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輸,我該怎麼讓一個三歲男孩接受輸贏?
來自專欄 媽媽系實用心理學
問:
三歲多的小男孩,不管是做遊戲還是幹什麼都不肯輸,輸了就發脾氣,怎麼解釋都沒用,我該怎麼跟他講讓他接受輸贏?
答:
第一,從一個角度上來看,孩子自己有爭強好勝的天性,他喜歡成功的感覺,如果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他很有自信。這是一種好的感覺。孩子願意去追求這種成功,並為之付出努力,是孩子將來能夠成功的個性基礎。
第二,我們想一下,這種情況是最近才出現的嗎?
實際上,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面對挫敗了。如果餓了想吃奶,卻吸不到奶,孩子感到挫敗和痛苦,是怎麼表示的呢?家人是如何對待他的?
孩子學爬學走路學吃飯,都需要一個過程,都是在很多次失敗中慢慢練會的,在這些成長的失敗中,孩子是怎麼表示的呢?家人是如何對待他的?
從這些每天都發生的成長失敗中,孩子會體會到「失敗」和「輸」的感覺,也能體會到面對「輸」的感覺。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是可以理解,「贏」是一種好的感覺,但是「輸」也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想避免「輸」就需要付出練習和努力,爭取「贏」的感覺。
而一個3歲孩子,輸了就發脾氣,是一種很難面對「輸」、特別不願意體會「輸」帶給他的痛苦沮喪的狀態,原因可能來自兩方面,一個是孩子經常感到挫敗、輸,這真的太打擊他了;一個是他很少體會挫敗、輸,現在很難忍受這種感覺。
所以具體的原因要看,孩子以前遇到挫敗的時候,家人是如何反應和對待的,讓孩子產生了什麼想法,為什麼這麼難以接受「輸」?
第三,當孩子輸了的時候,心情不好,發脾氣,是正常的反應嗎?類比我們的感覺,我們也都不喜歡輸和失敗,失敗的時候也都會心情不好,所以我覺得這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應。那麼,我們能理解這個孩子沮喪的心情嗎?至少,孩子輸了的時候不是哈哈大笑,那才是一種奇怪的不正常的反應,對吧?
如果我們能像理解我們自己一樣,去理解這個孩子,認為他的反應是正常的,家長就可以平靜地面對孩子的沮喪和發脾氣。
第四,有個媽媽帶著倆孩子去餐廳吃飯,這家餐廳給每份兒童餐贈送小禮物,可是有一次,餐廳的玩具已經不多了,只能給了兩個孩子不一樣的玩具,妹妹特別想要和姐姐一樣的玩具,她開始歇斯底里地哭。這個媽媽為了安撫孩子,開車帶著倆孩子,開了一個小時,找到餐廳的另外一家連鎖店,問他們有沒有一樣的玩具。等到孩子們和媽媽都冷靜下來的時候,這位媽媽意識到:餐廳里沒有同樣的玩具,不是媽媽的責任,可是媽媽看到孩子哭,自己很焦慮,她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孩子的失望和痛苦,卻給自己增加了麻煩,也給孩子留下了依賴,因為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哭,媽媽就會去想辦法,而自己就可以不用獨自面對這份失落。
實際上,面對「輸」還是面對「挫敗」,適當的失望對孩子是有益的。學會應對挫折有助於他們培養成功所需的關鍵特徵,如應對技能、情緒適應能力、創造性思維以及合作能力。
第五,家長怎麼做比較好呢?
這時候,家長要做孩子的嚮導,而不是去給他解釋、教育,或成為他的救世主。
1,先讓自己情緒穩定地面對孩子的發脾氣。孩子發脾氣有孩子的道理,他因為玩遊戲輸了而發脾氣,家長這時候如果情緒不穩定,其實是受到了孩子發脾氣的影響。其實,家長這時候適當地置身事外,是帶給孩子好的情緒反饋。
2,把對孩子的理解告訴孩子:寶寶,玩遊戲輸了,我明白你心情不太好,你很想贏是嗎?或者邀請孩子自己把這種感覺說出來:寶寶,你現在是什麼感覺?是生氣了還是著急了?下次你想試試別的方法嗎?
3,放下讚美,換成對孩子的積極反饋。不要籠統地誇獎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而是真正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向孩子反饋出來,比如:你玩遊戲的時候緊緊盯著球,你很認真,也很努力!我還看到你玩球的時候,幫助了你的夥伴,幫他踢到了球,你是一個好的隊友!
4,平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且觀察和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5,家長平時不要去嘲笑指責孩子的失敗,並且給孩子做一個不害怕失敗的榜樣。當家長在孩子面前遇到一件搞砸了的事,你的反應方式也一定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我們其實無法保護孩子免受一切挫折,但我們需要去理解和引導他們面對挫折,並在成長的日子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薦閱讀:
※跳拉丁舞還能導致性早熟?未經科學論證的個案經驗等於謠言!
※家用寶寶英語水平測試表(入門級)
※《堡壘之夜》席捲之下的美國學校
※多多成長日記20180421
※為什麼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