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課 第十九課 如何讓愛情天長地久

幸福課 第十九課 如何讓愛情天長地久

大家好,下午好,早上好,今天我們繼續談論愛情,講之前先說一下,一位叫Nadia的同學,你的鑰匙鏈落在這教室了,就在我這裡,課後請來我這裡取。那我們來講講愛情吧。上節課我們留下的問題多過答案,問題是... 很難的問題,「我們怎樣維持愛情,怎樣在熱戀期後維持激情?」因為即使我們覓得自己的布拉德·皮特,或哈莉·貝瑞也不能確保激情長存,其實真正能確定的是,我們和那個人歷經的生理上的興奮會慢慢淡去,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就幾個數據,三分之二的婚姻以離婚告終,那些即便以後沒有分開也是出於省事,出於責任,而不是因為曾經在一起時的那種激情,那種在戀情一開始時存在的帶著想要與之共度終生的彼此承諾與對方長相廝守的美好夙願。 若問「幸福心理學能為我們做什麼?」這是對另一個問題的提問,另一個被問了很多年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戀情失敗的例子?」這問題很重要,很有必要問,這個問題涵蓋面遠遠不夠嗎,但這個問題犯了一個錯誤,他有一個缺點,只問了消極的問題,當我們研究問題少年,時間管理與壓力時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因為當我們只問了消極的問題時,我們就會看不到巴士上的孩子。這是一個比喻,我們就會看不到眼前真實的顏色,如果我們僅關注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幾何形狀?」 問題決定現實,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問某個問題,某些答案就不會出來,所以我們來問這個問題,不僅問「怎樣讓戀情為維繫下去」還要問「怎樣讓戀情美好下去」。

如David Schnarch和John Gottman兩位心理學家,在他們寫的大作中,在他們的研究中,談過這些方法特徵,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第一個方法是努力,努力世界上守得最好的秘訣,是成功的秘訣,是個人成功的秘訣,是感情成功的秘訣,成功沒有捷徑,若想讓一段戀情一直美好,我們就得為之努力。這看起來似乎是不言而明的普遍常識,但在這個班上,我們經常體會到正如伏爾泰所說「常識沒那麼尋常」 為什麼要用常識來維持一段戀情時?卻發現這樣的常識不是人人都有。這是因為很多人對戀情有著錯誤的期望,或者確切的說,對美好的戀情有著錯誤的期望,大多數人認為擁有一段美好的至死不渝的戀情的關鍵在於尋找到真命天子,這確實重要,但是錯在了將重點放在尋找上面

我們也套用一下Carol Dweck研究中的固定心態和可塑心態的對比,人們有一種會破壞戀情的尋找心態,我來為大家解釋一下。先回到春假前我們講過的知識,Carol Dweck證明了當人們獲得遊戲測試成績後,我們讚賞他們「你真聰明」這時他們就有了固定心態。相反,如果我們稱讚他們「你真努力」他們就有了可塑心態,這兩種心態都會產生影響。因為固定心態既讚賞「你真聰明」幫不上什麼,卻在他們進入下一輪測試時,當測試變難,威脅到對自己的自我定位「若做不出來便說明我不聰明了」這時他們便更容易放棄,他們更易被失敗威脅到,他們也無法享受過程,他們變成了完美主義者,或者說更傾向於變成完美主義者,這就是固定心態,你的智商真高。 而可塑心態「你真努力」我會努力做的,即便我沒成功,沒做好,我也照樣能學習,能夠更享受過程,這就是可塑心態。

現在將這個理論運用到戀情上來,如果我認為擁有一段至死不渝的幸福的戀情的最關鍵所在尋找到真命天子,這裡的尋找心態就相當於Dweck提出的固定心態,假設我現在就有這種尋找心態,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此時若我們的戀情經歷一段艱難歲月,接下來會怎樣呢? 我會開始思索「不對,我肯定是還未找到真命天子,我肯定弄錯了,找錯了對象」這種心態常會讓情況惡化,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這就是尋找心態,因為這種心態是固定的,我找到了白馬王子,我找到了自己的女神,我的皮特,我的貝瑞,問題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無法脫離現實,現實證明完美的戀情根本不存在。記住Leo Buscaglia曾說過「完美的愛情少之又少」不,不是少,而是沒有,當我們意識到,若我們有了尋找心態,這種固定心態,它會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定,一有矛盾發生我們就開始琢磨「估計我還沒找到真命天子」。 若我們反過來抱著培養心態,這種心態是可塑的,它與我們的努力相關「好的,我們的情感碰到了困難,我們在經歷困境,但不怕,因為我們在努力改善,我們在努力解決問題」這就像那些被讚揚努力的學生「好的,雖然我現在解決不了問題但又怎樣呢?我在努力,我在嘗試,我甚至在享受這過程。」 看這類比多麼相似,Dweck研究的心態和我們用在戀情上的心態。如此之重要,兩種心態,結果相差甚遠,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轉變這心態的,不是馬上可以變,但也不用太多的時間,要知道Card Dweck能靠一個幾小時的實驗就將人們的心態轉變,我們也能在對待戀情上轉變心態,只要我們真正接受並內化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一段戀情中,找到真命天子,找到合適的人當然重要,但培養一段感情更重要,這個一會再講。

