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向子女抱怨,這樣好嗎?


如果你有一個天天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掛在嘴邊的老媽

如果你有一個天天把「人都說養兒防老我養你有什麼用」掛在嘴邊的老媽

如果你有一個天天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困難掛在嘴邊的老媽

如果你有一個天天要你解決你的兄弟姐妹困難的老媽

如果你有一個天天把雞湯當勵志說你不努力的老媽

如果你有一個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老媽

相信我,你會和我一樣,清明節三天假,南京到上海這麼近,都不想回家。


當然不好。

我媽媽是一個非常苦大仇深的人,小時候抱怨爸爸不掙錢,爺爺奶奶不幫襯。所以從小就在我心中埋下了恨的種子。

當然她還會抱怨舅媽摳門,老姨愛佔便宜,老姑總是得到爺爺奶奶的幫襯,叔叔嬸嬸根本沒有親兄弟的樣子,卻像一個看我家笑話的門外客。

所以,在我的感情世界裡,我覺得我沒有親戚。因為他們都那樣「欺負」我媽媽,我不應該跟他們走近,更不應該和他們親近。

我媽還會抱怨鄰居誰誰誰占我家便宜,她的朋友誰誰誰占她的便宜,根本不夠朋友。

所以,在我的交友觀念里,我覺得我不能讓我的朋友占我的便宜,哪怕是請別人吃一根冰棍我都渴望下次她回請我,如果沒有回請,我就覺得,我媽說的對,這種人就愛佔便宜,我還是不要跟她做朋友了。

後來長大,父母的關係惡劣到恨不得對方暴斃。媽媽總是抱怨爸爸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勸她離婚,她說都是為了孩子。這樣無形中又給我增加了道德壓力「我媽媽的不幸全都是因為我,如果沒有我她就可以離婚了」

於是我青春期就開始渴望離開家,覺得首先我不要成為媽媽的負擔,其次家裡都這麼差勁了,我也不要待了。

後來我大學畢業,開始上班。從實習的時候家裡就斷了對我的生活費供應。我工資拿的不多,還要負擔自己的開銷。然而媽媽沒有稱讚我早早獨立,又開始抱怨,誰誰家的孩子找的工作比我好,掙得比我多,已經給弟弟買了樓房,給爸爸買了汽車,已經幫襯家裡脫離貧困。

再後來我結婚,生子。媽媽繼續抱怨,我的彩禮太少了,老公不愛講話太木訥,婆家一般家庭無法給我幫襯娘家的機會。

所以我現在開始嘗試斷絕聯繫,偶爾打錢。

當然我媽不只是跟我抱怨,跟我的姐姐妹妹弟弟(是的我們家4個孩子)都抱怨,現在我們都不愛回家,不愛打電話,因為接通電話,見了面都是媽媽的抱怨。大家生活壓力都挺大的,實在聽不下去。

當然,她也時時刻刻跟別人抱怨她的四個孩子很差勁。

我深知她的不易,並且也遺傳了她的抱怨,這讓我很無能為力。

還有另外一些,不知道這算是抱怨還是道德綁架。比如她會跟我講很多姐姐幫弟弟的事迹,我們村誰誰誰家女兒,為了弟弟娶媳婦,把彩禮都給弟弟了,自己一分錢陪嫁都沒有。比如誰誰誰家姐姐掙錢供應弟弟念書上學娶妻生子年紀很大都沒有考慮自己的婚姻和愛情。比如誰誰誰家姐姐先掙錢給弟弟買房,再自己買房。比如誰誰誰家女兒已經帶爸媽出國旅行,已經給爸爸買車,已經給家裡增添積蓄。而話尾音總是蕩漾著,你也是女兒,你也是姐姐,你並沒有做到。

OK,還有一些。媽媽經常會說,女孩子都是不念書不上學的,而我都讓你們念書了,我比其他的父母強很多,不然你們現在肯定嫁在村裡種地呢。

哦,是的,非常感謝你。夠了嗎。


感覺這樣很不好啊!

因為我從小的時候,父母就是這樣對我的。

總說家庭條件不好,叫我要懂事。

儘管我的讀書成績很好,別人家的孩子讀書都很差。我的媽媽仍然會對我說,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自己做飯,別人的媽媽都會去打牌。只有我,每天放學回來還要等他做飯給我吃,然後他哪也去不了,然後一直埋怨。

當時心裡其實還是覺得很委屈的,不懂為什麼那麼小就一直要被父母抱怨。

感覺這樣會讓孩子自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也被敲得粉碎。

所以,現在我自己有孩子了,我從來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怨這,抱怨那,也從來不說孩子哪裡哪裡不好,比不上別人。

如果真的是 孩子做的不對,我會直接告訴他是哪不對,然後批評,讓他去道歉,但是不會抱怨。

更多的是鼓勵和加油!

一定要這也做!

我的孩子現在三歲多,很開朗自信、親和力非常好!


