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其人改革治國總體上到底是符合後世的諸子百家哪一家 道家?法家?還是什麼?


謝邀。

管仲當然是政治家啦:)

這麼牛的政治家怎麼可能還是理論大家呢,這不是說理論高度達不到,而是政治家的很多東東他不能寫啊

對一個政治家來說,首先他是搞政治的,也就是他的手段是非常牛的,要不然啥都幹不成那還說說什麼啊,然後才是他的理念啥的。請看看毛公的起家:毛公開始的時候不太會講政治,一手創立的紅軍,開創了井岡山根據地,結果被自己的嫡系攆下台,陳毅實在是撐不起來紅四軍的局面,只好再次請他上台,結果又被28人團給整的掛名了好幾年,最後長征時還差點被留在根據地陪陳毅閑扯。也正是通過這七八年的磨礪,毛公的政治手段才慢慢開始成熟,遵義會議就很漂亮了,鬥倒實力和資歷都遠高於自己的張國燾說明毛公在政治手段上已是爐火純青了。

對一個政治家,肯定是側重實用的,手段一定要靈活,這是入門基礎。然後是不是大政治家要看其是否有大的理想,蔣之所以贏不了毛公,首先就是其講故事的能力比不上毛公:蔣的基本面是上層精英,但他沒法給這些精英講一個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故事,只好通過情感和利益進行拉攏,打動不了人心的就只能依靠實力威嚇、利益拉攏來驅動。這就是法家的賞罰二柄

而毛公的基本面是底層民眾,毛公在不同時期就講好了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故事,在土地革命時期講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戰爭時期講的是減租減息兄弟鬩牆共御外辱,在解放戰爭時期講的是打到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講的是獨立自主建設新中國。每次都把這個時期的底層民眾的心裡話結合當前局面給講出來了。而毛公牛的就是除了在土地革命時期還比較幼稚,講的比較過火,後面的故事也能盡量把中上層穩住。所以毛公最後總結說:什麼叫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對方的人搞得少少的:)

而至於是不是偉大的政治家,那就只能看時代是否能讓其實現他的偉大理想了。

所以管仲一定是涵蓋了各家,糅合了各家,然後各家分別從管仲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然後又都自以為自己比他牛的多,然後就開啟了鍵盤俠模式,通過對其政治實踐的批判來豐富自己的學說,包括夫子。

當然,以夫子的修養,他不會認為自己比管仲牛,但一定認為管仲失之偏頗了,主要就是管仲作為領導者,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即以身正天下方面做的很差,也就是只重視物質激勵而漠視了精神激勵。短期有效,時間一長就不行了:一代雄主的齊桓公死得何其屈辱,而管仲的九合諸侯的霸業也自此一蹶不振

說實話,沒有什麼絕對好的理論、更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學說,離開了實際運用都是胡扯。中西文明的起起伏伏都說明了必須處理好理想和實用的平衡,儒學代表了中華的理想側,法家代表了實用側,而這兩者都過於沉重,所以才需要道家來放空心靈,所以談治理,這三者都必須有,少了哪個都不成,只側重點不同而已。問題在於,時間一長,理想最難堅守,要麼淪為利祿之徒,要麼心灰意冷看破紅塵潔身自好罷了,而今來看,儒學的未來,就在於如何實踐出面向未來的實用的理想主義!


管仲,百家之祖。


總體上來講,符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管子曰,倉廩足而知廉恥。就是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管子主張國家要保證國企(鹽鐵鑄幣),做好宏觀調控。發展私企,按勞分配(其積多者其食多其積寡者其食寡),調整稅收,保證國民富足。主張依法治國,主張人權(國之所以為國者民體以為國),以實現社會主義(夫富能奪,貧能予,乃可為天下)為目標


輕重家,後世再無管仲。


我側面回答一下,

太史公自序裡面有一段總結六家的話,貼出來你琢磨琢磨:

………………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糲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

………………

世間之事包羅萬象,各家只是萬象之一,是這麼理解吧?

推薦完整研究一下太史公自序,中國文化基本是這個源流。


實用家。並不拘泥於一家。


推薦閱讀:

《管子》曾經說編製農民,讓他們「春搜秋獮」,讓「百姓通於軍事」。請教一下:這個叫什麼制度呢?
爆笑鬼谷 | 君子不記仇
管仲是怎樣變的那麼厲害的?
管子·四篇
經濟祖師,第一名相——管仲

TAG:道家 | 春秋時期 | 春秋戰國東周 | 法家 | 管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