但問題接踵而來,為什麼人們會有尋找心態呢?如果培養心態更健康,為什麼人們沒有培養心態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電影,現在的電影很精彩,電影很棒,向我們展現一切皆有可能,亞里士多德曾對小說發表如下看法,小說遠重於歷史,因為歷史只是白描,而小說卻將一切描述到了極致。所以說電影是很美好的,它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性,尤其是浪漫的電影,這裡浪漫不是指愛情上的浪漫,是指18、19世紀的浪漫主義。向我們展示事物可以有多美好,潛在的人性,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這是件很美妙的事。但是電影有一點沒做好,電影聚集於找到真命天子,於是這就鞏固加強了尋找心態,因為大多數電影愛情故事總是這樣的,有掙扎,有爭吵,有意見相左,途中挑戰不斷,到最後Smith夫婦走到了一起,從此幸福生活,熒幕落下,他們走向夕陽。 你們知道這畫面有什麼問題嗎?問題就在於愛情才剛開始,電影就結束了,熒幕落下後才要開始真正的努力,在剛開始時,要戀情順利是很容易的,蜜月期或者說一開始的一兩年,但是這之後,當最初的肉體上,生理本能淡去,當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的伴侶並不完美時會怎樣?會怎樣?這就是愛情開始的時候了,這也是真愛得以培養並形成之際,我並不是貶損尋找真命天子的重要性,這當然重要,通常找到王子前要親無數只青蛙,但是對於一份美好而持久的戀情培養更重要。這才是努力開始的地方,在日落之後,困難與險阻浮現。

與尋找心態緊緊相連的是真命天子只有一個這樣的觀念,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窮盡一生找到那個真命天子,如果得去耶魯大學找我也會願意去,就像是莎翁悲劇的現代版,不論需要做什麼,我都願意做,只要能找到真命天子即便我在波士頓,他們在西雅圖我總會找到 真命天子。我不信這套,不現實,這不是信念的問題,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覺得找到了真命天子,也許確實是找到了,卻因為不幸的原因或是為了正確的原因,沒能繼續下去,他們之後反而找到更多愛情,這世界上有60億人口,真命天子絕非僅一個。那麼是什麼讓戀情獨特的呢?不是找到真命天子,而是與你選擇的戀人培養戀情,通過共同的努力,共同在一起,共同度過,彼此奉獻,這是創造一段戀情的方式,一段獨特的戀情,讓兩個「我」變成一個「我們」,再次重申,這不能在一夜間完成,這甚至不能在一兩年里完成,需要時間。事實上感情沒有完成一說,這是一個過程,它無關戀情的成功,而是戀情的延續。戀情的培養不僅靠交換戒指,或是結婚誓言,而更要靠共同參與。

這為什麼很重要呢? 我們講一下心理學其他領域的研究,我在其他場合曾提過幾次,Muzafer Sherif在19世紀50年代完成的偉大研究之一,在Muzafer Sherif之前,我說過了,人們有這樣一個假說,當要解決人際衝突或者群體間的衝突時,人們認為此時的解決方法就是,讓衝突雙方聚在一起就行了,這個主流假說被稱為「接觸假說」讓衝突雙方相接觸,無論是族群衝突還是個人間的衝突,讓他們聚在一起,衝突就能解決,這一理論主要由Gogdon Allport提出,在19世紀30年代我們的心理學系Muzafer Sherif出現後,指出這不行,事實上,僅讓衝突雙方聚首,讓衝突雙方接觸,通常反而會激化矛盾,而非解決矛盾,我講這個事,用阿以衝突作為例子,那裡的人們聚在一起,希望能實現兩國間的和平交往,但反而挑起了更多的戰爭,僅接觸是不夠的,不僅不適用於國家間的衝突,不適用於族群間的衝突,也不實用於夫妻間的衝突,一段戀情中,發生衝突不可避免,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戀情,即便有了完美戀情,也會有衝突的完美戀情,對此馬上會為大家講到。我們的戀情會有衝突,不是在第一年裡出現就是在兩三年後出現,而至於重大衝突,這裡不是指類似於「你怎麼不放下馬桶蓋」或者「把馬桶蓋掀起的來」的衝突,當然馬桶蓋衝突也會變得很嚴重。但我指的是其他重大衝突,這樣的重大衝突出現時,一段關係中的雙方只是聚在一起,互相接觸,這不足以解決衝突。很多情況下,反而會由小衝突轉化為大衝突,衝突逐漸升級。

Sherif對此有什麼建議?我們研究出什麼方法了? 解決衝突的要點之一在於確立一個超然目標,當兩個民族或國家共同努力,彼此互助,無論在公事上還是戀情上。 例如共同撫養孩子,只要共同努力,不管屬於同一個政治陣營還是相對立的兩個政治陣營,都可以。只要共同努力,彼此支持對方,當你們共同努力,共同參與時,才是你們可能解決衝突之時,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這樣的衝突,反而還能讓戀情變得更加鞏固。但情侶間需要共同的有意義的目標。再說一遍,可以是一起要個孩子,共同撫養,不是「我們有個孩子由父親或母親撫養,通常會是母親。」 這樣不算是共同努力了,孩子必須處於一種微妙的位置,用專業術語來說,孩子應是合資企業。用這個語術來比喻生孩子是不是很有愛? 只要他們不帶來任何壞賬,對他們的投資會帶來很好的回報,非常適合的經濟學術語,琢磨琢磨一下就往上套。 共同做事,共同撫育孩子,或是共同參與競選或在工作上給對方幫助,但要共同為之。John Gottman說過「最穩固的婚姻里,丈夫與妻子彼此間深度融合,他們不只是一起生活,他們還支持彼此的願望與抱負,為他們的生活融入共同的目標。」

