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精神世界構建的方向性

論精神世界構建的方向性

今天終於看完《三體》,推薦、推薦、推薦,好的東西推薦三遍。

其實這本書很早就開始看了,第一部有點悶,看了一半就放kindle里撂下了,最近羅輯思維的一期創業同學會裡講到這本書,就重新再拾起來看,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一直在說生活有兩個世界,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質世界摸得著看得見,好理解好記憶,而精神世界太虛,大小沒法度量。昨天想到一個類比,在現實世界裡我們通過建築樓宇橋樑公路擴展我們的生活空間,而看完《三體》這本書就像在我的精神世界裡開拓出一片新大陸,建立起一座繁華的城市。對於作者是如何站上上帝視角來寫出這本書,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具體內容推薦大家看看,當然今天不談這本書,我想順著這個類比說說。

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在供養我們機體,是生存的基礎,而存在我們大腦里的那個精神世界,讓我們能超越時間,預見未來,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作為一個參與社會分工的職員,我們在貢獻力量構建這個現實世界,那我們的精神世界如何構建?

有一個地圖類app很有意思,特別的地方在於這個地圖是看不見的,整個屏幕是一片灰色,只有你到達過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地圖才會顯現出來。我們大腦里的那個世界就像遮上一層霧的宇宙,知識是工具,當我們開始學會1+1=2的時候,我們這個滿是迷霧的世界就點亮了一座燈塔,驅散開一小片迷霧顯露出一小片土地,再以後的時間裡,知識幫助我們做兩件事,一是開疆拓土,二是在開拓出的土地上建造各種繁華似錦的城市。

羅輯思維提供的知識服務,如果歸類的話,大部分都屬於「建造城市」這一類,修建如央視大樓、鳥巢一樣的建築,刷新我們的認知,豐富我們的感官。但現在羅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種局限,提出了「認知升級」這個口號,引入了一期講物理學的節目,這就是在做開疆拓土的知識服務。比如我們現在身處的是三維世界(有的地方說是四維,把三維空間加時間叫做四維,這裡我們說的是三維世界是三維空間),往低維度看,二維(面)、一維(線)、零維(點),我們都好理解和認知,但是四維、五維直到十維呢,就很少人能構想出那樣一個世界的模樣。精神世界的開疆拓土就如同空間維度的升級,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哥白尼的日心說讓我們的思想飛出地球,牛頓的三大定律構建了整個時代的科學認知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我們認知到宇宙的宏大和奇妙……什麼樣的知識能讓我們進入更高維度的認知是我們現在最稀缺也是最高級的知識。

不同人構建的精神世界是存在不同維度上的,比如一個偏遠封閉山村未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山民和一個具有初中文化的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就不在一個維度,後者已經構築起了一個我們這個時代稱作「科學」的世界觀,颳風下雨打雷閃電,可以做出科學的解釋,而前者是不容易理解的,他們的認知中可能還存在於古老的神話,認為這一切都是「老天爺」的喜怒哀樂。這個例子我們都能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是處於一個同樣的認知層級或者說認知維度往下看,那往上看呢?說實話我已經舉不出例子了。這裡引用羅胖的一段話:

認知層級比我高的人覺得這是常識,認知層級比我低的人聽懂了道理也沒啥用。一個人在認知模式上的升級比學習具體的知識重要的多。世界有那麼多維度,如果我們的認知格局沒有修鍊到那個緯度,知識和信息再多也沒有用。這就好像一個好的軟體是裝不進一個低檔的系統是一樣的。

讀書漲知識是從古至今人類進步的必備動作,只是我們要更清晰的認識到讀書漲知識是用知識去構建我們更高維度的精神世界。

推薦閱讀:

TAG:三體書籍 | 認知 | 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