不好,說下我的經歷吧。

我家三個孩子,我最小,在我8歲左右的時候,家裡剛從農村搬到城市,那時掙錢不易,我媽愛記現金流水賬,經常邊記邊對我說家裡掙錢多麼多麼的辛苦,咱們家的開支多麼多麼大。

自學心理學之後,知道小孩子有「全能自戀感」,會認為外界發生的事都跟自己有關,那時候真的是這樣,真的會覺得家裡開銷大跟自己有關。於是拚命的節約,拚命的壓抑自己的慾望,什麼都不買,更要命的是我媽媽還對我這些行為進行表揚,結果這就形成了「正向反饋」,於是我更加拚命的節約和壓抑慾望,終於十多年後變成了一個內心極其自私小氣,極度空虛,無欲無求,沒有生活動力的人。

我媽還經常向我抱怨外面的世界多麼多麼壞,讓我在外要謹慎小心,因為當時九十年代確實比較混亂,拐賣,詐騙之類的事很多,如果偶爾講一下還好,但是我媽是翻來覆去的講,終於讓我對外界的安全感徹底失去,高中畢業逛貼吧發現社交恐懼症吧才知道自己社交恐懼已經相當嚴重了。

我媽也經常抱怨我爸,抱怨他太老實,抱怨他不會為人處世等等,孩子意識(理智)里認同母親,而潛意識(情感)上認同父親,結果我變成和父親一樣不會為人處世的人。

再補充一點,我媽還經常抱怨親戚們,大致思路是我對你做到了我能達到的最好,你必須拿出我能想像的最好回報我,做不到我就要怨你。當然親戚們基本做不到。這種情況讓我很長時間裡都很難跟長輩親戚們親近,即使是那些可愛可親的。

如今我媽還會向我抱怨自己身體差,這毛病那毛病,其實她只是想控制我:我都已經這樣(慘)了,你這作兒子的還不聽我的,你這個不孝子!很可惜,我不會再接收她的投射了,每當聽到這類話時,我都在心裡默默的說一句「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我不會更不能幫你承擔」。


父母也是不易的。因為有個愛挑刺的婆婆,與自己意見總不合的丈夫,母親把女兒當成了控訴他們「罪狀」的對象。可自己還在掙扎的女兒無力承擔這親情的負擔。孩子們會把父母能多多關注自己的期待一點點變成惱怒,再一點點變成厭惡。直到最後盼望遠走高飛,忘卻那個冷冰冰,沒有溫度的地方。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心理學家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表現出對孩子的溫暖(warmth)和敵意(hostility)程度與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和外部行為問題息息相關(Lippold et. al., 2017)。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強烈的溫暖與愛時, 就會覺得自己是被保護的,安全感也與之相伴而生。在遇到困難時,溫暖的父母能讓孩子們通過自我調節(self-regualtion)來更好地緩解壓力和緊張感,同時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在一個家庭里,兩兩之間的相互關係,往往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氛圍,更會波及家庭中所有人的情緒和情感連接。根據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變化和分裂(disrupt),以及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都會影響這個家庭的氛圍。 在核心家庭(以婚姻為基礎,父母與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結構里,三人結構(父母與一個子女)擁有最穩固的家庭關係(Kerr, 2000),同時也是當今中國社會中最普遍的家庭結構形式之一。

在維繫關係,對待彼此的態度和所持信念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模式。家庭系統理論中把這些模式劃分為四大類:婚姻衝突(Marital conflict), 夫妻之間一方的機能紊亂(如:夫妻雙方有一方為家庭的和諧付出更多), 父母把注意力和擔憂放在孩子身上,以及情感失聯(emotional distance)(Kerr, 2000)。

很顯然,在以上四種關係中,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對待家庭和孩子都會影響整個家庭以及其中的每個成員。

References

Grusec, J. E., Davidov, M. (2010). Integrat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 domain-specific approach. Child Development, 81, 687–709. http://dx.doi.org/10.1111/j.1467-8624.2010 .01426.x

Kerr, Michael E. 「One Family』s Story: A Primer on Bowen Theory.」 The Bowe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Family. 2000. http://www.thebowencenter.org.

Lippold, M. A., Hussong, A., Fosco, G. M., Ram, N. (2018). Lability in the parent』s hostility and warmth toward their adolescent: Linkages to youth delinquency and substance u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4(2), 348-361. http://dx.doi.org/10.1037/dev0000415

內容摘自 fun心生--文章具體內容請戳原文:「我」在美國的單身公寓,回想國內的「家」

Tiffany


推薦閱讀:

有一對目光不長遠的父母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在現在的中國,越富裕的家庭,子女學理工類專業的比例越低?
遇見了太多熊家長,導致我對帶孩子的家長有了恐懼,請問熊家長是否成為了社會問題?
19歲 能不能拒絕父母的要求?
有個沒文化、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封建迷信、愚昧又逞強好勝的父母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