這不是說他們要什麼都一起做,我的意思是他或她可以在工作上有自己的目標,而他們並不一起工作,這完全沒問題,但是必須要有他們共同做的事。換言之,我們需要的是主動的愛情。我第一次理解主動愛情的含義,還是通過Shaher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他是我在以色列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們過去是同班同學,不過他很早就結婚了,他20出頭就結婚了,很快有了兒子,他是一個非常善於自省很誠實很正直的人。他告訴我,剛生兒子Noam時,當他的母親與妻子帶著Noam從醫院回到家,Shahar並未感受到對Noam的愛,兒子很可愛,很招人喜歡,但他對兒子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深愛,更別提他對此有多愧疚了,幸運的是這沒有持續很久,因為自從Shahar開始照顧兒子,比如為他換尿布,大半夜起來給他餵奶,帶他散步,給他擦洗身體,愛就這樣培養出來了,平生第一次他感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這感情不是自然而然便有的,對有些人是天生的,尤其是女性,但不是女生都是這樣,總體來說高於男人。我們可以等著這感覺自然發生,也可以主動參與其中,表達我們的愛,還記得自我知覺理論嗎?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行為為基礎形成自我的理論及信條,我們過去曾講過的例子,如果我想像自己會去約會某人,即便她們說不,我也感到了自信,無論對方答不答應,我的自尊都會上升。若我想像自己能去演戲,我會感到自己是有勇氣的,如果我感到自己,如果我照顧自己,我會感到自己是自尊自愛、關心自己或關心她的人。這對孩子也是一樣的,若我想像自己能照顧孩子,根據自我知覺理論我會得出「我一定很愛那孩子」的結論,這愛會隨著時間而加深,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伴侶,愛情開始時也許是自發感受到的,也許是一見鍾情,儘管如此,若我們不主動維持愛情,長此以往,由於自我知覺理論,那份最初的激情會淡去,因為我們沒在戀情中有所投入,自我知覺理論會告訴我們「這戀情對我一定不怎麼重要」 愛情慢慢淡去,更不必提激情被時間沖刷掉的生理原因了,如果沒有主動愛情,則戀情無以為繼。

我們怎樣維持愛情?保持主動?戀情老規矩,我們談過老規矩,我跟你們講過我和我妻子的老規矩至少每周兩次與全家共進晚餐,一般每周會有三四次。但我們確有這些老規矩,因為現代社會,若沒有這些老規矩,用Steven Covey的話說是,重要卻非常緊急,重要卻非常緊急的活動就會被冷落。即便我們知道出去約會很重要,但不如剛接到的工作來電緊急,所以我不得不放棄約會,留下來加班。 然而若有老規矩,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堅持老規矩,感情就得以維持。 第二種維持愛情重要的途徑是做出改變,從想要被認可,到想要被了解。這個建議來自David Schnarch出自他的書「充滿激情的婚姻」,就是這個簡單的建議,真正地改變了我與人們的關係,包括我與妻子的戀情,我與朋友的友情,與家人的親情,甚至於師生情。

這點在以前提過,再講深一點,因為這對維持激情至關重要,對於維持友情,維持快樂,維持個人內心的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快樂,這意味著什麼呢?什麼叫被了解而非被認可呢? 首先,David Schnarch及其他心理學家表明了,如果我們想在蜜月期後,在一見鍾情後,仍然維持著激情,我們就得形成深層次的親密關係,那些接受我們研究調查的伴侶,他們已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卻依然有著充滿激情的戀情。很不幸,這樣的伴侶少之又少,但確實存在,他們一生都在培養,並一直培養,而非花一生時間尋找親密的關係,你們知道怎樣培養親密的關係嗎? 通過逐漸了解對方,逐漸加深了解,通過理解對方,通過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對方。這意味著,我們若決心讓對方了解自己我們就必須打開心扉,我們必須吐露心聲,這意味著我們得彼此分享,不只是那些在首次約會分享的精彩美妙的事,當然也包括這些,但是除此以外還包括一些讓我們不怎麼自豪的事,也許是我們的弱點,也許是我們恥於提及的,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的,不為人知的事情,這些事不會在首次約會上講出來,這也不該在首次約會講,很多情況下,甚至不會在五年十年內講,只有經過長年累月的信任加增,逐漸坦露出來,有時我們坦露的是自己都不知道的,被我們壓抑了很久的事。但這需要時間,這也是要回到David Schnarch關於脂肪團和性能力的言論上。這通常發生在10年20年30年後,這也是為什麼到了五六十歲時,甚至會有比18、20、30歲時更強的性能力。 倒不是說18、20、30歲時不好,而是會比年輕時更好,為什麼?因為有了更深層的親密聯繫。

若我們理解了充滿激情的關係的本質,這段關係就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期待,這不能緊靠「我們在一起,我找到了夢中情人,我們會幸福一生」不是這樣的,這有時是有風險的。意味著除了坦露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們最深的幻想,我們最厲害的長處,還有我們的缺點,我們的不安及痛苦。要坦露,要敞開心扉,就要做到這些,這意味著一段健康的戀情,需要我們表達自己,而非長期抑制自己。這就是被了解與被認可的區別。被了解是要表達自己,被認可則是要取悅別人。 這樣做是有缺點,敞開心扉表達自己風險更高,因為若她不喜歡這樣的我 怎麼辦?如果他深入了解我後,不喜歡我怎麼辦?

