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變討好型人格會怎樣?
討好型人格是一個偽概念,一個自我攻擊的標籤。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比較典型的表現是,
不敢袒露自己的真實內心世界,
不敢直接講出自己的害怕或者憤怒,
不敢直接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需求,
一直要以討好別人來維持和平的關係,也非常害怕起衝突。
第一次聽到蔣方舟在節目中說「討好型人格」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對號入座,我覺得她句句在說我,毫無疑問我就是「討好型人格」本格。於是,我開始了對自己的深刻反省,回想了二十多年的漫長人生道路上我是怎樣一步步煉成討好型人格的。越想越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從現在起,聽從各種告訴我怎麼改掉討好型人格的聲音,我要改,就這麼照著改。
可是,隨著反省的加深,我開始有點疑惑,有一種感覺在提醒我,哪裡不太對。我好像,太輕易的接受了別人對自己的反駁,對自己20多年所作所為的反駁,對號入座後的我毫無反抗之力,我確實有討好之嫌,且討好的行為在我的人生中從未間斷過。但既然你說這樣不好,那我就改改吧。
我有點委屈,心裡出現了另一個小小的聲音:為什麼一定要改呢?為什麼我變成了別人說我這樣不好,我就立刻開始自我反省,然後就覺得自己這樣確實是有問題的人。
可這,難道不是對別人的另一種討好嗎,因為別人說我這樣是錯的,我就要趕緊改改。可我,為什麼不能堅持一下自己呢?難道,我真的錯了嗎?大家都錯了嗎?
還記前幾天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她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在小學的課上做手工,跟幾個小朋友一組。
指導老師問:你們想用什麼顏色的紙啊?
她女兒說:用紅色的!旁邊一個男孩說:用藍色的。她女兒立刻改口說:那就用藍色的吧。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小年,你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必要非得聽人家的。
她女兒想了想,說:就用藍色的吧。老師很痛心,開家長會的時候就跟我朋友說:這孩子哪都好,就是沒有自己的主意,太容易討好別人了。可現在看來:這個女孩明明很有主見啊,是超有主見。她看重的不是自己喜歡什麼顏色的紙,而是照顧別人的情緒。她堅決的拒絕了老師的意見。
但是,一旦社會把她看成「討好型人格」,她就被貼上了標籤。
在這個人人敢於表達自己需求的時代,表達真我、敢於講出自己的喜歡、害怕和憤怒,哪怕引起衝突,不惜犧牲和諧的關係,彷彿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那些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的人就有了「討好型人格」的嫌疑,可是,他們的需求就是被人喜歡、和平共處,這本身也是堅持自我的表現啊。
還記得在奇葩大會裡,蔣方舟給自己貼上了討好型人格這個標籤,在我看來,蔣方舟何嘗不是受害者,這個標籤給她帶來了多麼多麼大的困擾,她對自己進行了長達很多年的反思,然後奮力撕掉所謂「討好型人格」的標籤,給自己貼上了「敢於衝突、表達真我」的另一個標籤。
其實,在心理學中,根本沒有「討好型人格」這樣一個概念。這是一個生造出來的概念。有些時候我們討好別人,獲得和諧的關係,是發自內心的想要這樣,因為我們需要來自他人的支持,需要他人的喜愛,需要處於群體之中;也有那樣的時候,我們真的想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想要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論別人贊同與否。
我希望追求和諧時,我們是真的希望獲得平和的關係,受人喜愛;也希望表達真我時,我們是真的不懼衝突,享受於做驕傲的自己。
Momself:撕掉標籤。
關注真實,而非正確。
做不被定義的人,
過不被定義的人生。
看更多不一樣的心理乾貨,歡迎關注摩米Momself - 知乎
推薦閱讀:
※做完心理諮詢,為什麼我還是不開心?
※不忘初心,回尋本心,2017新年心愿
※【心理諮詢案例】一例十多年強迫症朋友的康復體驗
※知識不能治癒心理問題
※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