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裡身邊的朋友都在求樂,有的過的快活有意義,然而覺得跟佛教完全相反,那種生活更值得,難道真的有來生?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完美不兼容的。壓根就不存在灰色地帶的。

您別只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看著出雙入對出入舞廳愜意,您沒看分手和月光時候的痛苦和窘迫。

世界上所有我們認為的快樂,其實都是一種新來的苦。

餓了苦,吃是樂,吃多了苦

上課苦,跳舞是樂,跳多了苦

單身苦,女朋友是樂,日子久了其實也不舒坦,自己那啥的啥,只能自己含淚那啥,對吧?

出世間法,也就是佛法,正是追求脫離了生滅,脫離了時間、空間、感情、好壞之外的終極的快樂。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誠不我欺啊……


憍陳如。云何名為第四人間所居之處。觀察彼處不生樂想。

憍陳如。有智之人次觀人中。一切皆有種種諸苦。所謂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五盛陰苦。

飢苦 渴苦 貪苦 嗔苦 妒嫉等苦。

妄言 綺語 兩舌等苦。惡口罵詈 誹謗等苦。

寒苦 熱苦 惡風 惡雨 疫蝗等苦。毒惡禽獸傷害等苦。

惡世 惡王 牢獄等苦。

貧窮下賤 短命等苦。

既念此苦更生重苦。緣苦生苦還造苦因。於未來身復受苦報。

如是轉轉無量無邊。受諸辛苦無有窮盡。何有智者樂於彼中。

是名第四眾生人中居處。智慧之人觀是事已。於人道中不生樂想。


你好!我也是一個大學生。每當看到身邊的人吃喝玩樂我也有這個猶豫。我應該隨他們去吃喝玩樂還是繼續惜福保持清凈心呢?

其實答案在你自己。如果你覺得吃喝玩樂每天混混沌沌很開心,很值得。那你就繼續吃喝玩樂。如果你覺得世人是可憐的,只是靠吃喝玩樂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從而消磨時間,停下來是依舊每天喊無聊,依舊一大堆愁心事,那你就可以學佛了。學佛其實也是一種求樂。當然,信不信由你,佛度有緣人。


誒?每個人都說明天,明天,難道真的有明天?


學佛絕不是求苦 所謂苦行僧 你看著他覺得多麼辛苦啊 可是人家心裡是一點不覺得的

為何不苦?

苦行僧種種看似艱苦的修行都是對自身的一種磨練 真修者是樂在其中的 正所謂 心中無苦 表面上的苦算得了什麼

樓主呀 你是不是只看見了這表面上的苦呢

學佛是學解脫的智慧 學得是超脫苦海的法門…… 因為學佛把人搞得很痛苦

不可能 絕逼是哪個邪教在冒充我佛

ps:遇到瓶頸障礙時的痛苦我是承認的 但這裡不做討論 與此題無甚關聯

最後,絕對不要看不起世俗生活中積極追求快樂的人。

這樣,才是在真正的修行。

要學佛?先做人吧。

以及,信仰不是束縛你的規則,而是教你開啟自由之門的鑰匙。


感恩題主開題!

您所說的樂、有意義或值得 可能都是世間法 有相對性的

(從某方面說是樂、有意義或值得 但從另一方面說時可能結果就不同了)

來生 與否? 應該可暫且放一邊

(您若真願學佛 學成了 您就不會疑問了)

(若不學 您可能都只能 聽別人的心得、道理或結果 因為自己沒能力親身知道)

學佛 與 在不在樂中 不是直接關悉

但 能有 學佛該達到的境界時 樂 已不是您想追求的了 (因您已有經歷"樂" 和比樂更難形容的情境 且隨時自己可達到)

末學所學的法門 是學習一種 無煩惱 自在的生活方式 (不論在家出家)

任何人 若想學 末學所學習的法門 應該是越早越好

(在末學所學法門 是學習 心不隨境轉 自在的生活方式)

人們 生活在這世上 大半都在為生活而耕耘

(到頭來 由於沒有 心不隨境轉 自在的生活能力 卻被自己 努力耕耘的結果牽著走 或稱為 做物質或精神的奴隸)