但是要知道當我們表達自己時,我們更可能收穫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沒什麼可以保證一定就有好戀情,這無法保證的,然而若我們一味抑制自己,失敗是肯定的,原因如下,首先,當我們逐漸敞開心扉也許短時間內沒有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會被我們吸引,特別是我的伴侶會逐漸更喜歡我,因為我們有了深層次的親密關係,即便有時他們對於剛了解的關於我們的事不是很喜歡或贊成,但久而久之,真誠的人會吸引到其他人,而且這種方法也適用於人際關係領域,它是用於友情,適用於提高領導能力。像Peter Drucker闡述的那樣,最偉大的領導不是最有魅力的,也不是最迷人的那些人,而是極其誠實正直的人,這樣的領導,他的屬下會長久追隨他。無論是團體間的人際關係還是個人之間的私交關係,只要我們坦誠,就更可能被容納接受。

第二件事應該時刻謹記的是,如果我給人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使得這個人或者這群人都很喜歡我,這奏效了,我成功了,可這是真的嗎?他們喜歡的是誰呢?他們喜歡的我還是那個形象,是我塑造的那個戴著面具的人嗎? 換言之,他們喜歡的不是真正的我,也許看起來是,但那不是真的。這喜歡是假象,換言之,我失敗了,而且這種假象也維持不太久,所以說坦誠相待更可能持久,而當我們的目標是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時,這種情形持久的可能性為零,這並不是要你在第一次約會就放棄嘗試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我是說我還沒見過誰沒嘗試過,在首次甚至第十次約會、乃至第十次約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可以的,然而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動因是什麼?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敞開心扉。我們還需要積極努力,去了解我們的伴侶,去了解他們愛喝的紅酒,喜歡的花,他們喜歡哪裡被咯吱、哪裡喜歡被觸碰,他們怕什麼,渴望什麼,什麼時候該給他們一些獨處的空間,什麼時候該和他們溝通,什麼時候該觸碰他們,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這不可能在首次約會時實現,也不會在第一年裡實現,不會在頭10年或30年全部實現,這意味著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了解對方,營造一生的美好戀情。

我的祖父祖母是我在感情方面的榜樣,他們在一起50年後,還在繼續了解對方,他們的感情很好,他們的感情還沒圓滿,而是正在圓滿。David Schnarch說過「親密就是讓你自己被真正的了解,即使是你或你伴侶不喜歡的也要被了解,但這並不代表坦露的都是缺點,有時也會是一直沒發現的優點,大部分方法都專註於你的伴侶,在你坦露時認同和接受你,但你不能寄希望於此,如果你心存這樣的意圖,那麼你坦露心聲時必然有所掣肘,因你只會說那些讓你的伴侶認可的話,打破僵局需要親密關係,這基於認可你自己。」 大多數婚姻諮詢師,性治療師認為,一段戀情中最重要的,一段健康長久的戀情中最重要的是伴侶間彼此認可,這很重要。我當然想被對方認可,我當然認可我的伴侶,然而這不是健康戀情的基礎,而這是很多治療師,很多夫妻以及我曾犯過的錯誤。沒有認識到被了解才是基礎,無論是在一段戀情中還是與朋友的友情中,當你坦露心聲時,你是冒著風險的,而且很多時候這會引發衝突,破壞感情。然而通常,幾率不是特別高,但通常,這只是短暫的破壞。另一方面,若你長期坦誠 敞開胸懷,這會引領你走向長久的感情,對戀情是有積極效果的。一方面來看,你坦誠時肯定會覺得不舒服,舒服的話也就不難了,也就不算真正的坦誠。短期來看這是很難的,但從長遠看,它能助長感情,關鍵在於你想要什麼? 要短暫的舒服感覺?你被認可了,你很棒,我來讓你看看我有多優秀,因為被認可的感覺很好,還是你想要一段長久而美好的友情或是戀情?這是個問題,接下來的話我幾個月前就講過,現在我想再重申一次。

我是怎樣改變與學生的關係的,怎樣轉變我的教學方式,因為最初的教學時,我的主要目標是不管講得是否清楚明白,當時確實很清楚,但潛意識裡最主要是想被認可,我真的很想讓我的學生喜歡我,那是我的主要目標,慢慢的,看了很多人的著作,尤其是David Schnarch的書,還有Parker Palmer的「教學的勇氣」我的目標變為了被了解,這是我現在的咒語了,每天上講台前,我天天想著並念著我的咒語,其實這就寫在我的筆記本第一頁,這是我的筆記本,這些是我的筆記,我的小抄,第一行字就是「被了解」每天都是被了解而非被認可,這改變了我與學生的關係以及教學方式,原因有下。首先,老是想著「我得讓給他們覺得我很厲害,無論是對於我的伴侶還是一千個學生」 壓力太大了,這樣很難,帶給我太多壓力了,而若是站在這裡說「我想讓我的學生更了解我」就簡單多了,這也意味著要了解那個我非常喜歡和關心的領域,我想要他們的了解,這讓我覺得輕鬆。當我想被Tammy了解,而不是讓她有個好印象,讓她認可我時我就覺得和她在一起輕鬆多了,這是第一個要點。長期想取悅別人的缺點是,若我們戴著面具且不斷不斷地試著讓自己被認可,看起來很完美,以便讓學生喜歡我認可我,但這樣做的同時也傷害到了學生,因為若我擅於演戲偽裝,扮演一個完美老師的角色,我就變成一個很差勁的榜樣,久而久之會傷害到學生,因為那個完美的我並不存在。

