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有風險,碰瓷需謹慎!
來自專欄 真理無窮 各有歡喜
你是要名還是要利?商業戰場上名重要一點還是利?名和利可以都要嗎?這類問題一直以來挺困擾我的。
前段時間出於好奇心,把瑞幸和瑞幸對外宣稱的所謂的競品星巴克做了一下競品分析,那篇文章算是堅持每周一更以來的一個小高潮,上了大號的頭條,找我轉載的也不少。
保持著對這個品牌的關注,這幾天看到瑞幸又對星巴克展開碰瓷營銷,隱隱總感覺哪裡不對勁,於是就有了開頭的提問。
說實話,我在寫那篇文章的時候並沒有喝過瑞幸咖啡,好在沒有談及哪家咖啡味道品質更好的話題,寫起來不止於太心虛。但是我仍然要對讀者們說寫字的人的話你不能盡信,他們一般腦補能力很強,碰到個人好惡比較強烈的,分分鐘把你帶偏,所以有自己的價值觀真的很重要。二更的關停不正說明了這個問題么?心術不正,說得再好聽那都是假的。
在寫完那篇文章之後,我有去親自鑒定瑞幸的咖啡,說實話配送速度尚可,但是咖啡的味道簡直一塌糊塗,即使沒有特別說明,拿鐵和摩卡甜到齁,怎麼也不應該是宣傳上說的咖啡世界冠軍做出來的東西吧。我朋友只喝了一口,就想扔掉。我在我那篇文章的留言中看到不少人覺得難喝,朋友圈中說難喝的比例也大於好喝,以此判定瑞幸的咖啡難喝可能有失公允,畢竟存在倖存者偏差,而且數據量較小。那我說瑞幸咖啡的品控還不夠穩定,需要加強,這句話總算客觀吧。
勢均力敵才能保持長久的趣味
碰瓷營銷,在五花八門的營銷玩法中不算什麼稀奇。早在多年前,就有許多「歡喜冤家」,比如麥當勞VS漢堡王、百事VS可口可樂、蘋果VS三星等等,貢獻了營銷史上不少經典案例。
樹立一個競爭對手在企業發展過程是必要且重要的,瑞幸跟連咖啡正面比拼一下咖啡配送服務,沒有人會說什麼。畢竟市場那麼大,在競爭中了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產品力,有時候雙方都能獲益。就像談戀愛這件事,勢均力敵才能保持長久的趣味。不在一個層面競爭的所謂的競爭對手,嘩眾取寵可以獲得短期的關注,就像一個人極其話嘮不停地講話,你雖然記住了他,但本質上他仍然是個討人嫌的人。做品牌同樣如此,人們可能不記得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但一定記得你帶給他的感覺。而此時的瑞幸因為這次的碰瓷營銷,給我不太舒服的感覺。
有這個資本實力,為什麼不去好好打磨一下自己的產品呢?
想要獲得尊重,先尊重自己
國產咖啡品牌的崛起本來是一件特別好的事。如果因為太不為人所齒的營銷手段,還未乾死競爭對手就先夭折,豈不是得不償失。今天和一位老師探討互聯網創業的話題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深以為然:
想想創業的本質,想想你的客戶究竟在哪,收入從何而來。跟著市場的炒作、跟著別人的玩法只會讓你進退失措。讓「模式」去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那是可悲的「懶政」。冷靜一點,想想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想想這些問題是否真的要新概念才能搞定。
眼下來說,時代變了。就拿互聯網創業來說,靠一堆流量就包打天下的好時光一去不返。流量仍在變多,但其本質卻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客戶數量巨大,卻又來去匆匆、痕迹難尋。這無關想法,需要的是商業智慧,和真正的沉著。
商業智慧我不敢斷言,但「真正的沉著」從瑞幸身上是看不到的。也許靠著一點看似聰明的伎倆,能省去許多品牌花好幾年沉澱的知名度,但互聯網品牌或者說網紅品牌,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其中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急功近利。有些路就是不能繞著走,揠苗助長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好。
本就是初創品牌,羽翼未豐,尚且心浮氣躁,不愛惜自己的羽毛,那後面的路該如何走下去?有個很簡單的道理愛人者先自愛,想要獲得尊重,首先尊重自己,其次是自己的對手,這次我感覺瑞幸是對自己的企業文化不尊重。我之所以一開始花了一些精力去研究瑞幸,是覺得它的身上具備很多成功必要的因素,值得很多創業者們借鑒。可這回的碰瓷營銷,我覺得並不高明,還給自己招了不少黑,希望初創品牌不要效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回到我一開始拋出的問題,究竟對一個企業而言,名和利孰輕孰重,我們見過很多賺得盆滿缽滿的企業,但受人尊重的很少。這一切或許要歸結到企業(創始人)的價值觀,如果你是一個愛惜自己羽毛的人,那麼你自然不會為了利益採取非常手段。所以一家企業在非常時期,採取怎樣的營銷手段,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價值觀的問題。
推薦閱讀:
※碰瓷詐騙案:「斷手摺腳」如何淪為一門生意?
※你辱__了!
※郎永淳代駕遇碰瓷,根治敲詐真的沒有辦法嗎
※在碰瓷者被無意碾軋事件中,如何看待「碾死活該」「大快人心」之類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