若能 學到 末學所學法門的人 努力耕耘出正確的生活方式

不論 您擁有多少財富 您都會善用 且不會成為 物質或精神的奴隸

末學所學 四念處

以 如實觀 因緣觀

處事 做人 及 學習 工作

能有 如實觀 就能讓人 趣向如實

有 因緣觀 做任何事 了知因果 在 因緣的捉拿上 會更熟巧

不需要求 一步就完美

我們 由於 一直都在 中性的覺知觀察

所以 腦部的運作 會自然的讓我們 因為思維 而知道何種因緣導致何種果 (而 因果循環)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自己 正在輪迴中時 自己最清楚 (當然 失念時 就是不覺 回到念住所緣 就可能又回到 覺的狀態)

有 中性覺知觀察 的能力

每天 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 就好

不覺時 較容易 讓自己 又回到不中性的處理事情

不完美時 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 讓下一個因緣 能更好就好

(佛教認為掉悔 是惡法

所以 若做錯時 努力改進改善 向前進 就好)

您是學生

學習 工作 與 人生 都很像

都是 日積月累後 自己 越來越成熟

您若 練習了 中性覺知觀察 的能力

您就時時 自己在 見證 自己的 人生的 (犯錯) 發展 與 成熟

一般講起來 學業或工作先做好

能有穩定的學業或工作 行有餘力 就可很安穩的 練習中性的覺知觀察

沒一個 安穩的生活 很可能 無法練習 "中性"

因為 可能一直被 外在因素 牽著走

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 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

沒時間的人 用少許時間練習

有時間的人 用較多許時間練習

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沒有壓力 只有放鬆

放鬆時 才易 念住所緣

所以 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

就只練習 幾個 十五分鐘

但 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 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

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 是必要的

練習時 就只是 念住所緣

有人 打斷時 因緣不具足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愉快的 處理 打斷的 因緣

處理完 還有時間就再念住 沒時間 也欣然接受

禪修時 用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 (如工作中) 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的過日子

隨時 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

儘力做事 但不強求完美 還有的瑕疵 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 把握因緣努力

(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 犯錯後要儘力改進 然後就放下 而不是掉悔)

所以 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 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

並提醒自己 時時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讓自己練習覺觀 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

我們 生理的需求 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

腦中釋放了訊息

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

還是 好的拿來用 沒用的放一邊呢?

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

剛開始時 其實 您可能 還感覺不到 少少的練習 會有何幫助

彆氣餒

只要您能在沒壓力的狀況 讓自己 時時 覺知自己目前的心態

(就算 壓力來了 自己一覺知 就回到不加油添醋的狀態 --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久了 您會發覺 自己 漸習慣於 "中性"

您就很自然的 漸自知 如何 能 趣向如實

所以 您的 學習 生活 工作 等

其實 就是您的實修

當您 只是 靜坐 經行 時 非常好 (在練習 覺知觀察的能力)

但 真正的 在工作中 生活應對中 時時 練習 覺觀

才更易 發掘到自己的 我執 法執

能發覺到 才是 修行的可能開始

所以 有空時常練習 讓自己 漸有 中性覺知觀察 的能力 就是重點

任何 抱怨 掉悔 不甘願 等

都是 在 被 自己的 想法 或 思維 牽著走 (不中性)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

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

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所以 練習四念處禪修 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 耳聽 意念 ... 時

別 將自己的 偏見 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而 一再的 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就算 能力還不夠 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 也不需被牽著走 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

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 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兩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祝 早日成就!

感恩!

祝福!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響貪歡


求樂避苦本是生物本能,想求樂,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

關鍵的一點在於,現代人一些所謂的享樂,在佛教看來都是短淺無長遠眼光的,是要在短暫的受樂後遭受惡報的。佛教提倡的是長遠的樂,又分二種,人天福報和出世間法:人天福報通過明辨善惡、深信因果、斷惡修善來獲得多生多世的安樂,出世間法通過修行來永久性的斷除煩惱。

當然,大學生里也有一部分精英是胸懷大志、奮發向上的,為社會做出貢獻,這部分人有時所做的事情,與佛教所言的人天福報相同。這也是值得讚揚的。但總體來說,不真正學習一下佛教,總體還是處於一種蒙昧迷惑的狀態里,不能達到真正的解脫。

希望答主一邊學習佛法,一邊以積極的心態奉持善法,做好本職工作,發起菩提心,從人天乘走上大乘的道路。


推薦閱讀:

我發現很多學佛的人不讓自己看大街上的美女,他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
夏壩仁波切:對大乘非佛說的駁斥
法喜
宗薩蔣揚仁波切的著作按照怎樣的順序閱讀比較好?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