如果有人想向這個完美的形象看齊,無論是感情中還是在個人問題上,都不可避免地通往完美主義,也是通往失敗與不幸。除非我是想被了解,也就是說我的缺點,我的失敗之處,不管是在劍橋還是在哈佛的失敗,或是我的焦慮,你們會見到真實的我,或是犯錯誤,你們見到的是真實的我,這樣的我是一個更好老師,相較於那個完美形象更平易近人,好過那個被認可的我,除此以外,這樣的我也更快樂,因為我在這裡與你們分享,我在分享自己的一部分內心世界,我與大家分享的是我非常喜歡和關心的。 被了解而非被認可,說起容易做來難。但是利大於弊,尤其是長遠看來,好處遠遠大於弊處。

第三點是要允許戀情中出現衝突。關於健康戀情的一個誤解是,健康戀情沒有衝突、沒有爭吵。五星級的戀情不會發生衝突,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解。John Gottman曾對此做過很多研究,它得出的結論之一是,不存在所謂唯一的標準戀情。這也意味著每段戀情看起來都不同,無論外人看來,還是自己看。有一些戀情美好而安寧,有一些戀情則美好卻激烈。兩種都可持續下去,戀情沒有統一的正確形式,戀情可以有無數種模式及不同之處。但健康戀情都有一個共同之處,Gottman發現的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在所有的戀情中無論是激烈的還是非常平和安寧的或是兩者兼之的戀情,都有爭執。而且平均來看,只是平均來看,因為有些人可能是10:1,有些人可能是3:1,但是平均來看,每五次積極互動就會有一次爭執。這並不是讓你回家去和伴侶說「我們已經有7次積極互動了,現在該吵架了。」 絕不是這樣,但這是他研究發現的。 當他研究了成百上千的和睦夫妻後,差不多這是積極互動與爭執衝突的平均比率。這個數據啟發到我,因為過去只要Tammy和我發生爭吵,我們也會發生爭吵,我就會說「這是怎麼了?」而不是說「這很正常,不用擔心,看看該怎麼解決這衝突,從中學到什麼,怎樣改進。」 這並不是說我喜歡衝突,衝突不好,有時很傷感情,但同時要理解到這是正常的,就像我們允許自己有個人的不足之處一樣,我們要允許我們的關係存在不足,這是很重要的。那些實現了5:1比率的人們都基本上有一段美好的戀情,而那些低於此比率,如100比1的,這樣的感情並不能長久地美好下去,那些衝動於積極互動的伴侶也維持不下去,完全不吵不好,經常吵也不好。

衝突的重要性在於它使我們免疫,先來看自然或生理上的免疫。若把一個出生的嬰兒放入消過毒的儲氧箱,而不把他抱出來,這個孩子會怎樣呢? 比如說兩三年甚至十年後,孩子長大了,離開潔凈的環境,回到真實的世界生活,他會怎樣呢?他很有可能會生病,且很可能是重病,為什麼?因為在無菌環境里生長就生理上說是不健康的,因為每次你生病或是每次你暴露於污染與細菌中,你的身體都會因為產生抗體而變強。這對戀情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戀情從不發生衝突,久而久之,戀情無法得到鞏固加強,你會變得脆弱,當衝突無可避免時,戀情就會難以維持。所以說衝突使我們免疫,這很重要,再談一下衝突的種類與形式,因為不是每種衝突都有益,Gottman說過關鍵不在於消除負面的東西,而是要強調鞏固積極的東西,所以對於那些不成功的戀情,那些經常發生爭吵的戀情,像這樣的戀情。強調積極方面,而若是處於這種無衝突戀情,很可能你們在壓抑,壓抑感受,分歧。換言之,我們沒被了解,我們需要改進,坦誠,敞開心扉,彼此分享。這裡有幾種強調積極方面,大家記得那本「更幸福」的書,我講過的關於幸福助力器,有一些細小的事情,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幾小時的事,能讓我們快樂,也很有意義。就像我們藉助幸福助力器滴水穿石地提高我們一輩子的幸福感。我們也可以藉助愛情助力器。

有一個關於愛因斯坦與Ludwing van der Rohe的故事,Ludwig van der Rohe是量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Ludwig van der Rohe寫信給愛因斯坦說「我想你進入量子物理這個神奇而美妙的新領域,我需要您的支持。」 愛因斯坦當時頗有很高聲望,他回了一封信。信里對Ludwig van der Rohe說:「我對量子物理不感興趣,因為我對細節上的東西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上帝在創造世界時他在想著什麼。我對細節沒興趣,我只關心上帝創造世界時的他在想著什麼。」Ludwig van der Rohe回信說:「上帝就在細節中」。 愛情也是這樣,愛情就在細節中,愛情不在一周或一個月的環遊世界中,愛情不在五克拉的鑽戒里。這些東西是很美妙,也確實激發了幸福感,有時甚至激發了愛情,但它們不能維持一段美好的感情,能夠長期維持幸福戀情的是細節,那是些微小的事情,是每天的生活常規,觸碰、凝視、共進晚餐。 迷你愛情助力器也能維持,這是我從Peter Fraenkel學來的,他是紐約Ackerman家庭服務中心的。他講的是一天里的30秒的幸福點,無論是一個激吻,或只是一個單純的擁抱,或是發給伴侶的一條簡訊,告訴他們你有多愛他們多想他們這類小事。他們發現正是這些小事產生重大影響,當然,大事也能產生影響。我不是貶低大事,但那隻能導致激變,而維持幸福需要長久的努力,需要奉獻,感情的維繫主要是靠注重這些日常瑣碎的小事。

