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前,外國人出門還得帶瓶毒藥,以方便隨時自殺,你很驕傲嗎?不,原因很讓人氣憤
是所有外國人都這樣嗎?
不,只是有資格出門的外國人。
這就奇怪了,出個門還要什麼資格,這就跟清朝一個非常奇葩的規定有關了。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清朝,即便是在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我們對外國、對西方還是一無所知,人家海上貿易方興未艾 ,工業化運動如火如荼,可我們呢,還是抱著四書五經死讀,憧憬著天朝上國的尊嚴。
所以當時我們跟西方基本上是沒有交往的, 在朝廷眼裡,西方世界,就是朝鮮、暹羅一樣的蠻夷小國,對他們,聽話就安撫,不聽話就剿滅。
盲目自大就到了這個程度。
然而中國雖然閉關鎖國,但西方可不會放過這個巨大的市場,於是自大航海時代,也就在明朝中期以後,就開始嘗試著跟中國做生意。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帶出許多港口,如漳州、泉州、福州、寧波、廈門、定海等地,如果我們能把這種世界交流堅持下去,那麼中國很早就強大起來了。
然而遺憾的是。
到嘉靖年間以後,考慮到中國可以自給自足,根本不稀罕外國的那些洋玩意,長期通商,恐怕會使奸民橫行,嚴重影響社會風氣,於是下令關閉所有港口,只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制度」。
盲目自大形成的奇葩,滿清入關後居然完整的繼承了下來,還比明朝做的更加過分,不但一口通商 ,還對這個通商予以種種非常難以令人理解的規定。
怎麼規定?
通商方式以及關稅等方面的大事咱們就不說了,單說他們怎麼約束來中國經商的外國商人。
經商時間規定在夏秋兩季,除此之外,管你是不是萬里而來,管你貨物是不是會霉爛變質,一律給我哪來的到哪兒去;
商人在廣州居留期間只能居住在官府經辦的十三行,也就是十三家商行,而且出門不能坐轎,未經允許不能隨便出遊,實在想見識下大中華風光,那也好辦,由十三行通事帶領,在逢八(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日子裡,可以到某些地方遊玩一次;
更為奇葩的是:外國人不許買中國書,也不許學習中文。
違反規定,處罰則會相當嚴格,就在這樣的政策下,奇葩的事情就發生了。
眾做周知,外國,特別是西方,到哪個地方一定會帶許多傳教士,宣傳他們的思想,以吸引更多的教眾,這在國外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國就成了犯禁。
於是,那時候的洋教士出門佈道都會帶兩樣東西,哪兩樣?
一雙布鞋,一瓶毒藥。
布鞋做偽裝,一旦被朝廷發現自己在街上閑逛,那就說是買鞋的,毒藥幹嘛的,偶爾遇到精明的,沒有辦法,為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為了不忍受胥吏之苦,只能飲葯自盡,起碼先落個痛快。
僅此一斑可窺全豹,看到了嗎,當時外國人想跟中國人發展貿易就這麼難。
到了乾隆晚年,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怎麼回事?
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控制整個印度次大陸,就現在我們周邊的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孟加拉等國。
做生意已成他們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 ,這時候就急需擴大中國市場,已賺取更多地利潤,可要跟中國做生意,這些貿易上的弊端必須儘快解決,否則一定會制約發展的。
抱著這個目的,英國打算跟中國好好商量,於是就在乾隆九十歲大壽的時候,派公使馬嘎爾尼訪問中國,借給乾隆祝壽的名義想跟中國建立邦交。
馬嘎爾尼這趟來訪,除帶來許多英國大工業化的成果外,還提出四個他們認為非常公平的條件。
什麼條件?
一英國願派全權大使常駐北京,中國也可派全權大使常駐倫敦,英國皇室必將給予最優等的禮儀款待;
二希望中國增加通商口岸;
三英國希望中國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收稅標準,而不是靠海關官員喜好忽高忽低;
四英國希望中國租給他一個小島,就如澳門之於葡萄牙一樣,可供英國商人居住和儲藏貨物。
看到了嗎,就這四個條件也不過分,中國可以以這件事為契機,儘快融入世界格局,然而呢,即便英明的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也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對中國的重要性。
展現大工業化成果,英國用以炫耀實力的模型被乾隆斥之為奇技淫巧,而這四個條件,乾隆更是聽都沒聽。
只詔令有司, 趕緊教會這個英國蠻夷跪拜大禮,打算在九十歲大壽的時候叫這個蠻夷三跪九叩,那必然是會比耍猴子還好看。
當時英國的國力怎麼樣,比大清國不算差吧,這就是這樣一個西方強國,乾隆壓根兒就沒放眼裡。
馬嘎爾尼是一國公使,這樣帶有污衊性的要求當然不答應,不過為了完成任務,還是退而求其次,要求:他可以行跪拜大禮,但中國公使到英國也必須向女王跪拜,或者現在,就派人給自己帶來的女王畫像跪拜。
作為個外交使臣,馬嘎爾尼的這個要求是無可厚非的,當然,他也正是站在兩國平等的立場上這麼考慮,可就這麼個普通不過的想法,帶來的後果是:
乾隆勃然大怒,斷然拒絕了英國的所有條件,英國第一次打算跟中國好好交往的願望就這樣破滅。
那麼,英國放棄了嗎,沒有?
馬嘎爾尼回去以後,英國恰巧跟法國的拿破崙有點不大對付,等這件事擺平以後,趕緊派第二個公使到中國來,這回可以跪拜 ,還是那四個條件,遇到的皇帝是乾隆的兒子嘉慶帝。
嘉慶帝比他老子還倔,即便你行跪拜大禮,這四個條件我也不答應,因為那是高宗純皇帝拒絕了的。
記得孔子說過:不改乃父之志,是為孝。嘉慶帝就是這麼孝順。
兩次公使出訪失敗之後,英國終於明白,這個清朝是不能講道理的,不講道理怎麼辦,中國市場又不能放棄。
那麼,打吧?
於是,鴉片戰爭爆發,清朝的皇帝終於知道,英吉利小國原來還是非常厲害的。
這回不但是四個條件,十個、一百個條件都愉快的答應了。
有句話說:上天曾給你一個機會,但你並沒有珍惜,如今已是後悔莫及,假如……
打住吧,老天爺一向是公平的,給你機會不要,那麼,這機會以後也就沒有了。
推薦閱讀:
※外國人說漢語難學,這是優點還是缺點?
※外國人都長一個樣?其實老外看我們也一樣…
※戳破外國人高素質的謊言
※你最喜歡的一個外國人為何是憨豆先生?
※第一次帶外國人吃火鍋 其實 他們是拒絕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