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地最後的光芒—《海上鋼琴師》

歐洲大地最後的光芒—《海上鋼琴師》

來自專欄 子揚看電影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向傳統致敬的影片。故事發生在1900,20世紀是一個大踏步前進的時代,工業化、機械化、現代化使得世界中心逐漸從以貴族自我標榜的歐洲轉移到新興的北美地區。而這部影片,正是以此為背景,向歐洲優雅、華貴、典雅的文明告別。從這個視角去觀察,會發現許多水面以下的冰山。

為何影片開頭許多人高呼「America」?正是對歐洲傳統文化的背棄,去追求煙霧繚繞中的自由女神像。

故事開始於1900年:在一艘由歐洲通往美國的輪船上,一名船工一邊念叨著「去你的20世紀」一邊在頭等艙摸索著會不會有客人遺漏的寶貝。客人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倒是上帝給了他一件禮物——一個新生兒。

禮物在英文中翻譯成gift,它還有一個意思是天賦。語言真是妙不可言。

這個新生兒被命名為1900,被船工看作是新世紀的禮物——長大後,便顯示出其過人的天賦——鋼琴演奏。他是上帝賜予人間的禮物,也帶著上帝賜予他的天賦。

「您暈船嗎?隨我來放鬆一下」麥克斯初上船便被1900的技藝所折服,而且迅速名聲遠揚。

樹大招風——有人看不慣了,那就是傑利,兩人相約在船上斗琴。這一幕是全劇高潮,兩人鬥了三局

第一局:傑利彈的曲子委婉悅耳,而1900卻似乎故意隨手彈了一曲。這其中的深意其實1900已經說出一半:那淫詞艷曲正是他所擅長的—我才不屑於同他比拼,所以隨意彈了一首。

這裡讓我聯想到中國有靡靡之音的說法,講得正是因其淫詞艷曲而被摒棄——比喻放在這裡再恰當不過:歐洲文明視美洲文明為淫詞艷曲,不屑一顧。這不僅是兩位琴師的比賽,更是兩種膚色的比賽,兩塊大陸的比賽,兩種文明的比賽。

第一局看似傑利更勝一籌,但是傑利心中料定是1900在鄙視自己。於是第二局傑利彈了一首更加技術含量高的曲子,不想1900也彈了一首一樣的曲子。觀眾不明就裡,傑利心中有數:這是對自己的挑釁。是啊,你能彈的,我也能彈。

第三局傑利可謂盡畢生所學瘋狂快速的彈了一手。1900欣然應戰,而且彈的更快、更激烈。一曲終了,還用琴箱的餘溫還點燃了一枝香煙,不僅如此,還遞給了傑利。莫大的嘲諷!

其實三場對局無不是1900對傑利的嘲諷。第一場:你會的都是不入流的曲子。第二局:你會的不過如此,你會的我也會。第三局:讓你見識一下真正的高手:我會的我比你更好。事實上,這不是兩個人的對決,更是歐洲傳統貴族精神對美國工業文明的全面否定。

目送傑利下船時,1900喃喃自語:「fuck the jazz」其實,爵士樂正是20世紀初美國的流行音樂,其中隱喻大家心照不宣。

「我只是害怕那縱橫的街道,太多的未知總是不如88個琴鍵。」這是1900不下船的理由。也為結局他與船同歸於大海埋下伏筆。

1900拒絕下船是歐洲紳士向世界文明的告別的注釋,儘管告別,但還是要留下一束光。

推薦閱讀:

城市馬語 走近歐洲名城馬雕塑
如何申請歐洲小國聖馬利諾移民身份,都需要遞交哪些詳細資料。
人骨竟然也可以造教堂?
極簡西方繪畫史(五)新古典主義PK浪漫主義

TAG:海上鋼琴師電影 | 歐洲文化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