我們怎麼做呢? 我們表現出我們的關心,我們問「你今天過得怎樣?」或「講講你剛做了什麼」或「你在想什麼」或「你不太高興啊,我能做什麼」表現出關心,畫愛情地圖,去了解對方,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多喜歡。就是這些小事,比如觸碰,微笑,送花,記得重要的日子。現在這些簡單多了,我們有電腦提醒我們。就我個人經驗來講,稱讚,稱讚對方,不要以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記得我們講過感激,兩個意思,其中之一就是稱讚某人「你看起來棒極了」,這太好了,謝謝你做這些,謝謝你想到我。帶有感激的讚賞是最好的感激,當我們不懂得感激與讚賞時,美好就會貶值,馬克吐溫說過「一個好的讚賞能讓我高興一個月」 不要只理解了他的字面意思。 給你們講個故事,這是我的岳父與岳母的故事。我的岳父畢業於哈佛法學院,很聰明很有才華,他叫Amie,娶了一位可愛的女人Rachel Rahel(希伯來語發音)。有一次他們約會,Rahel穿了件很美的裙子,他們去參加一個派隊,整晚都在這裡,派隊上人很多,那是一個美妙的夜晚,派隊結束後他們回到家。Rahel問Amie,「Amie,今晚整個晚上我得到了無數讚美,說我很漂亮,說我裙子很美,很容光煥發,大家都讚美我,卻惟獨你沒有。」要知道Amie是哈佛法學畢業生,非常聰明,反應靈敏,他是以色列的一流律師。她說道「Rahel,你還記得幾個月前我告訴你,你有多美麗動人嗎?」她說「我當然記得」。他說「直到另行通知前,你都那麼美麗動人」。 這句話幾乎能過關了,問題是Rahel也是個律師,同樣聰明同樣成功,她對他說「Amie,直到另行通知前,你都睡沙發。」

所以不要等別人開口,你才讚美他們。主動讚美,又不花錢,然而雖不花錢,但它的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它令我們獲益甚多,讚美與被讚美的人都受益。最能預測一段治療關係是否成功,最能預測一個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是否成功的是移情,你有多理解多同情多認同你的客戶,在戀情中也一樣。 我真的在聆聽我的伴侶嗎?我真的在看我的伴侶嗎?我真的對我伴侶做的事表現出真誠的關心嗎?他們好嗎? 我真的想要了解他們嗎?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要維持長久美好的戀情是很難的。

最後,性在長久美好戀情中很重要,性不一定要在婚前發生,或者等到彼此承諾廝守一生才發生性關係,這廝守可以是結婚也可以不是,可以是婚姻。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是婚姻,是不是結婚都行。然而,對於長期戀情的成功延續,生理方面也很重要,極少的情況下也存在,也存在極少的戀情是沒有生理方面的因素的,生理因素是區分愛與深厚友情的一個顯著特徵。 愛情,準確的說性的至高點使愛具體化。使愛具體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做愛,它是感情,是抽象的愛的具體化。生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健康的交流,就像別的感情一樣,因為我們經常坦露自己,分享自己,在卧室遠多過在其他地方。無論是肉體上還是情感上還是認知上,那是我們敞開心懷的地方,那是我們真正赤裸相對的地方。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為人與人的期望值是不同的,這也沒什麼統一的規定。一周5次性生活,最好的戀情。三次,不錯。一次,合格。 不,有很多美妙的戀情,一天一次或者一星期一次,有一些美妙的戀情或是一天三次。不,對此沒有統一的規定。我不知道我剛才說的那句好笑,不過我課後會看一下的,因為我相信佛洛依德現在一定也在看著。最重要的是交流,因為它是衝突的根源,是衝突的潛在根源,並不必一定如此。來看一段短視頻,注意力從我這裡轉移開一下,這是伍迪艾倫的影片。

