋和高牆的演講,曾經認同的幾乎流出眼淚。可如今,大概連自己都已說服不了自己。公平永遠都是那麼主觀的一個詞,主觀到不再忍心去用。

整部電影像極了上帝在人間下的一盤大棋,扒光所有人類自己為是的道德糖衣,繼而將赤裸裸的人性呈現在眾生面前。人在所有的醜惡和流言面前是多麼的無力和弱小,好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瑪蓮娜一樣,除了冷眼觀之,大概沒有更好地選擇。

「世界上存在太多惡意,但如果我們相互支持,那些惡意自然會離去的。」爸爸這句看似無心的話實則道破天機,如果每個人從原點就對這世界充滿善意,真相自然不會太遙遠。

盧卡斯轉身那個複雜眼神背後給到的是卡拉稚嫩的臉,他沒法去怪孩子的謊言。因為她是那樣可愛,那麼童真,純潔的讓人不想聯繫任何醜惡。可是他又能去怪誰呢?那個選擇不賣他商品還打他一頓的店員,那個砸壞他窗戶玻璃殺死愛狗的兇手,還是曾經親密無間如今卻視作路人毫無信任的摯友?整部影片的所有張力都在教堂的那一場戲被釋放的淋漓盡致,沉默中的爆發大概遠比持續的憤怒喧囂震撼的多。可那又怎樣,給所有觀眾帶來的不是發泄後的快感,而是深陷其中新一輪的絕望和痛苦。

原諒我沒有辦法像從前一樣理性地去分析這部電影的任何技法,因為在宏大的敘事和主題之下,任何的技巧都顯得那麼渺小和微不足道。影片結尾的那一槍,似乎說明了導演要講的一切,「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防不勝防的從來都不是那些能擺在桌面上的東西。

心理學裡有個很學術的詞叫「心智模式」,簡單解釋就是你對一件事情通過長期認知而得出的固定思維。長鏡頭也好,蒙太奇也好,完備的電影理論之下,電影人在漫長的發展史里一直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視覺上的「心智模式」。可這部電影恰恰相反,它打破的正是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孩子,對於人性,甚至對於電影最本初的認知。

推薦閱讀:

電影|《七號房的禮物》:以善意對待世界
《與神同行》——我們究竟離韓國有多遠
《與神同行》:挺好看的,就是哭不出來
《單車上路》:到世界盡頭尋找愛
吳孟達片酬比主演還高?

TAG:韓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