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採擷」孩子需要你的同情心

「譯林採擷」孩子需要你的同情心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同情心?沒錯,很多父母真的對孩子缺乏同情心

「父母難道會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同情心嗎?」親愛的讀者,相信你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時也會像我身邊的朋友一樣如此反問吧?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很多父母對孩子是缺少同情心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這個「我的」既包含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也包含著因為是「我的」,所以用不著去同情的意思。

試想一下,倘若是我們身邊一個同事的頭不小心被撞了一條口子,大家肯定會說,這是怎麼回事,一定很疼,快去包紮一下吧。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貪玩時撞破了頭,又有多少人會這樣表現自己的同情呢?在尖叫著責罵孩子一番之後,好一點的會趕快帶孩子去醫治,差一點的則會把這看作是對孩子「犯錯誤」的懲罰,他們的理由是:「誰讓你去踢球的,這麼不小心!」

倘若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同事在工作上出了差錯,並因此受到主管訓斥、工資被扣、職位被降時,大家肯定會安慰他說:「沒關係,下次注意點就好了。」可如果輪到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及格或者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可能會不留情面地一陣怒罵或一頓暴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父母真的對孩子缺乏同情心呢?

是的,確實如此。生活是一條充滿荊棘和坎坷的道路,誰都難免在這條路上遇到挫折和失敗,成人對這一點體會最深,卻偏偏很少能夠對孩子有這樣的同情心。然而正是這種不同情,會深深傷害孩子的感情和自信。

同情是上帝賜給人類的最寶貴的品質。我從小斯賓塞以及鎮上鄰居的孩子們身上很深地體會到,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對孩子要有同情心。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才能讓我們去了解孩子,認識孩子。更重要的是,同情是孩子在精神或肉體受到傷害時的一道神奇的陽光。因為所有的孩子,儘管他們代表著希望和未來,但相對於成人和自然界來說,他們又是那麼的弱小。

這裡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經過長期的研究我發現,孩子越小,心理自助調節能力就越差:0~3 歲的孩子幾乎沒有自助能力;3~7 歲的孩子只有很少的心理自助能力;7~12 歲的孩子雖然明顯擁有了這種能力,但它的影響仍然十分微弱。所以在這些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長期處於一種不快樂的畸形環境,孩子的階段性心理會成為他以後性格的原型。

比如,那些很少與母親在身體和感情上交流的男孩,會對女性有強烈的羞怯感,嚴重的還會發展為報復女性的心理變態者。而經常遭受父親毒打、呵斥、教訓的孩子則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叛性格,他們不願與社會合作,很難融入到團隊中,對合理的規則也會有天然的反感。

所以,我呼籲各位家長,請你們以同情之心去體會孩子在各種境遇中的不快樂,一旦你們知道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他不快樂,想幫他解決問題就容易得多了。這絲毫不會影響你們對孩子的錯誤或過失進行正常的指導和管教,你們所要做的,只是在所有的活動中始終保有一顆同情心。

本文摘自:《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作者:【英】斯賓塞 編譯:呂可丁

關注家長思塾公眾號,看更多原創內容

思塾採擷,轉載請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方法
十張畫告訴你 孩子最討厭爸爸媽媽做什麼
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優良性格的培養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31
多多成長日記20180430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