(【電影:安妮霍爾(1997)-屏幕上字屏】 我記得對上一次開心的時候是在布魯克林的那天,我們再也不開懷大笑了,我一直情緒低落,欲求不滿了。你們多久做愛一次?性生活頻繁嗎?很少,一周三次吧,經常做,一周三次吧,前幾天晚上,Alvy想做愛。前幾天晚上她不想和我睡,你知道嗎?我不知道,如果是六個月前為他開心我會做。我什麼都試過了,放輕音樂淺紅色的燈光。 但是自從我們來這裡討論後,我覺得我有權顧及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你聽到這個會高興,因為我真的能堅持自我了。最諷刺的是,我出錢讓她看心理醫生,她有改善了,我卻更糟糕了。我不知道,我覺得好內疚,因為Alvy出錢讓我來看,所以不和他上床讓我內疚,但要是真的和他上床感覺像我不顧及自己的感受,我沒進展,我贏不了,有時我就得我該找個女人住。) 「很少,一周三次」,「經常做,一周三次」不同的看法,溝通很重要。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好的,衝突有積極的有消極的,對這個問題的有用研究其實主要來自組織行為,確切的說,組織行為研究表明,健康的組織內或組織外衝突時認知衝突,而非情感衝突。認知衝突針對人的行為或思想、觀念,對這些提出質疑。不健康的衝突注重於人、情感、他們自身。而當我攻擊某人自身那個人本身及情感時,這是不健康的,無論是組織,還是夫妻。與此同時,當針對觀念、想法、行為時,我可以不贊同,可以發生爭執。舉例來說,這是一個針對人身的例子,你不體諒別人,這不是針對行為的,而是針對人的,而針對行為的是,你用完馬桶後把坐墊放下來好嗎?這兩句話可能是由同一件事引發的,就是你沒把馬桶坐墊放下來。一個反應是「你不體諒別人」這就是針對人和針對行為的例子,另一個例子「你這個懶鬼,答應了要扔垃圾的。我不信任你了」 這是針對個人了,我覺得是這樣的。與之相反的是「你說過要扔垃圾卻沒有做到,讓我回家就看到亂糟糟,很惱火。」 一樣的事,不同的態度,這兩種評價帶來的後果也不同。除了質疑行為而非個人以外... 抱歉。 盡量避免惡意、侮辱及蔑視,John Gottman在其研究中多次提及,他說自己語言離婚有94%的準確度,就像我上次提到的那樣,在社會科學中從沒有過這麼高的準確度,他判斷的根據是,是否在爭吵和衝突中看到... 他讓夫妻描述他們的衝突,通常他們在他的觀察下開始爭執,當出現惡意及蔑視通常是壞的預示,但不總是導致離婚,絕對不是,但確實是壞的預示,這不僅是在感情能否長期維持的壞預示,這還是在享受現在戀情方面的壞預示。所以有必要避免這種侮辱的發生,避免針對人。

認可本人,盡量讚賞對方,僅對其行為或是其想法觀念不苟同。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私下才爭吵。意思是說,本來戀情中的爭吵就很不好,若是再引來尷尬羞愧就更糟糕了,所以夫妻在有外人時,吼叫對方,或者有朋友在場時,輕視對方。這是非常具有破壞力的,及其危險的,所以讓爭吵私下化,能潛在的私密關係好起來。最後,我們能從同性戀情中學到很多,像我上次提到的那樣John Gottman研究了很多同性戀情侶,他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們爭吵起來很獨特,有趣的地方在於若是兩個女人爭吵,那沒什麼新奇的。有意思的是,這也發生在男同性戀間,因為女人通常比男人擅於爭執,也確實有生理上的原因,這是有生理上的原因,舉例來說,男人受到言論攻擊時或覺得別人在攻擊、威脅或不贊同他們時,他們其實會有更強烈的生理反應,這也是為什麼男人通常吵著吵著就不吵了,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是男人,這是因為有生理上的差異。而女人,舉例來說,被批評時,雖不會喜歡,但相對與男人... 這是普遍來說,並不是指所有男女,普遍來說,男人對此更緊張,他們會想要保護自己,而方法之一就是不跟你吵了,逃避,而不是應對。而女人對爭吵更適應,甚至是生理上的更適應,我不是說心理所反映的生理感受,而是說單純的生理層面上,女人更善於處理應對這種爭執的弊端及不適。所以首先要知道的是,無論你是否是男人,你要明白你不該逃避。我知道我不舒服,這是天生的,要接受,接著你便能處理而非避免。而女人,要明白,她們的伴侶與自己的感觸不同。

但這裡有意思的是,在同性戀情中,男女同性戀都能更好應對分歧,他們怎麼做呢?第一,更積極,更幽默,更多愛意與觸碰,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同性戀者,這對解決分歧很有幫助,能夠緩解緊張的氣氛,男女同性戀者都是。人身攻擊的情況較少,所以即使有了嚴重分歧,我理解這是感情成長的一部分,記住這點很重要,這一刻我們的確不喜歡,這是嚴重的爭執,但我能學到什麼?我們要學什麼?我們怎樣成長?因為我明白,衝突是正常,不可避免的,這是我們戀情中的一部分,同性戀情侶都能做到,異性戀情侶沒理由做不到,只要這麼想想就行了。最後,要多關心對方,冷靜下來,理解對方的感受,無論男女,要設身處地理解對方,讓對方平靜下來,通常,就在爭執中,說一些「我很抱歉」或是一個擁抱或「我很受傷也很愛你」,這些方法都能讓對方平靜下來,減緩衝突帶來的壓力,因為衝突不是好事,對同性戀情侶當然也不易,只是他們能應對得好一些,並不只是同性戀情侶才懂得處理衝突。我們講過黃金法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講過白金法則,人所不欲,勿施於自。這是我們講完美主義和允許自己有不足是講過的。然後是鈦金法則,你不會對泛泛之交做的事,也千萬不要對你親密的人做,有多大的可能你會對陌生人或剛認識的人大吼?鄙視他們,侮辱他們?挑釁別人?你對陌生人做過幾次這種事?他們一定是對你做了極糟糕的事才讓你表示出如此惡意輕視,對他們大發雷霆,然而平均下來,我們常常,雖然不是人人都經常這樣,但是確有很多人這樣對親近的人,無論是家人還是親密的朋友,還是愛人,沒有理由這樣做。沒錯,是因為我們與他們更親近,因為和他們一起更舒服,但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對外人比對我們最愛的人反而要好?為什麼對所愛之人比不相干的人要差?這無理可循,可以有爭執,會有爭執,且爭執很重要,問題是你怎樣將其保持在認知行為上,而非情感的感情的蔑視的層面? 這會導致極大的不同。

我們講了這麼多內容,在一段戀情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一份深厚的友情。John Gottman說:「我的方法的核心是一個簡單的真理,即幸福的婚姻基於深厚的友情之上,這句話意味尊重對方享受與對方的相處,這些情侶能深入了解對方,他們熟知對方的喜惡、性格怪癖、理想與夢想,他們對彼此有著持久的尊敬,不僅在大的問題上表達喜愛之情,也在日常瑣碎間表達出來。」愛情就在於細節,在於事無巨細的了解,在於分享與被了解,這就是健康的戀情,這就是你如何讓戀情維持維持激情數年,這就是你如何持續享受激情,性關係,雖然在生理方面一開始會很自然地傾向於新鮮體驗,「新鮮的才是激情的」但不一定就要這樣,當然可以是這樣,這很自然,可以用雙方的幻想來體驗一下新鮮。但是對於長久的戀情,充滿激情的戀情,最根本的是要被了解而非被認可。 最後,關於健康戀情的第四點。我現在先提一點然後在下周四再講完,積極認知。 在一段戀情中一段健康的戀情中,伴侶一定要做優點感知者,他們要讚賞對方,要記住若不懂讚賞對方,美好就會貶值。如果我們不感激這段戀情中順利的地方,過了蜜月期後,戀情會急轉直下,不幸的是這種情形常發生,因為我們開始把好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而當我們這麼做時,戀情就會消逝,若我們將自己的潛力看做理所應當,那潛力會哀減乃至消亡。所以說優點感知對一段戀情很重要,欣賞伴侶的自律而不是把自律看成固執,欣賞伴侶的幽默感,而不是把幽默看成耍滑頭,把注意力放在優點上放在順利的地方上,這些優點就會加強。

然而成功的幸福伴侶做得更好,他們不僅是優點感知者,他們還有Sandra Murray所說的積極錯覺,換言之,他們認為伴侶要比別人眼中還要好。Sandra Murray做的實驗如下,她讓情侶們評價另一半的優點,然後她再去叫那些與他們相熟的人們評價他們的優點。她發現那些準確地評價對方的情侶,也就是與朋友家人的評價差不多的,他們的感情還算說得過去,他們在一起過得湊和。那些對伴侶優點評價得比別人還差的,也就是他們對彼此的評價不如外人所認為的那麼優秀、強大等,不管是來自朋友還是家人的評價,這些戀情一般維持不了很久。而那些對彼此的評價要高於其朋友或家人給予的評價的情侶,這些情侶的戀情最可能持續且美好下去,這部分人Sandra Murray將其稱為,因為他們對彼此的評價與外界不符,Sandra Murray將其稱為「積極錯覺」,或按Brad Little的說法是:他們有著「虛幻的光輝」,認為彼此遠比實際上要好。我部分同意Sandra Murray的觀點,我同意她說的,對伴侶有積極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但我不同意她的是對於錯覺這一辭彙的運用,因為我認為這不是錯覺。事實上,這是真實的,因為這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在這裡我引進一個新的術語,除了優點感知,還有優點創造,看到不存在的優點或是別人沒看到的優點並讓其成為現實。想想教育界里的一個例子,Marva Collins脫離實際了嗎?Marva Collins對她的學生有積極錯覺了嗎?完全不是,我認為是其他老師脫離切實了,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學生身上的潛力。Marva Collins非常切合實際,她關注於積極方面,並創造優點, Abraham Maslow說過:「愛不僅能感知潛力,而且還能讓其轉換為現實。」 給你們講個Tammy的小故事,如我所說Tammy是個完美的優點感知者,事實上,她是個優點創造者。這事發生在Tammy懷孕8個月的時候,胎兒很大了,你們都見過David了,大寶寶,虎父無犬子。所以在懷孕8個月時,Tammy和我有過一段交談,你們談過很久戀愛的人就會明白這談話是怎樣的了,她說:「Tal,他變得越來越沉了,這真的對我很難,我需要你更多幫助,你需要在家幫我一點小忙。」 我說「好的」我感到很窘迫,覺得自己很不體貼。我說:「抱歉,我能做什麼?」她說,「你可以今天下午去幫我買東西,我再也拿不動那些大包小包了。」於是我去了超市,把冰箱塞滿了,不僅是買回家,還把他們放進冰箱,因為我覺得很內疚。Tammy看到後說:「太感謝你做的這一切了」。我對Tammy說:「不,我很抱歉要你開口我才做,我早該做了。」 她說:「不,我就是愛你這一點,你如此體貼,肯仔細聆聽我。」 於是我又把盤子洗了。創造優點,而非單純感知優點,而不是專註於不順利的地方。周二就不來給你們上課了,我有一整周來不了,過逾越節。但你們周二還要來上課,Shaun帶來的關於幽默的精彩演講。下節再見!


推薦閱讀:

芒種說麥客︱所有的情懷在生存面前都是耍流氓
中國式聰明(很深刻,也很現實)
TED:為什麼,我會一事無成?
人生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努力了卻回報很少,而身邊的有些人付出的不如我,卻有很好的收穫。為什麼? 如何緩解這種挫敗感。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